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论我国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云梦学刊》2009,30(5):128-130
目前我国大学中存在着一些生态伦理问题,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淡薄。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还要努力营造生态伦理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周林霞 《中州学刊》2013,(1):112-116
农村城镇化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农村也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凸显、生态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要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城镇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理想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从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公民个体三个维度着手,确立公正的生态伦理理念,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公民个体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虹 《云梦学刊》2007,28(6):123-126
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消费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还要努力营造节俭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破解了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困境.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以"物质变换"为基点解释了生态危机的实质性根源.消费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方式,马克思生态伦理视野中的消费模式是绿色的、适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5.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旗帜下的旅游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辉 《理论界》2008,(5):199-20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应科学地分析我国旅游业现状,克服发展中的负面效应,从加强旅游环境伦理教育入手,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关键.生态伦理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起着基础、先导、推动和制约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伦理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阐述了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合理依据,提出了新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消费而言,要从整体上推动绿色消费。发展绿色消费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生态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在推广绿色消费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深入推进绿色消费的可行性路径,促进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努力推动我国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道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为一。与此相应,“自然无为”就成为道家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有二:一是顺应自然,二是勿强行妄为。以此为根据,道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生态伦理规范,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慈爱利物、俭啬有度,知和不争。道家生态伦理对于现代社会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女人的自然天性,使其对客观事物有着细致的观察力;女性的生理天性,让其承担繁衍与哺育后代的重任,对环境就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女性的特殊角色,使其既对生命有着天生的母爱,也有着对环境重视的责任感。因此,女性在承担子女教育、对家庭成员环境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女性化时代来临,农村女性在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上,应重点提升在农药化肥的使用、水源地保护、农业遗留物的处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生态素养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和生态行为的综合素养。培育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主要路径有:“两课”教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公务员职业伦理在经济、政治、组织人事、履行职责、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失范现象,其成因主要在于传统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消极影响、社会转型期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伦理法制不够健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等,需要采取增强公务员公共责任意识、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伦理立法、完善公务员职业伦理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公务员职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适应是一项普遍的自然与社会法则。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生组织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竞争与合作、有利与不利等各种环境问题,所处组织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了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应当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合作社对经济环境的适应;准确理解执行政策法规,提高宣传力度,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合作社适应社会环境;重绿色经营,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合作社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光连 《兰州学刊》2007,(10):17-20,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内涵.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荀子也专门写了<天人论>,其中蕴含了"天、地、人相参"等生态伦理意识,既强调尊重自然价值的"制天命而用之",又强调"谨时其禁"的生态道德责任,从而把对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有机而辩证地结合起来,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和现代文化转生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人类的生存困境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一个是心态问题,而心态决定生态。人类贪婪的欲望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目前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精神环保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人文精神、责任意识与和谐精神,注重解决人类的精神处境和精神生活问题。精神环保与生态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翼,将成为21世纪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科幻影片《阿凡达》构造了一个由终极智慧(爱娃)维持和掌控的和谐发展的潘多拉星,地球人为了解决自身的能源危机,来到潘多拉企图掠夺那里的特殊矿石,从而对那里居住的纳美人展开了侵略战争。影片以科幻的形式给我们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启示我们对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同时也告诫我们,仅仅诉诸于道德层面的伦理思考其作用仍然是有限的。也许,人类要摆脱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困境,有必要在经济发展模式、政治与管理体制、伦理与道德观念、法律与法规约束、生活与交往方式等诸多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