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咏涛  李东明 《理论界》2005,(2):174-175
在日本的“护送船团”体系中,主银行系统作为日本式成长的引擎,采取低利率运营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了日本产业的发展,保证了日本在自然资源贫乏、储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欧美的赶超,但由于本身存在的制度偏颇、缺乏战略认识和战略转变,也促成了资本的过度流动及经济的泡沫化。面对日本十年的经济停滞和大量的不良资产,我们不得不对日本的主银行体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日本主银行制的关系型融资所形成的对公司的相机治理是一种干预性治理的话 ,那么由美国商业银行对美国工商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所形成的治理就是一种监督导向型治理。这点在两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两者都堪称世界公司融资和治理中的典范。本文将对美国的“距离”型银行特征及其治理机制加以论述。一、“距离”型银行及其特征我们知道 ,保持距离融资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 :如果他们得到了契约中所规定的报酬 ,投资者就不会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战略决策。当然 ,投资者不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决策并不排除投资者对公司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是以主银行为中心、维系银企之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的行为方式和规则。这种长期关系的维系依赖于隐性市场契约 ,属于半企业半市场性质 ,具有不稳定性。主办银行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相对封闭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 ,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日本企业融资空间拓展 ,使主办银行制走向瓦解 ,由此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育和崩溃。主办银行制成为开放条件下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银行的融资结构反映了银行股东和债权人对银行收益流的索取权结构,通过不同索取权的先后次序安排和风险配置形成的某种激励机制,会影响银行股东、债权人以及经理的行为选择。银行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就是在什么样的收益和风险状态下,银行控制权在银行股东、债权人和银行经理之间的相机转移对于最大化银行价值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5.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日披露的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引发了公众热议和政府关注.由于银行业在监管、治理结构、资本结构方面与一般企业存在显著区别,使得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是公司治理理论在银行领域的简单套用.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水平与银行规模业绩联系较为紧密,而与资产效率业绩联系相对较弱,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激励对银行业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银行于1929年由上海市政府设立,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家典型地方政府银行。上海解放后,根据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规定,被新中国政府列入接管的范围。1949年原国民党上海市银行被接收、清理和结束表明,原上海市银行的体制、机制、组织人事,更多地带有政府机关的特征,其业务经营也主要服务于原上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及日常运作,这是该银行的基本属性使然。上海市银行与四行二局往来联系较密切,是整个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陈晓霞 《理论界》2003,(5):52-52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根本解决银行的问题在于改革,在于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并且创造条件实行股份制。过去,我们的银行管理者主要是一种“官本位”的观念,一些管理者和银行领导者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挥霍国家财产,造成我国银行违规案件时有发生,银行管理机制必须改革。银行管理机制的解决途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即要改变决策的随意性,增强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具备适应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建立和完善各级银行经营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处理好行与行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银行与职…  相似文献   

8.
浅谈银行柜面服务工作熊艺林,熊欣鸣,熊欣静银行会计、国库和储蓄一线柜面是银行的“窗口”地带,与各开户单位和储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金融服务的主战场。面对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对金融运行机制的转换,应如何切实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顾客,增...  相似文献   

9.
孙龙建 《天府新论》2008,13(2):60-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在促进融资效率和加强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监督主银行".研究表明,交叉持股和持债削弱了利益相关者控制风险的动机,存款人作为仅存的约束主体,很难有效约束银行.中国银行体系和监管体系与日本案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和银行监管都是当前改革的侧重点,提高市场约束仍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机制不仅在于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而且还应当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有权以债权人的身份参与到公司内部治理中.无论是从利益相关者、现代产权、公司财务理论,还是法学的视角,都为银行参与公司内部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需要以<公司法>为保障,从调整手段、参与治理的方式和层级、强化银行监事监督权等方面来安排设计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理顺我国银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改革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试行的主办银行制度分析和利弊权衡的基础上,确认主办银行制度是重塑我国银企关系的一大致胜法宝,并对如何理顺和完善主办银行制度下的银企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市场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模型对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各种合作方式进行了分析 ,证明了在利率市场化下合资合作方式是银行与企业的最优合作策略的结论。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指出完善的金融市场是企业与银行合资经营成功实现双赢的先决条件 ,市场化的利率是银行决定是否与企业进行合作以及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合作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银行运营价值的特点及其对银行危机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特许权价值基础上提出银行运营价值概念 ,并对这种运营价值的特点、规模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强调在银行危机处理中 ,要注意保持银行运营价值对减少银行危机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具有脆弱性和负外部性等特征,再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众多中小债权人存在,政府便伸出援助之手对银行进行广泛监管,以免银行出现过度风险承担行为从而危及整个经济体运转。银行监管旨在限制银行机构风险、维持银行体系安全,但同时亦应有助于提升银行公司价值、提高金融和经济效率。本文着重分析了主要监管措施对银行风险承担和公司价值的影响,试图总结出各项监管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多国截面数据的实证模型我们发现,信息披露是激励相容的,资本充足要求和银行安全网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却不利于公司价值,而市场准入正好相反,监管权力、业务限制对两者均有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纵观全球,在银行破产问题上有两种立法例,一是普通法立法例,二是特别法立法例。前者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他们的普通公司破产程序与银行破产程序都规定在普通破产法典中。后者以美国为代表。银行破产不适用普通破产法典的规定,而是用特别的银行破产法。通过对美国普通公司破产法和银行破产法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普通公司破产与银行破产的不同,从而为我国制定银行破产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就是全球银行产业的市场竞争结构.与传统的采用单一银行作为研究单位对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进行分析的模式不同,本文对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全球银行竞争格局的板块变迁.历史回溯显示,虽然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在时间序列上具有不稳定性,但传统的全球银行产业由欧洲、美国和日本三大板块主导.由于中国银行产业的崛起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美欧银行产业的冲击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四大板块主导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金砖五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格局的板块构成及强弱对比将发生进一步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我国银行监管的关键所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讨论银行监管体制的问题很热闹,建议我国紧跟世界潮流,建立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呼声很高,但笔者以为现阶段我国建立这种监管体制的条件还不成熟。现在紧迫的任务不应是对监管体制大动手术,而应该是如何尽快转变监管理念、完善银行监管手段,建立和完善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促进竞争、控制风险、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与企业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银行离不开企业,企业也离不开银行(本文所指的银行主要是专业银行,下同)。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借贷关系,也就是资金供应关系。这种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后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银企关系,本文拟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解决银企关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作为整个活动的“润滑剂”,有效地保证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没有银行的资金供应与调剂,企业生产经营就毫无秩序而言,而没有企业就没有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银行,银行的经营也离不开企业。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在企业兼并中,银行的参与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银行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传统上市公司估值模型,结合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风险模式,引入EVA估值模型以及托宾Q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Q-EVA估值模型.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的独特性,对传统EVA模型进行调整,从参数选择、计算模式方面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基于Q投资策略在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得出“Q模型”对上市银行投资的强指导性.结合“EVA模型”与“Q模型”,对上市银行投资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实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