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企业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所拥有或能够调动的知识资源及其多样性;获取外部知识和挖掘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协同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核心机制。Web2.0应用具有平台特性、知识资本特性和知识协同特性;Web2.0应用将提升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能力,本质上是增强企业对内外知识资源的调动和整合能力,并通过知识协同有效促进知识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视域下,科技信息服务对校企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系统性、动态性、集成性等新的特征。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维度对科技信息服务的演化趋势进行描述,探索科技信息服务对校企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科技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支持系统、知识共享保障系统、主体优势集成系统和创新成果转化系统的作用集合;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具有周期波动性增长趋势,数字技术建设投入具有较稳定的规模报酬不变特性,而数据环境支撑能力体现出了阶段敏感性特性;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对主体协同创新效应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数据环境支撑能力的反应最为敏感。因此,在数字化视域下,应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对校企协同创新在信息支持、优势协同、知识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系统化作用,通过数字技术建设投入和数据环境支撑能力的保障措施,提升校企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创意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核心企业的诱致性战略一方面能够带来集群企业行动的一致性,提升知识创造与流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知识网络趋于僵化,甚至进入锁定状态,因而形成了核心企业悖论。为从知识的流动性视角探讨打破这一悖论的可能路径,文章基于集群内核心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行为,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知识流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型检验和灵敏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具有控制力和知识刚性,前者正向影响核心企业知识存量,而后者恰好相反;跟随企业创新意愿促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为其赶超核心企业提供了可能;集群内存在知识协同创新效应,该效应受集群网络外部知识资源与创新协同情境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随着资源的短缺性以及对技术复杂性要求的提高,协同创新成为企业提高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结合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了协同创新机制下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协同创新机制和企业自身实力对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有直接影响作用;(2)协同创新机制下“六大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影响协同创新效率和企业自身实力对核心能力产生影响;(3)知识吸收、知识整合和知识利用能力对核心能力存在影响;(4)政治、经济、社会和市场因素对核心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提高企业核心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性建议,填补了研究核心能力在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技术邻近能够促进地区间的知识溢出和创新合作,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基于微观专利数据对京津冀地区间技术邻近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内部,天津、唐山、邯郸与其他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高,北京的技术结构与津冀差异较大,北京与津冀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低,且弱于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技术邻近性不足不仅导致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制约了京津冀地区间的创新联系与合作。因此,未来应着力提高京津冀三地的技术邻近性,从而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奠定基础,包括:加强京津联动,发挥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主引擎作用;根据地区间技术邻近特点,加强京津与河北重点城市的协同创新;加强北京创新资源和津冀技术需求的对接,从技术邻近出发理顺三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关系;加快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通过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提高地区间的技术邻近水平。  相似文献   

6.
面对社会风险的各种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开启了韧性治理的新引擎。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智能生活应用、技能学习升级、数字效能增进和技能创新驱动等应用场域融合着韧性治理关系。文章从韧性系统能力提升维度,解构数字素养与自控制、自组织、自适应三种系统能力的应用逻辑。完善知识迭代更新与创新驱动的数字素养协同机制、建设普惠共享与公平可及的数字服务平台、培育数字素养与技能兼具的数字公民,是从柔性数字体系、数字孪生应用与数字治理动能等方面提升韧性治理水平的有效解。  相似文献   

