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品特式房间是品特戏剧的基本设置和重要标识,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正是由于启发了读者思维意识的高度参与,品特式房间才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成就了品特式房间的独特审美效应。通过让剧情发展与读者的审美期待产生背离,品特颠覆了传统的房间认识,又通过召唤性结构的利用,品特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重构了房间形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戏剧的开场,很讲究主要角色出场的亮相。有的名演员那一剎间的出场,真象一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铁,一下就深深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不同的亮相能显示出角色的身份、性格,并暗示了剧情的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一向也很讲究主要人物出场的描写,它不仅对展示人物的出身、文化教养、社会地位、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以及对结构的安排、故事情节的  相似文献   

3.
丁西林的戏剧带有小说化特征。其作品情节来自小说或者现实生活,没有过度凝聚化处理,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情节性与戏剧冲突相对弱化,背景与时代相连,小说性的叙事性元素突出,或隐或显昭示着作家的存在。丁西林小说化的实验创作塑造了平实又极富魅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精神,同时合理地引导读者观众进行理性思考,戏剧艺术在其手中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对于戏剧而言,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由于建设教授历时五年创作完成,并由赤峰市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黄伟光,舞蹈编导刘玉润,舞美设计王伟光和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宋汇霖教授,声乐指导静文佳副教授和王文津教授等共同精心编排和打造的大型历史剧《万古红山》冲突迭起,舞台语言丰富,集中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把远古悲歌演绎成今日情话,成为一台受到观众鼓掌的好剧。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她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成分,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然而,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波兰著名导演耶曰·格罗托夫斯基明确否定了这个结论。他认为,戏剧必须承认自身的“贫困”,在布景、灯光、美术等技术性方面不应与电影、电视竞争;而没有服装和布景,没有音乐配合剧情,没有灯光效果,戏剧仍然可以存在。戏剧只是“发生在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事,其他都是补充品。”  相似文献   

6.
语用预设与百科知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风俗、信仰等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戏剧翻译中,语用预设显在地制约着观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在<上帝的宠儿>、<茶馆>中,译者在戏剧独白和戏剧对白的翻译中创造、移植或突显语用预设,以保障戏剧语言内交流与外交流的通畅,从而使观众(读者)获得欣赏文学作品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纯语言艺术,它完全靠作者对语言的驾驭来展开故事情节,进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紧扣读者心弦。与小说相比,戏剧虽然还可以借助优美的音乐、动人的唱腔、撩人的做打来吸引观众,但是要在短短的时间,创设吊人胃口、欲罢不能的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凝练的戏剧语言可称得上是攫取观众心灵的一等“功臣”。  相似文献   

8.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被人物的性格、意志和人物间的特定关系所决定,又表现人物性格与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又通过情节表现出来。 戏剧的主题,不能借角色的嘴去宣讲,而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来。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必须充满贯彻始终、逐步上升、扣人心弦的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又必须是单一的,典型的,正好能体现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马书林用水墨写意京剧人物,追寻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中国传统艺术,大多不是再现性的,不仅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而且还要疏离真实。就京剧艺术而言,唱腔和脸谱都提示了演员与观众和剧中角色之间的距离,这种审美距离才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灵魂。这和西方戏剧不同,幻觉主义的真实不仅要求演员和角色之间连一根针也不能插入,而且要求观众也要入戏,忘了自己身在剧场,完全融入剧情的生活现场。  相似文献   

10.
《南柯记》是极具叙事力和表现力的作品.化用当代叙事理论,紧密联系《南柯记》戏剧本身,对其戏剧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又把《南柯记》置于活剧场中进行审视.剧中人契玄禅师通过三种身份的灵活转变对剧情进行演述干预,把控着剧情的发展及观众的审美.  相似文献   

