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革命文艺作品要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塑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典型,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做过肯定性论述的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在疯狂兜售“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题材决定”论的同时,又鼓吹“英雄决定”论,要求一切文艺作品都得如法炮制所谓“完美无缺”的“英雄典型”,不然的话就是“修正主义”、就是“毒草”。他们挥动这根魔杖,扼杀了一大批有特色的作品,使社会主义文艺园地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这是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内  相似文献   

2.
文艺是对生活能动地反映和加工的产物,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别林斯基说过:文艺作品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可以此生活本身这第一自然更真实。这是因为文艺作品经过艺术提炼和概括,可以更好地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鲁迅在长期文艺实践中,对艺术其实有深切的体会。他以自己特有的论说方式,对艺术其实问题的许多方面发表过很好的看法,达对我们正确理解艺术真实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一鲁迅指出艺术真实的重要性,强调文艺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作家创作要有真情实感。人类的文艺史证明:凡是虚假地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它们必定被历史所淘汰;只有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才能经受历史的检验而流传下来。诚然,真实并不能说明艺术的一切问题,也不等于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因为对艺术来说还有个真善美相统一的问题;但是,真实是人们对文艺作品首先和基本的要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是鲁迅使杂文成为独立于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之外的新型文体。然而对于鲁迅杂文艺术本质的界定,至今仍是一个严峻的命题。杂文究竟算不算“创作”?能不能进入“文艺之林”?实际的情形是,杂文这种文体早已随着鲁迅的名字而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4.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文艺的性质和社会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对文艺问题作了许多重要论述,特别是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要求,制定了文学的党性原则,深入全面地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的关系。他具体指出“艺术属于人民”,“他们有权利享受真正伟大的艺术”,并在一些文章和书信中为创造真正伟大的艺术指出了方向和途径。今天,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典型观,是鲁迅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继承。但是,我们发现,鲁迅在他的谈创作的文章中,没有一篇是专门论述文学典型问题的,只有散见于一些文章、通信中的片断论述。这主要是因为,鲁迅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文艺战线也  相似文献   

6.
鲁迅早期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是在当时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雨中形成的;是鲁迅的世界观,首先是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文艺上的具体反映。而从民族民主革命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倡“叫喊和反抗”的文艺,则是他早期革命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鲁迅一开始从事文艺运动,就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他既痛恶封迠士大夫将文艺视为消闲的工具,也反对资产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他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自觉地用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笔者读到一篇题为《普及鲁迅著作提高鲁迅研究水平》的文章,觉得里面涉及的许多鲁迅文艺思想研究的问题,包括把鲁迅既强调文艺的审美性又“赞同”文艺“也可以”“用于革命,使为工具的一种”的主张简单化为赞同“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等等问题,都还有待讨论,因此,特借编《鲁迅文论选》的机会草成此文,以向大家求教。  相似文献   

8.
探讨鲁迅杂文的艺术本质,形象性特质的论述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要使之归属“文艺之林”,对它作出属于文学艺术的质的规定性的回答,却还必须论及艺术所必备的另一基本特性——情感性特征。近年来有人在阐述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时指出:“情感与形象之间,情感是比形象更深一层,也是更为基本的特性。”这在讨论杂文的艺术归属时尤应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典型问题是现实主义的中心问题,恩格斯甚至把现实主义的要义表述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因此,深入地研究典型人物的创造规律,将有助于发展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鲁迅没有给典型下过什么定义,也没有论述典型问题的专文,但是,他在一些文章里总结了自己创造艺术典型的经验,在另一些文章里,则对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典型创造问题作了中肯的评价。这些见解,不但有助于我们研究鲁迅的作品,有助于理解中外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有着指导意义。综合鲁迅对于艺术典型问题的见解,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提法曾被“四人帮”利用过。“四人帮”复灭后,他们的阴谋文艺受到了应有的批判。这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是完全必要的。但与此同时,有的文章却认为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提法不能再用,认为文艺不能高于生活。这种看法反映出有的同志对生活与文艺的关系、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的模糊认识。对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应该探讨清楚。  相似文献   

