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台湾地位未定"是美国为使中国分裂合法化而炮制的谬论,此后成为国际上特别是岛内台独分子进行分裂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民进党执政后吕秀莲公开发表"台湾地位未定"的言论,为台独张目.按照"未定论"的推理逻辑:日本取得台湾是基于<马关条约>,而此后再无条约说明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只是意向性声明而不是条约,在国际法上无法律约束力,台湾问题在国际法上尚未解决.然而,事实上,<马关条约>完全属不平等条约,违反国际法的一般准则,<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为国际法意义上的有效条约,因此,"未定论"的逻辑前提和法理依据均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2.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反共反华遏制战略的产物,是维系当时美台特殊关系的核心文件,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公开干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础是以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依据,以“台湾中立化”为基准目标。该条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较大的弹性、长期遏制性及美国的绝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3.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43年11月2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应将1895年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然而,1948年底随着国民党大陆政权末日的临近,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说”,阴谋将台湾从中国本土分离出去。本文试就解放战争末期美国分离台湾阴谋及其破产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签订的《开罗宣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饱受日本侵略苦难的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文件肯定了台湾和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作为主推动者之一的美国却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随意打破战后新秩序,与日本单方面媾和损害中国的利益。本文基于美国对《开罗宣言》的态度转变,分析了其主要原因;指出在当下中日海岛争议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凸显《开罗宣言》的历史意义,解读与运用作为思想志向的《开罗宣言》是扭转美国对中、日现实解释及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其远东安全防御战略的需要,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旧金山和约>中,没有对台湾的归属做出规定.不仅如此,为了使其在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合法化,美国还以日本与台湾当局媾和为砝码,逼台湾当局接受领土适用范围规定.而作为偏安台湾一隅的国民党当局,为了一党之私利、保持其所谓的"中国的正统地位"不得不接受美国的这种强权安排,日本则是坐享渔翁之利.  相似文献   

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逃到台湾。当时,美国政坛和军方的不少人就力图阻挠中国解放台湾。但杜鲁门总统和艾奇逊国务卿由于对国民党政府深为失望和出于离间中苏关系的需要,一度决定不使用武力“保住”台湾。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和艾奇逊都公开声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事实上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也确已恢复了对台湾的治理,美国和任何一个盟国均未对此提出疑问。艾奇逊还说:不能因为目  相似文献   

7.
台湾岛内“台独”分子,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重弹台湾主权归属“法律地位未定论”之老调。对此,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与论证,评述台湾归属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指出:“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这外国势力是谁?最重要的是美国政府,而美国则是从杜鲁门政府开始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开罗宣言》至日本投降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  相似文献   

9.
一 1949年,解放大军月逐鹿中原,横扫江南。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军事惨败,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其长期依赖的主子美国,出于对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对其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政策。1950年6月25日,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政府对台湾的需要,变得明显而迫切。6月27日,杜鲁门总统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这对于陷入绝境的台湾当局,不啻打了一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美国武装干涉台湾,推行"台湾中立化"政策。英国试图缓和局势,坚持在《开罗宣言》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澳大利亚对台政策摇摆不定,尚不明朗。随着战事发展,澳大利亚对台政策逐渐清晰,并提出"一中一台"方案,公开分裂中国。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后,战争风险不断增加,澳大利亚开始同英国接近,共同约束美国的行动。由于二战后英国衰落,无法满足澳大利亚在马来联防问题上的诉求,澳大利亚最终疏远英国转而向美国寻求保护。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开罗设想旨在远东地区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美国为主导,以中美合作为基础的远东国际体系。这种构想开始于1937年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后,典型地体现在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中,解体于1945年雅尔塔协议的签订。中美两国在二战间军事同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抗击侵略的巨大力量、战后中国潜在的政治价值,引起了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美国认为,击败日本以后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安排问题上,中美两国之间比其他任何大国都有更多的利害关系。但在中国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双重影响下,美国对远东国际体系的构建经历一个从开罗设想到雅尔塔体系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47年9月14日、19日、3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连续3次举行由国内高层人士组成的对日和约审议委员会谈话会,磋商中国参与对日和约谈判的方针,内容涉及日本天皇制的存废及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战后日本领土问题、美国扶日政策、和约起草顺序以及管制日本诸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应对各种问题的初步方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方案后来大部分没有得到实施。日本利用美国有求于日本协助朝鲜战争的有利战略态势,依靠美国的帮助,修正、模糊,甚至改变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限制日本领土的重要规定,导致日后中日、韩日、俄日间诸多领土争议,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简析台湾当局的国会游说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会在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决策上发挥着重要影响。为此,台湾当局对其游说活动不遗余力,成为台美关系的重中之重。在冷战结束前,台湾当局就充分认识到美国国会在对外决策上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国会外交”。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格局变迁和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变化的影响下,台湾当局加大了“国会外交”的力度。在台湾当局的游说活动下美国国会作出了诸多消极的涉台立法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剖析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了"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6.
自从妈祖传到台湾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台湾风行,有几点原因:独特的发展历史、自身的魁力、官方的支持,及台湾民间信仰与祖国大陆传统文化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材料所组成的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 ,认为 1 947— 1 949年的美国对华政策 ,要在如何对待蒋介石政权、如何对待呼之欲出的新政权、实行什么样的对台政策等方面做出选择。选择的结果并不取决于美国某一位对华政策的制订者与国民党政府的私人恩怨 ,而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和是否最大限度的符合美国利益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不断调整对台政策,明显提升日台关系。日本从谋求政治大国、遏制中国的崛起、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强化对台政治影响力出发介入台湾问题,其战略意图是干涉中国内政,利用台湾问题来制约中国的发展,影响中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康熙时期清代台湾的原住民政策。认为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施了积极的原住民治理政策,并且得到台湾原住民的积极回应。朱一贵起义及其带来的严重后遗症,极大地改变了清廷的治台思维,也改变了清代的原住民政策,导致由积极治理转为消极隔离。但这种隔离并没有阻止原住民和汉族民众的接触,原住民仍处于不断汉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