7.
郭晗 《人文杂志》2023,(1):17-21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融合创新要素以驱动科技水平现代化,能够提升主体创新能力以驱动科技主体现代化,能够增进科技治理效能以驱动科技治理现代化。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和科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作用,需要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能够实现协同共享匹配的数字化科研组织体系,加快构建数字化的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式产业现代化要求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绿色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由单点演进转向集成迭代,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实现了更加深度的融合,这有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组织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增强产业技术关联与网络协同并提升产业链韧性,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污染治理效率,从而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带来叠加倍增的赋能效应。因此,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强数字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梁琳  金光敏 《齐鲁学刊》2023,(5):129-138
产业链韧性提升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链的稳定性、催生空间链的网络化、引领价值链的分工转型等方式来提升产业链韧性。当前,数字经济与我国产业链融合呈现以下特征:数字化产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字经济为产业链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数字化规模不断扩大。但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据要素市场化程度低、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人才短缺等因素对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形成制约。鉴于此,应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推动数据新要素流动,促进数字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数字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增强数字人才支撑,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的乘数效应,更好推动产业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0.
人才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资本理论对人才流动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实证研究发现,共享的语言符号和共同的愿景期望作为认知层面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对人才流动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共享的语言符号和愿景期望能够使成员之间易于产生意会知识和共同的目标,进而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有效抑制人才流动意愿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企业自觉提高共同的语言符号和愿景期望水平,防止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驱动国家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动力,当前影响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阻滞因素;经费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队伍和学术团队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学科体制滞后难以适应自主创新的需要等。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国家创新战略需要;建立高校自主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产学研紧密合作,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知识共享推动了创新的实现,提高了创新的效率,降低了创新的成本和风险。通过文献研究,在对知识共享、组织边界理论、产业创新等概念探讨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跨边界产品创新的意义所在,即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品创新的边界,通过跨边界产品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表达模型,我们发现,跨边界产品创新过程可以认为是跨边界产品创新知识逐渐收敛为最终创新结果的过程及其具体化形式,而产品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过程本质上是产品的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求解过程,从而最终实现基于知识共享的跨边界产品创新全过程。总之,跨边界的产品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成长和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13.
自协同创新战略计划实施以来,协同创新已成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新模式,协同创新理念也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应通过提升协同创新信任度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自觉性,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共享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拓宽人才国际视野,完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借助协同创新平台来更好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团队这一组织模式的盛行,团队层面知识共享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在知识共享基础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团队层面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提出了影响关系假设。并通过调研问卷,实证检验了模型及假设,确定了诸如知识距离、知识属性、个体认知因素以及共享文化、内部互动沟通、团队领导管理风格等对知识共享意愿以及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生育率非常低的情况下,国家支持性政策如何支持更高生育率的问题将是理解未来生育模式的核心,系统分析国家支持性学前教育政策——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个人层面上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以发现:(1)支持性学前教育政策显著促进了个体生育意愿的提升;(2)上述作用对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积极影响更大,但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成本效应”“兼容效应”和“和谐效应”是学前教育政策促进生育率提升的三个重要渠道。政府应加大支持性教育政策实施力度以减轻中国家庭生育、养育和教育负担;在提供高质量教育与支持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尤其要加强支持性政策与生育政策间的协同配合,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生育意愿进而提高生育率。  相似文献   

16.
吴泓  刘京华 《东南学术》2023,(2):135-145
“双碳”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对科技型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企业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市场的不足,为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绿色创新提供充足资金。国家应当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型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多元化的产业政策,加快科技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此外,监管部门应当在提高数字金融风险甄别和防控能力的基础上持续完善监管政策,使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监管的框架下有序健康发展。最后,科技型企业要与金融机构形成良性借贷关系,让数字普惠金融持续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共享: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知识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增强。本文从人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入手,探讨了通过员工培训创新、人员配置创新、工作设计创新、激励模式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目标,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政府数字化转型既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数字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先导性工程。如何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运用2009—2019年23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政务云计算中心试点启用为政策干预构造准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回答了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问题。实证研究发现:(1)作为政府创新示范的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区域创新绩效;(2)政府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本区域创新绩效,而且对于经济和技术水平接近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政府内部管理的创新活动,其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一种可能机制是通过权威主体的创新示范,形成鼓励创新的社会规范型助推,从而提高区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因为隐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易转移的特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成为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概念、机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和基石。以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2012—2021年的科技创新发展效率进行定量探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为0.64,未达到效率前沿面,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各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不高,且差距显著;3.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为16.5%,偏向于技术进步的单轨道驱动模式。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在经费和人才投入方面提出优化创新资源投入结构;在成果产出方面,应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进科创成果产业化,增强科技成果产出转化;在区域协调方面,科创要素跨省(市)流动,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