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需求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是当前启动内需的现实选择.立足农民需求的分析,从农民收入这个影响农村需求的关键因素入手,挖掘农民增收难背后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供给缺陷问题,从经济增长效应、成本节约效应等六个方面探讨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农民增收的机理,通过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来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内需.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得以发展的前提保证.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能低下和供给主体错位等问题.当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并根据这两方面原因提出了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现存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已不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近年来,由于四川省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呈现了全面快速的增长,固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因背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已成为阻碍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现有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机制、需求表达机制、筹资机制以及决策机制等进行完善,逐步建立起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的供给监督、需求表达、资金筹集、供给决策的新机制,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并且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分析,从财政投入方面全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公共产品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地区差异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保障农民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条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尊重民权、扩大民主、培育民智的指导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农业税改革在确保为农民减负增收的同时,也势必会对乡镇基层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造成影响。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转移支付;改变乡镇基层政权对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拓展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渠道;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的监督;推进农民自主创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加重了农民负担,供给不足影响了农民增收;必须充分认识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公共风险、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四位一体”供给体制,构建多主体、多层次供给格局,保障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从公共产品需求找寻农村金融政策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首先要了解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取向,本文正是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金融政策,希望能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利民 《兰州学刊》2012,(4):128-13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巨大差距逐渐凸显。进而致使农村公共产品结构不协调、供给效率不高。文章全方位解析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对农村公共产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之间矛盾的方法,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构建的影响因子,最终在公共管理视角下确立实施绿色公共管理,健全村民委员会,不断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与转变地方政府理念,构建基于民主选举之公共产品需求机制,进而有效化解在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存在之矛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为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目前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五个重庆”的背景下,完善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路径既具有必要性,更具有迫切性。从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视角对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创新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沛然  李胜利 《河北学刊》2007,27(5):151-15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农村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龙亚军  谢欢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5):65-66,6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在传统的体育发展观下,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文章运用科学发展观思想,通过对影响农村体育活动方式因素的剖析,提出大力构建和谐的农村体育环境是我国农村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13.
杜乾举 《学术探索》2012,(11):90-92
任何一种利益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养育中成长起来的,文化价值奠定了经济主体基本的行为方式,我国既有伦理文化,难以为新农村利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制度材料。在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利益关系时,必须进行基础性、全面性的伦理文化的建设工作。既要推进传统伦理文化的开拓创新,又要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法治化,并在新农村集体主义的建构中实现农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向存在。  相似文献   

14.
"乡风"作为中国农村伦理道德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乡风文明与否影响着乡村治理的效果。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号召下,乡风文明在家庭、经济、生态以及治理方面面临一系列道德失序危机,这给乡村振兴带来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乡村治理出现道德失序现象的根源,并从创新治理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以及发展农村经济三方面对乡村治理作出展望,可以为新时期有效治理乡村和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美丽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应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是:对农村城镇化进行整体和长远的规划;着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城镇化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公共服务城乡失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深层次原因。目前我国城乡失衡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不到位,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大低于对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农村居民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要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力度,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女性教育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女性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关系到农村的性别平等、教育和谐与新农村的建设。从阐述农村女性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农村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力求寻找到发展农村女性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锡强 《学术论坛》2006,(9):109-112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与乡的文化冲突——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城乡对立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城乡的分野诞生以来,城与乡的文化冲突便一直存在。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叙事主题中,城乡冲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城乡对立的叙事主题,阐释了城乡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指出农村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失衡是农民向城求生的主因,而大多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城农民的自我奋斗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黯淡收场。农民向城求生的叙事,在直面进城农民严峻的生存现实方面勇气可嘉,但在对待城乡文化的态度上却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普遍缺少一种文化建构意识。创作有利于城乡文化互动和建构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将是未来此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农村融资需求呈现大额化、长期化、多元化、智慧化的特征。与此相比较,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散、弱问题突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产品与渠道单一,科技支撑落后,监管手段不足,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为此,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推进农村新一轮金融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差异化监管体系,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