11.
音响节奏的有效运用是表现主义戏剧的艺术特色之一。在《琼斯皇》这部剧作中 ,奥尼尔通过对音响节奏 ,即贯穿全剧的鼓声 (thetom -tombeating)的充分运用 ,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鼓声在剧情展开、主题表现及观众注意力调节方面所起作用的详细分析来鉴赏这位戏剧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心理活动的处理是戏剧的难点,又是莎剧的重要特色与成就所在。莎剧对心理活动的处理主要采用了独白,旁白,特殊对白等手法,丰富和发展了戏剧的表现功能,具有暗示情节,简炼剧情,拓展戏剧舞台空间,使观众获得相对自由,通过“时间差”造成特殊的戏剧效果等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戏剧中的"悬念"是引发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以及剧情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心理,是使观众保持兴趣的关键。李渔在其剧作《意中缘》中,展现了其在悬念设置上的精湛技艺。首先,剧中悬念的产生,并不是在观众完全无知的情况下,而是通过向观众预示剧情的发展或让观众提前预知剧中的秘密,迅速造成悬念,激起观众的期待心理。其次,李渔设置了"必需场面"以满足观众的这种期待。而该剧悬念设置的最高明之处,是全剧的总悬念从一开场便提出来了,但一直"悬而未决"。李渔在剧中导入新事件和新力量,成功地将悬念维持到了幕落以前。  相似文献   

14.
戏剧情境论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创作中,只有把握住了情境,才能为人物多层次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人物间的冲突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使演员更准确地理解人物,使观众更投入地体验人物,实现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融合,情感与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品特后期代表剧作《尘归尘》中,暴力主题的模糊性与复杂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品特一方面通过象征性的戏剧对白叠加了宏观与微观的暴力指涉,另一方面通过戏剧叙事进程中的多重叙事视角、矛盾话语与剧情前后关联性增加了暴力的模糊性。文章结合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的叙事进程与叙事判断的理论以及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分析《尘归尘》中暴力戏剧呈现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带给观众的叙事判断与体验,从而揭示《尘归尘》中的戏剧性魅力。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成就巨大,但在戏剧理论方面却没有留下专著。通过一些散见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戏剧理论,可以看出其戏剧思想分六个方面:一是关于戏剧与现实的关系,莎士比亚认为戏剧既要摹仿自然而又不能机械地照搬。二是关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认为剧本是关键人物应典型化。三是莎士比亚创造了“舞台想像说”,主张观众运用想像去理解剧情。四是关于舞台表演艺术,莎士比亚强调演员的“意象”。五是关于五角艺术,他认为丑角不仅能提供笑料,而且常充当作者的代言人。六是莎士比亚提倡戏剧语言民族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研究戏剧作品无疑非常重要。通过对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以及与之相关的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直达作品的底蕴。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元代戏剧中最经常出现的、最主要的是戏剧冲突,即伦理冲突。所谓伦理冲突,是指含有伦理性质的戏剧冲突。纵观元代戏剧,包含伦理冲突的作品很多,但概括起来说,其中  相似文献   

18.
《哈姆莱特》剧中线索繁多,但自始自终运行着的则有两条互为因果又互不相及的发展轨道,一条是属于历史现实的线索,涉及有关篡位、谋杀、复仇的套戏;一条是属于哲学领域探讨的线索,涉及人生存在、死亡灵魂的形而上领域。实际上,这两条线索也是构成《哈姆莱特》戏剧最本质的两重戏剧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罪恶势力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前者是剧情发展的线索,是外衣;后者是核心,是揭示人物深层灵魂的重要环节。 而独白,作为戏剧艺术常用的手法,它不仅只是作为作者指点观众的单纯手段,也是作者赋予人物内在倾向,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在特征的独特的艺术手段。莎翁便是成功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哈》剧中一共用了六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完成对哈姆莱特这个孤独悲剧灵魂的塑造。本文试图切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世界,从历史和哲学两个角度来把握这个悲剧主人公,揭示其悲剧性格及其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戏剧文学来说,人物语言(台词)是塑造剧中人物的重要手段,这就决定了剧中人物必须用精炼、含蓄的语言来揭示事件的发展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中学语文的戏剧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或分角色朗读剧本以增加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受戏剧效果、接受审美教育;或引导学生分析戏剧冲突,发掘人物的潜台词以加深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主题的选择和确定是对戏剧优秀传统的吸取和发展,扛起了古典戏曲现实主义的大旗。在结构上总分结合、点面呼应,对现代剧本创作以角色为中心演绎剧情,同时在剧情发展中逐步丰富并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开创意义。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性、思想性代表了有清一代传奇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