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2016年6月出台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调整方案》有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提高土地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缓解发达地区建设用地紧张,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调整方案也可能加剧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扩大区域经济差距,降低土地微观利用效率,逆转发达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趋势,降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只有进一步增加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调整粮食补贴政策,创新区域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村内生发展能力,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才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
发达地区纯农户经营行为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耕地资源短缺的发达地区,不同经营规模纯农户的生产资料购买 行为、粮食销售行为、技术采用行为、种植决策行为、土地投入行为和土地流转行为,得出的基本结 论为:在半自给半商品性农户占主体的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地区的小规模纯农户倾向于自 给性农户行为,中规模纯农户多表现为半自给半商品性农户行为,而大规模纯农户多具有商品性 农户行为特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纯农户市场化理性行为增强、非理性成份减弱。据此,提出了 鼓励毗邻土地互换转让,加速土地连片集中,同时扩大土地外部经营规模,以增强纯农户市场化理 性行为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的实践与启示》一书,以我国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对土地规模经营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迄今为止,这是我所读到的以土地规模经营为研究对象,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内容充实,系统性较强的一部研究性专著。(一)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沿海地区土地规模经营先行发展起来。经济发达国家多数土地经营规模都比较大,其农业产出一般能获得规模报酬,这是因为农业生产也具有规模报酬的特点。我们知道,无论是就农业企业个…  相似文献   

4.
徐杰 《理论界》2001,(3):58-58
朱钅容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向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强调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 ,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 ,稳定承包权 ,搞活经营权 ,这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是壮大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是建设大农业的需要 ,是迎接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这个农业社会的国家里 ,人们对土地的崇拜是十分普遍的。但对这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崇拜者眼里其意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 ,对土地神的人格化也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阶层表现不同。究其本质 ,人与土地的关系是导致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外出务工、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新型农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豫南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务农人员中生产能手数量和其所在集体内可用于规模耕种的土地数量决定了适度规模可操作的规模上限,同时,当地经济水平和土地亩均受益决定了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下限。农业规模经营的大小与土地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无关,狭小的土地面积并不能阻碍土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机械化的推进。劳动力机会成本的大小是影响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影响土地的流转速度和集中程度,适度农业经营规模的实现取决于非农收入或者说种植业以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7.
农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非农产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较为普遍的农业兼业化以及农业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商品生产的逐步发展,农业经营规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规模经营的含义,一般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单位劳力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所能经营的土地面积。它是针对“人人有耕地,户户都种田”小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主要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把农业劳力转向非农产业来实现的。但在经济和乡镇企业都不发达的新疆,土地的规模经营除了发展乡镇企业这一条路以外,还有没有别的途径呢?今年初,我们对塔城地区29个专业大户进行剖析以后,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大力发展开发农业,通过发展开发性的专业大户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农村改革,使一度衰退的我国农业有了高速增长。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所形成的小规模的、平均化的耕地经营格局,却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已被证明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都是与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密切联系的。经营规模的变化意味着农业生产组织本身与土地结合形式的变动。那么,在目前我国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代替个体家庭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应是什么呢?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主要“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然而,抛开资本主义地租所反映的特定社会形式,就土地级差会产生不同劳动生产率这一原理来说,对分析社会主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都是适用的。我这里就马克思揭示的有关级差地租的一般原理在各社会农业中普遍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并依据马克思的论述,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初步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完全解决经常困扰人们的粮食问题,现在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注视着耕地的适渡规模经营,希望通过它带来农业的新飞跃。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在四川农村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随着农村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改变目前经营规模过小而又十分分散的状况,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乃至较长时期内要普遍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不可能的。比较而言,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将在农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并形成较好的土地连片经营之后才能实现。因此,要想在较长时期内取得农业的较快发展,较好地解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一方面流转困难,另一方面,农民又难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致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缓慢。在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土地承包权的界定与流转。制约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确认问题。成员身份的确认应当有一个规范,新增人口并非天然具有成员身份  相似文献   

13.
“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三化”不同步,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三化同步的主要途径.从国际比较中发现,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是全世界最小的之一,这是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低下的根本原因.扩大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刻不容缓,但需要考虑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改革,突破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障碍,准许土地承包权转让,让土地要素真正流动起来,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健康快速向前发展.规模化经营有多种模式,但家庭农场应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人类社会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与发展问题,而在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难题中,土地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人口与耕地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两大动态要素,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总量是吃饭、发展、安定和未来的保证,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做到耕地总量与人口动态平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要求。一、开发土地资源是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一是开拓青海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不同,同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从经济学的视野研究该问题的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优化配置的动因机制的研究尚显不够。深入思考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必须科学把握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在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动态演进特征,理性认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现代化对于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作用,系统探索土地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是土地规模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把土地限定在2.6亿承包农户手中。土地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地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统筹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完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市场机制,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政府调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农村的中心问题。农村家庭承包制实质上是建立在对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实践证明,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的土地承包制在一些方面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拟就进一步改善土地承包制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了我国农业“两个飞跃”的观点,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高度来看待。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结合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常是指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及其比较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以自给半自给小生产者为主体的微观结构中,粮食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呈负相关变动,通过粮食提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的不稳定问题,而推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可使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的降低因规模效益的增长而得到弥补。自然条件是造成地区间经营规模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南方模式的“临界规模经营——雇工经营——机械化经营”道路,以其渐进性使农户有可能通过自己的逐渐积累解决农业现代化所必需的资金;北方模式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通过对土地实行“统种分管,区域种植”,以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但需要以农业机械化为依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有效的投资激励机制。文章强调,推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粮食生产,因此须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在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工副业生产的效益尚不足以冲击粮食生产时,不必急于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农业资源配置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中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承包责任制普遍采用“两田制”,即以家庭固定人口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