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典型问题是现实主义的中心问题,恩格斯甚至把现实主义的要义表述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因此,深入地研究典型人物的创造规律,将有助于发展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鲁迅没有给典型下过什么定义,也没有论述典型问题的专文,但是,他在一些文章里总结了自己创造艺术典型的经验,在另一些文章里,则对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典型创造问题作了中肯的评价。这些见解,不但有助于我们研究鲁迅的作品,有助于理解中外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有着指导意义。综合鲁迅对于艺术典型问题的见解,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于艺术典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一系列精湛的论述。重温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彻底批判“四人帮”炮制的“反真人真事”论等修正主义谬论,沿着毛主席《讲话》指引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一艺术典型从何而来?鲁迅对此作了明确的唯物主义回答:一切艺术典型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鲁迅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历史背景讨论左翼文学的去向问题。由于民族危机加重,救亡御侮成为时代思潮的主题,左翼文学自然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洪流,并在其中显示为主流。而左翼文学思想在统一战线中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一个争取、斗争、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纪念活动产生了巨大作用。抗战初期,政治倾向中的左、中、右文艺界都通过纪念文章和讲话等形式,把鲁迅精神推入抗战的时代思想和抗战文学的主要精神之中。昆明的鲁迅纪念是考察鲁迅精神的弘扬和左翼文学的去向及其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革命作家中,能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熔铸众长的当首推鲁迅。鲁迅战斗的文学创作,固然首先是时代和作家自己革命精神的产物,但同时也与中外文学传统的影响有关,尤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鲁迅有极为深厚的造诣和广博的摄取。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于魏晋文学的研究,便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的例子。鲁迅精辟的论述,不仅至今仍是我们学习魏晋文学的圭臬,而且对当前整个文学研究工作也有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对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关于建安文学的论述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作出评介,并在此基础上,对建安文学给予鲁迅创作的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 ,以人物的典型、内容的丰厚、主题的深刻和风格的独特著称。本文以鲁迅部分作品中的典型细节描写为例进行人物性格、文章主旨、章法、创作风格的鉴赏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一位关注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对时代的见解涉及到时代类型、时代主线、时代精神、时代趋势和对时代的态度,其基本要点有五:(一)时代类型,多种多样;(二)时代主线,始终贯穿;(三)时代精神,一分为二;(四)时代车轮,不息进行;(五)时代潮流,积极适应。文章用翔实的资料,对构成鲁迅时代观的这五个基本要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不朽的小说学者.文章论述了作为小说学者的鲁迅在小说整理和小说史研究上的成就;探索和剖析了鲁迅的学术理念;阐述了鲁迅求是求真求信的科学精神;最后阐明了重温鲁迅、学习鲁迅精神给我们的教益、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8.
“母亲”是鲁迅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从而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文章以思想和情感的关系为理论基点,分析了“母亲”形象在鲁迅作品中的情感位置,并结合鲁迅自身的情感经历论述了“母亲”作为孤愤心灵最后停泊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母爱”方式及其给“母”和“子”双方带来的悲剧性结局的观照和分析,论证了鲁迅文本中“母亲”形象的思想意义。“母亲”是鲁迅所批判的那个时代、那些“国民”、那种社会的“母亲”,鲁迅用理智淹没掉情感的停泊之地,把“母亲”纳入自己的批评视阈,体现了鲁迅“批评”的“决绝”性和彻底性、艰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鲁迅文章生涩难懂,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语文教师应注重小学鲁迅语文教学,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从整体上梳理鲁迅小说主题,把握鲁迅作品学习的整体脉络。虽然时代在变迁,课程改革在进行,但鲁迅精神却一直与我们培育青年学子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他写的小说、杂文、散文中塑造了农民、地主、知识分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等多种艺术形象,有些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但在研究鲁迅的作品中,也使我们非常感兴趣地看到在他写的《无常》、《女吊》等回忆文章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些男女鬼魂形象。鲁迅塑造的这些鬼魂形象,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不仅使我们在思想上受到启发与教育,而且在艺术上也是个享受,当然,对于创作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是,在研究鲁迅的文章中却很少有人涉及,只是在二十多年前刘有宽、许钦文两位同志在介绍“绍兴大班”于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去北京  相似文献   

11.
鲁迅提倡“直译”之法,表面看来是对“近世名人”即林纾等人的反驳,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层原因,文章即从语言、文体、“译经意识”以及时代转型等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2.
崔云伟  刘增人 《东方论坛》2010,(5):97-107,11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张杰、刘永良、鲍国华的论述极为精当;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有些报刊相继发表了任意贬低鲁迅的文章,去年八月份《青海湖》杂志上的《论鲁迅的创作生涯》一文是比较典型的一篇,当然,在整顿前的河北省《杂文报》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我们与任意贬低鲁迅者的分歧,在杂文创作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告别了激进革命的传统,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原来决定鲁迅成为一个卡里斯玛典型的文学环境已不再存在。于是,鲁迅遭遇了寂寞,鲁迅研究只是研究者的一项个人志业。但鲁迅又是超越时代的,鲁迅研究应该有别样的意义。我们要把鲁迅放在一个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历史位置上,来发掘其精神内涵,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的崇高美与鲁迅人格的崇高美的内在联系。文章指出,鲁迅的伟大人格决定了他的创作目的,也渗透到小说的审美判断和理想追求之中。在鲁迅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集中了我们民族的精华,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上,仍然闪耀着她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鲁迅所处的内忧外患的时代让鲁迅小说创作表现人物精神时选择了借酒解闷的方式 ,以此超越生命的痛苦 ,升华灵魂。即饮酒是苦闷的象征、醉酒乐天真、祭酒求尊重。而作为典型的知识分子的鲁迅 ,对此是深有体验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鲁迅”笔名出现的时间、知名度和涵义 ,探讨作家鲁迅的人生道路。指出鲁迅的生活道路是平凡的 ,思想道路是曲折的 ,政治道路是坚定的。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思想家 ,鲁迅的道路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鲁迅曾说过:“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①他的杂文,有不少是属于驳论性质的。其中,有对反动派及其走狗“叭儿”、“二丑”之流无耻谰言的痛斥,有对来自同一战阵战友诘难的辩答。这些论争杂文,同样显示着“时代的眉目”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风云,社会的动态,也可以学习鲁迅高超的写作艺术。剖析精当,是鲁迅驳论杂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鲁迅曾委婉地批评李守常的文章论理“未必精当”③。鲁迅的驳论文章,善于透过纷坛复杂的表象,极其准确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因而能一针见血,给论敌以重创。例如,冯乃超在《拓荒者》…  相似文献   

19.
詹明信1986年论文《多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将鲁迅作品《狂人日记》定义为民族寓言的典型,并论断"第三世界文学都是民族寓言",弱化鲁迅作品中的文学内涵。本文在梳理鲁迅作品在美国的接受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民族寓言说"的内在文化逻辑,并进一步指出其谬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鲁迅作品中的现代性诉求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误读,以及对这种误读行为的无意识效仿,表现为"被忽略的现代性"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是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分别为我们塑造了文学史上的两个典型形象——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两部作品产生的背景、国度和时代是不同的,这就使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两者同时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