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朴三题     
白朴是元代著名作家,世称"元曲四大家"之一。笔者就他的家世生平、创作年代和剧作用韵诸方面作了论说和探讨,论证了白朴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考陈深、李道纯为元代戏曲家白朴晚年在江南结交之友。陈深是吴县诗人学者,李道纯是扬州仪征县长生观道士。  相似文献   

3.
《梧桐雨》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精华部分,作者以自然界的雨情感的触媒,淋漓尽致地渲染了主人公唐明皇的内心世界,把他对杨玉环的夜以继日的思念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堪称曲中典范。  相似文献   

4.
白朴词《天籁集》中所表现的“玩世”心态实质上反映了词人对其内心深处仕-隐矛盾与困惑的-种化解与超脱,所体现的是一种“适意”的生活理想,它既有导向消极颓废以至“混世”的一面,更有提倡人格独立和展示真实惰性的一面.其艳情词作,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在“放浪”“玩世”中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对于白朴词中“玩世”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元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的玩世滑稽心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关汉卿的内心,已不再有任何对传统的依恋,他只是把传统作为攻击的目标。如果说杜仁杰"善谑"背后闪现的矛盾和痛苦、白朴一度追求后的消沉和迷惘皆显示出他们在反传统的同时并没有找到新的出路和建立起全新的价值观的话,关汉卿却找到并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时代文人群体性心理挫折,关汉卿没有也不可能避免,但他并没有被折服,从而"倒退"和"降低了行为水平"(如王和卿部分作品),而是进行了升华,在一代艺术创新中否定传统,在挑战中寻找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代表了虽失意却仍积极追求生命真谛的一代文人。  相似文献   

6.
白朴的《梧桐雨》藉李、杨爱情悲剧的演绎,融入了家国沦亡的切肤之痛,揭示了人类的自然情欲与社会机制、道德规范之间尖锐的对峙。这种对峙对处于特殊位置的个体施加无形的压力,造成情爱与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无奈,并最终导致人格的扭曲和个性的丧失,酿成盛衰无常、命运难料的失落感和幻灭感。  相似文献   

7.
"梧桐"作为常见的植物意象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不仅具有久远的自然生命属性,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属性和丰富的文学审美属性;白朴对"梧桐"意象的独特理解,使其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具有特殊而深厚的意蕴和作用,首先是渲染了李杨伤感凄苦的爱情,其次是对李杨不伦之恋的讽刺,最后是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 2 0世纪金元词研究的百年历程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评述 ,认为二三十年代与 70年代以后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品的辑佚、梓行 ,为人们研究金元词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二是对词人词作的探讨评述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二三十年代的学者有深中肯綮的论断 ,70年代以后则加强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全面、深入的探讨 ,并对前人不曾涉足的领域也多有开拓。金词的分期、风格、价值、地位 ,元词的分期、“散曲化”倾向 ,是研究者关注较多的问题 ;元好问、白朴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两大词家  相似文献   

9.
白朴的《墙头马上》,是元杂剧中的一部喜剧杰作。剧本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李千金,以其襟怀磊落、率真泼辣、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而更具巾帼须眉的刚烈和豪气,从而显得卓尔不群,展示了她"这一个"典型人物的独特性格风采。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她无视、蔑视封建伦理教条,毅然为所爱的人儿"舍了自己",献出了贞操。对此她无怨无悔,并且怒斥封建家长的虚伪残忍,抗声力辩为了挣脱礼教枷锁、赢得自主婚姻的权利而"私奔"的合理性,这就对剧本据之进行再创造的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的"止奔"主题,作出了革命性的反拨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白朴词浅论     
白朴不仅是元代杰出的杂剧散曲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词作家。唐圭璋《全金元词》收元代词人212家,词作3721首,其中白朴词104首,是元词的高产作家之一。白朴词内容较为丰富,艺术上很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历史的原因,元代戏曲作家生平事迹可考的很少,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对白朴生平思想有较多的了解,正是得力于他的词。因此,深入研究白朴的词,对我们研究白朴的生平,研究金元之际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研究元代词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图对白朴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白朴词浅论     
白朴不仅是元代杰出的杂剧散曲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词作家.唐圭璋《全金元词》收元代词人212家,词作3721首,其中白朴词104首,是元词的高产作家之一.白朴词内容较为丰富,艺术上很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历史的原因,元代戏曲作家生平事迹可考的很少,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对白朴生平思想有较多的了解,正是得力于他的词.因此,深入研究白朴的词,对我们研究白朴的生平,研究金元之际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研究元代词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图对白朴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 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13.
在元杂剧的勃兴和繁荣中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作家中,白朴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最为清晰,在《金史》、《元史》、《元朝名臣事略》乃至著名文人元好问、袁桷等为他的家庭成员写作的墓表以及他自己的诗词创作里,均留有关于他家世、生平经历及创作情况的记录,这使白朴的研究中疑问较少,模糊性的东西也能  相似文献   

14.
白朴《天籁集》的艺术特色(韩国)俞玄穆有元一代在文学上是曲的时代,曾在宋代盛极一时的词降至元代却备受冷落,很少有人在此逞才使气。在这种情形下,白朴的《天籁集》虽然存词仅104首,但无疑弥显珍贵。当然,我们所以看重《天籁集》,并不仅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5.
白朴戏剧的非理性化创作倾向深受真定异质地域文化的影响。其《梧桐雨》有意回避政治伦理批判意识,充满着肢解规范化人伦关系的冲动。从叙事模式来分析,《墙头马上》背离了典型的才子佳人叙事范型,崇尚凸现个体生命本能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6.
元代隐士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元初的隐士大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民族感情,不愿为蒙古族统治者服务。后来的隐士则从"穷则善起身,达则兼善天下"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发,觉得还是在野比较自由。还有一种人本来在朝为官,后来被罢斥或者遭遇挫折而归隐田园。他们所写有关归隐内容的散内思想感情各不相同,绝不能用"出世思想"这样一个概念去理解。对于隐士,对于散曲,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还有关汉卿,从他的剧曲和散曲来看,也很可能是隐于勾阑的一位隐士。  相似文献   

17.
"元曲四大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称谓,人人皆知其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但是,这一称谓是怎样形成的?本文试图从"元曲四大家"的源头入手,客观呈现其起源的多元复杂性,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元曲四大家"这一说法的来龙去脉。笔者依次还原了元代贯云石、周德清、杨维桢的观点,通过他们的不同评论话语及评论标准,透视不同的曲学观念,力图客观地呈现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8.
武宇鸥 《山西老年》2008,(10):42-43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天宝之乱以后,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元代的剧作家们,虽曾为缔造杂剧的黄金时代付出过巨大的精力,而缘于社会动荡等种种原因,生平事迹每每不彰,尤以前期作家为甚。但白朴却是一个例外,《金史》、《元史》、《元朝名臣事略》和元好问、袁桷等人为他祖父、祖母、兄弟撰写的墓表、墓志铭及神道碑铭,使人们得以了解他的家世,而他的词集《天籁集》与集前王博文小传式的序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元好问暨元曲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散曲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20日至24日在河北省抱犊寨风景区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元曲及散曲史专家学者,就金元之际文学家元好问和元曲、散曲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刊主编、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所长徐子方博士与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新雷先生,以及扬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谢伯阳先生作为江苏籍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关于白朴心态历程分期研究”的大会发言,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元好问暨元曲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散曲学术讨论会在河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