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孔子构建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信"是重要的伦理范畴之一,<论语>之"信"在封建社会中对促进政治、经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认真解读和探究其涵义及特点,批判地继承和汲取"信"德的核心精神,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有序运行以及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信"伦理思想是在战国语境下的产物,"人性恶"是其哲学基础,"群"是其基本支点。荀子认为"信"应该包括治国、社会和个人修身三个方面。但作为封建社会倡导的主要德性之一,"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之处。在现代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从荀子"信"思想中借鉴积极成分,另一方面自觉突破其局限部分,使诚信成为人们内化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体系中重要的方法论。就其理论定位来说,"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理论整体,应该从发展脉络上去认识其逻辑联系,从科学内涵中去思考其相互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践行中,无论是在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策略,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内部结构,都应该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用"以人为本"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法律观的理论传承与现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它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发展延承,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强调人是法律的目的与实践者,人是法律的主体与评价者.在当代中国,践行"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必须实现法律观念的更新,同时在制度变革中切实发扬民主,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发展生产力"之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特别对整个20世纪当中这两大社会制度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做了比较;文章认为"发展生产力"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核心部分;发展经济的概念不能代替发展生产力,某些在"发展经济"的名义下所做的事情甚至可能导致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生产力必须要开发和掌握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免受制于人;在发展生产力中,人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中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个基本政策上.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和难题.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中国革命主力军、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道路、方向步骤,农村工业化,城乡协调发展,农民利益等一系列涉及"三农"问题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培育青年的理想信仰,引导青年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在新时代中加强实践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优势,着力在"互联网+"时代中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发挥出文化自信教育人、引领人、激励人和发展人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普世价值"的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从价值哲学视角科学评析普世价值,承认价值共识,此为破;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逻辑结构,内化认同并外化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立.正确把握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立"关系,具有重要的正向性价值和肯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由主义"批判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理清这个问题有利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该命题所含的内在的理论张力(个人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由)是巨大的,并内在地包容了"经验性"和"超验性"、"形而上"和"历史性"之几重维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此引入高校社会资本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从辞源学的角度厘定“社会”一词的内涵,是界定“社会资本”和“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式制度是重要的,但非正式制度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主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灵魂;高校关系网络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客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躯体;非正式制度与关系网络是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2.
“占地运动”是美国西部开发运动的重要一面。其持续时间长,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公共土地的法律处置及土地制度;由“占地运动”而出现的“占地法”,扩大了美国私人产权的内容;“占地运动”及相关法律促进了西部土地的流转,提高了西部土地的利用率。这有益于19世纪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两论"即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思想的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魂魄。"两论"思想蕴涵着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尺度,符合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在要求。通过"两论"思想在大庆发展实践中的主体化,作为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从"两论"起家,到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建设,直至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庆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也是"两论"思想在大庆发展实践中充分践行的过程。"两论"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和未来都将是大庆发展实践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大庆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永恒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叙事具有深刻的当代中国语境。“美好生活”是一个总体性范畴,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有现实的实践指向,同时具有高远的超越性向度。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精神生活、美好社会生活、美好生态生活等有机地构成“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诉求。“美好生活”的成就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在根本上有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的民主保障、丰厚的文化滋养、良善的秩序基础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美好生活”的构建有赖于大力发展先进经济、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深度阐扬优秀文化、切实建构公正制度和着力实现人地和解。同时,“美好生活”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存生活状况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一词的来源及演变,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这个概念的情况,表明其理论内涵应该是带有阶级性质的思想体系,对此不能随意扩大,尤其不能与“社会意识”及“意识形式”相混淆。文学不应定义为意识形态,但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是文学在阶级社会中可能具有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尚同"是墨子十大主张之一,意思是说人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领域内关于是非善恶的意见要统一于上级,小至一乡一里,大至天下,都要逐级上同,直至天子统一于天.墨子认为这是避免纠纷离乱,使社会得到治理的根本措施."尚同"体现了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它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论文从"尚同"提出的原因,"尚同"的含义、方法、目的如何,"尚同"的理论依据怎样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便向研究墨子的专家、学者们学习.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论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三个面向”点明了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四有新人”确定了受教育者自身和谐发展的目标;“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构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相处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和谐教育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势”,是著名潮籍国画大师孙星阁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在其诗书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创造性地承接了这一审美传统,体现了对“势”的独特理解和表现。其书画艺术中的“势”之美源于画家“胸有丘壑”的审美体验,呈现出“势”“合”相生的整体和谐之美,也是本于“师法自然”、独有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诗经》"四始"说源自于《毛诗大序》,《史记·孔子世家》"四始"说与《诗大序》"四始"说具有相同的含义.《诗经》"四始"的概念,既不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也不是指《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四首诗,而是指《诗经》中作为最早的《诗》文本的"正风"、"正小雅"、"正大雅"、"周颂"四部分内容."四始"说和"正变"说有紧密的联系,"正诗"就是指"四始"."四始"概念的提出,在编《诗》者那里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是对客观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的概括.知识经济对社会经济变化与发展趋势有着强烈的影响,它不仅已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且会使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基于此,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教育形式与职能、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当代主要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识这些影响,等于把握住了世界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