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2年库恩以《科学革命的结构》力证科学进步是一场颠覆和重构的革命史。方法论上,库恩批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但也继承了逻辑经验主义诸原则,进而建构了后实证主义;知识论上,库恩运用后实证主义整体性地诠释了科学革命的思想。通过辨析后实证主义的相关术语和援引自1965年伦敦科学哲学国际讨论会以来的“科学之争”,研究表明波普尔学派和历史主义的文本批判使库恩范式受锢于“文本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则让后实证主义重新回归历史实践,并揭示出库恩“科学革命”的价值实际上在于从哲学上为人们思考知识发展和科学进步构建了一个“革命”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库恩“科学范式”理论,揭示我国古代文本阐释的诸种形态,并根据当代哲学解释学的理论思路,分析“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两种主体文本阐释范式的理性特征,进而肯认古代文本阐释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的核心是“范式”(Paradigm)。但“范式”究竟是什么,连库恩本人都没有直接、明确地给出一个贴切的定义。据有人统计,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关于“范式”的不同提法就有21种之多,从而使人们对它的理解众说纷纭,相见各异。但是,如果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论述精神上加以理解和把握,关于“范式”的基本涵义还是清楚的,即“范式”就是为“科学共同体”所接受与遵循的理论、方法和标准的总体概念。下面,笔者试从对库恩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4.
库恩在科学史的研究中反对辉格史的研究方法,主张用“反辉格史”的原则去展示一门科学的历史整体性。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也反映出这种“反辉格史”的原则和方法,两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通过比较分析可发现,吴文俊突破西方框架内的反辉格史观的应用使得科学范式的“时间相继”扩展到地域传统的“空间独立”,他的数学机械化理论也为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找到了方法论上突破的可能。同时,吴文俊所体现出的科学史研究思想还对库恩反辉格史观进行了反思和完善,对于解读并反思库恩的科学史观具有启发性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的范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型”(Paradigm,有的软件专家建议译为“风范”)的概念。由于库恩是在二十一种不同意义下使用这个名词的,因而难以给出一种确切的界说。大致上说“范型”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有的东西。他们由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在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人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以相同的方式培养接班人。包括普遍公认的科学成就,有影响的经典著作,一致的信念体系和专业见解等等。库恩称那些尚未形成完整的范型的那些学科为“前科学”。形成范型便进入常态科学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库恩、拉卡托斯、费伊尔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者,从科学史的研究出发,打破旧的传统,提出了科学进步是以某种“突变”为契机的发展模式。本文所讨论的就是历史主义科学发展模式中“革命”或“突变”所引起的科学理论在某些内容上导致的损失,亦即“库恩损失”问题,评价历史主义者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解答。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库恩通过考察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提出“范式”、“不可通约性”、“常规科学”、“科学共同体”等新概念,勾画出了一幅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但他所提出的范式论,尤其是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等思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通过对“范式”的讨论,及其与波普尔、海德格尔的科学观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8.
从思维视角看库恩的范式龚耘“范式”是当代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库恩独创性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由于库恩关于范式的解释极富弹性甚至极度混乱,因此,这个概念在酉方曾引起热烈的讨论,但最终得到普遍的承认。从思维的角度看,范式与思维方式在结构和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库恩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受到重新评估,有人据此提出库恩并不是革命家而是保守派,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库恩哲学贡献的问题.文章认为库恩的哲学贡献在于促成了研究科学视角的转换,即从作为表象的科学知识转向实践中的科学活动,而后库恩时代的科学研究者,包括科学知识建构论者和认知科学家,均比库恩本人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许这正是库恩显得有些保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库恩将自己的“不可通约性”概念描述成“局部的”和一种不可翻译性,认为在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事实上是完全可能的。库恩明确考虑了交流的两条道路,即解释和执双语。作者认为前两条道路与科学静态结构是相符的,而不可通约性中还有一条与科学动态结构相符的道路:辞典改变。当这一道路并非虚拟,当它扩展至文化交流时,可以在西学东渐中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领导权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目前年均创造实际GDP超过11.5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但是,从其他一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的表现并不如意,它对美国的很多中产阶级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却存在一个悖论,即美国依然有能力掌控着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权势并具有威望。造成这一“悖论”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一整套保护美国经济运行的制度,甚至在结构不平衡的时候,它们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这些制度有些是经济的,也有一些是法律的和政治的;有些是国际制度;有些是国内制度;加在一起,它们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国际社会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经常能够持续,甚至在似乎没有理由这样做的时候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塔斯基宣判"自然(日常)语言"死刑,是因为他发现它内含"矛盾被证".塔斯基误把自己犯的"矛盾定义"谬误"迁怒"、"归罪"于语言本身,所以塔斯基的"层级论"应被抛弃;哥德尔和塔斯基两者的理论"相通",自然也会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房子"在不同背景下的意义进行阐释,阐述了移民的后代急欲逃离这种没有文化依托的"无根人"状态,而得到梦想中的"房子"--即精神上完整的自我的决心和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布洛克对传统的"艺术"概念从四个层面作了多角度的审视:艺术品是由人的特殊意图造成的;艺术品是对事物的非功利性审视的产物;"艺术惯例"与艺术创新并不矛盾;"艺术"概念具有开放性.布洛克的理论具有理论的包容性与整合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本来是喜欢学习的,但在教育中,儿童变成了学习人类知识经验的工具,变成了成人可以利用的对象.这种"奴化"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中的人(受教育者,常常是儿童)的精神的漠视、忽视、压制、否定.真正的教育,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对儿童"生命世界"的关照.对话教育是一种对人性没有压制的教育,能够消除焦虑和压抑感,建立安全感,能够使儿童进行体验和发现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真诚、敞亮、投入的基础上,形成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平等、理解、沟通、信任、尊重、融洽的情势,形成与儿童之间的互依、互生、互补、互惠、相互激发的情势和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6.
“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的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个"异乡人",也是一个"边缘人",她具有"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虽然她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虽然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赛珍珠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人","异乡人"的身份催化了她"边缘人"的"人格",从而对她的创作和事业选择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之间,其同一性、继承性和创新性都深刻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任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互融互动的,对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讨论听、说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 剖析了阻碍语言交流的"差异"因素及"合作学习"产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陆政策"是日本对其周边国家,主要是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的总方针.其步骤是先吞并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独占"满蒙",这是"大陆政策"的核心.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独占满蒙,最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结果实现了独占"满蒙"的侵略目标,为征服全中国和称霸亚洲,提供了总体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鬼文化”带来的伤痛——读毕飞宇的《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里的"鬼文化" ,是指附着在我们身上的权势和等级的阴影.它通过讲述与权力得失相关的乡村女子的命运,揭示出"鬼文化"带来的伤痛,具有深刻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