11.
文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艺评论家讨论的首要话题,现代作家兼文艺理论家郁达夫从生命创造的艺术冲动、文学的内倾向、文艺美学自律性、社会功能等角度,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的观点,包含着文学现代性的因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村的《伤逝》和鲁迅的《伤逝》篇名相同、题材相近,但两篇小说却呈现出大相径庭的艺术效果。文章以“真实性”、“艺术典型”、“悲剧性”为参照标准,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由此说明了各自的得失所在:鲁迅的《伤逝》达到了艺术真实而具有不尽的艺术魅力;北村的《伤逝》缺乏的也正是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一生创作和翻译的六百多万字著作,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一生致力于研究民族,振兴民族的事业,把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洒在中国人民身上。立志考察中国人,从改造中国人入手,改造中国社会,是鲁迅一贯的文艺观念。他努力自觉地用文艺去提高民族知己、自爱、自立、自主、自强的意识。研究鲁迅先生的文艺观念,对进一步理解鲁迅,更深刻地认识鲁迅,更自觉地学习鲁迅,发扬鲁迅的精神,继续鲁迅的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魂》2013,(8):4-5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相似文献   

15.
感人的文艺作品,除了有正确、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外,都有较高的艺术技巧。所谓技巧,就是作者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和方法。艺术技巧和作者的生活经验、政治思想以及艺术修养有密切关系。在小说中,作者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综合、改造和发展,创造典典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展示情节、描写景物及细节等,都包含着作者的艺术技巧。 粉碎“四人邦”以后,文艺从桎梏与枷锁中解放出来,不仅在作品的题材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在艺术技巧上也有显著的提高。细心阅读近年来的一些短篇小说新作,感受很  相似文献   

16.
欧阳山是受鲁迅影响甚大、关系很深的著名作家。本文论述了欧阳山在中学、中山大学、“南中国文学会”、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期间,对鲁迅从向往到密切交往的过程,以及欧阳山在这过程中的思想与艺术的发展和鲁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前言三十年代初期是我国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正在此耐重返文学战线,和鲁迅等左翼作家一起,奋战于刀光剑影之中,为粉碎文化“围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参与了“左联”的实际领导工作,译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文艺论著和社会主义苏联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科学的文化和文学批评,倡导了文艺大众化和汉字的改革,还写了许多尖锐、泼辣的杂文,从而卓有成效地加强了左翼文艺队伍的战斗力,巩固和扩大了左翼文艺的阵地。而且这一切,都是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干扰下取得的。这正如茅盾所说:“鲁迅与瞿秋白的亲密合作,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茅盾既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们不仅以自己杰出的作品赢得世界声誉,而且在理论上的建树、影响也很深远,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他们的文艺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对文艺的起源、性质、特征、文艺批评和欣赏,文学的题材和人物塑造,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本文仅就他们对“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对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论述以及对现代派的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粗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关于艺术典型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的论述,没有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的同志认为恩格斯对《城市姑娘》的批评“欠准确和公正”,他关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不科学。这些意见涉及到如何看待马、恩的典型理论遗产问题。因此,从发展无产阶级文艺事业出发,深入研究马、恩的典型理论,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只就恩格斯怎样看待艺术典型的根本特征,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就正于同志们。一恩格斯对艺术典型的论述,都是散见于他的理论著作和书信中,表面看来好象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如果我们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而是采取科学的态度,对  相似文献   

20.
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的第二节“美术之类别”是 2 0世纪上半叶我国艺术形态学研究中少见的重要文献。鲁迅论述了西方艺术形态学研究的五种观点。我们在细读鲁迅本文的基础上 ,对这五种观点重新作出评价 ,会有利于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鲁迅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