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最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在诸多制度构建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关于行政赔偿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仍有争议,对行政赔偿程序的规定仍存在不明确处,导致实践中行政赔偿漏洞百出。完善行政赔偿制度,应从以下问题入手:明确行政赔偿法律规定中“违法”的本意,并以过错责任原则替代违法责任原则,修正行政赔偿程序规定,包括行政赔偿程序的启动、行政赔偿决定的效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德国行政赔偿制度有着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和普通法系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这种特色突出体现在行政赔偿基础的赔偿请求权和对行政赔偿案件进行救济的赔偿审理制度两个方面。德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是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造就而成。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赔偿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赔偿制度,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实际中的不足。本文从行政赔偿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分析我国现行行政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立法建议,希望能对行政赔偿制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健全的行政赔偿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我国目前有关行政赔偿的法律还达不到和谐社会的要求,一系列的不和谐的声音由行政赔偿引起。为了更好地解决纠纷和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完善现行的行政赔偿制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行政赔偿范围、程序等方面就行政赔偿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在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欠缺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制度分为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类。行政赔偿制度存在诸多疏漏,如行政赔偿范围过窄,赔偿标准过低,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远远达不到弥补受害人损失的目的。因此,应从保障人权角度出发,建立多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扩大赔偿范围,提高赔偿标准,使国家行政赔偿制度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德国行政赔偿制度有着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和普通法系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这种特色突出体现在作为行政赔偿基础的赔偿请求权和对行政赔偿案件进行救济的赔偿审理制度两个方面。德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特色是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造就而成。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三鹿事件的基础上,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依据和立法意图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三鹿的行为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以此来保护受害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程丽华 《中南论坛》2007,2(1):75-78
本文从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范围、行政赔偿诉讼管辖、行政赔偿的方式和标准以及行政赔偿费用支出管理方式等五个方面将中法两国的相关行政赔偿制度进行比较,并针对我国行政赔偿立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简述三鹿事件的基础上,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依据和立法意图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三鹿的行为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以此来保护受害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赔偿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赔偿制度,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实际中的不足.行政赔偿制度存在诸多疏漏,如行政赔偿原则存在问题、行政赔偿范围过窄、赔偿标准过低,贯彻执行中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应从保障人权角度出发,建立多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扩大赔偿范围,提高赔偿标准,建立监督机制,使国家行政赔偿制度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是房产权登记行政案件中一类特殊的当事人.90%的房产权登记类行政案件中都会有第三人参加,他们的权益在司法审查中可以用"高风险、低保障"来概括.实践中的数据统计也表明房产权登记行政案件中有接近六成是第三人与被告一起败诉.登记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审查不严、行政诉讼举证规则对第三人不利、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理念根深蒂固等是造成第三人权益容易受损的几个主要原因.保护好第三人的权益,就需要对以下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合法性审查的标准,规定登记机关的实质性审查义务;完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有条件地选择第三人递交的证据;完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限制优先购买权;完善不动产错误登记赔偿制度,建立错误登记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行政赔偿制度已经凸显出许多缺陷,很难满足行政赔偿司法实践和保障人权的需要,应当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确立以公务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危险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将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扩充到国家赔偿法的行政赔偿范围之内,完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囿于现行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行政赔偿制度,学界和实务界没有将环境行政赔偿与环境侵权行政赔偿区分开来,只关注赔偿因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而造成的损害。现实中,除了环境行政机关之外,其他行政机关、国有公共设施等也可能通过环境介质损害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由于造成此类损害的基础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因而存在行政赔偿的可能。完善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过程中,应对此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4.
行政赔偿法律范围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行政赔偿范围时立法采取了不完全列举的方式 ,规定了对什么样的行政侵犯行为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然而 ,实践中对于不作为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否属于或者应当属于行政赔偿范围产生争议。文章认为 ,在一定条件下 ,上述四行为可以属于行政赔偿范围之列  相似文献   

15.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问题已在我国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比较我国和国外在相关制度上的规定我们发现我国无论是责任认定还是从追偿措施都存在严重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行政侵权赔偿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惩罚性赔偿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对稳定市场秩序,维护受害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初具雏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相关规定未能协调一致,多采用固定倍数的确定性赔偿而忽略损害的大小,而且适用范围过窄,考量因素未明确.在这些方面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完善,将利于该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建了更为全面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了惩罚性赔偿的力度,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力图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典型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案例,兼采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该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理论剖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行政赔偿肩负着宪法与行政法的双重期待,担当着控制行政权和保障公民权的历史使命,故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享受着广泛的关注与宠爱。而作为直接关乎着公民权之救济疆域的行政赔偿范围,依然偏安于其狭小的一隅,难以适应我国宪政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例、行政赔偿的侵权行为范围、侵权损害范围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行政赔偿范围加以拓展,并进行制度性改良。期许通过此探究,对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致损采取何种救济途径直接影响着救济的社会效果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国内学者针对野生动物致损应适用救济途径的观点主要有:适用行政补偿,但需要完善该制度;直接适用民事赔偿;财产损害适用生态补偿,人身损害适用民事赔偿;适用行政赔偿.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社会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野生动物致损救济的基础理论、立法环境、社会救济效果和行政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分析,对适用行政赔偿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对行政行为侵权承担责任是因为公权力侵权。公私法的分野导致限制国家权力、规范其运行成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核心内容。行政赔偿诉讼应是受害人通过司法机关让国家机关对自己的行政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的诉讼,是公权力致害的损害赔偿诉讼;从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基本程序原则如举证责任、赔偿权益处分等方面,也显现出其不同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特征。因此行政赔偿诉讼的本质属性应当是国家所负的民事责任。只有如此定位,才能使我们站在更高起点上审视我国的行政赔偿诉讼性质,找出不足,提出完善行政赔偿诉讼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