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有的大学生资助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未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生的困难。而社会支持是一个多维的视角,因此,通过经济维度、情感维度、关系维度三个角度来分析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原因,探讨现行贫困大学生"保障型"、"奖励型"、"自立型"等资助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五位一体"的资助支持网、提供发展性的社会支持、增强自我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构建贫困大学生多维的资助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以政府主导、高校配合和社会参与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使贫困生也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在大学里健康成长并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抑郁而又无奈的心理特征.这是由其经济、学习、人际交往上的压力和社会压力造成的。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资助力度不够,资助方法不当.支助体系尚不完善。应建立一个符合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经济资助与精神救助体系。改进资助方式,推行生源地贷款,实行按学分收费,改进资助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营造关爱贫困生的人文环境,做好贫困生自我心理调节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顺利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浙江省政府、社会各界、各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和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然而,综观当前浙江省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仍存在如间接资助比例偏低、勤工助学岗位偏少、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助学政策依赖性过强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贫困生资助的实效性,我们要积极倡导"授人以渔"助学新理念,构建"经济"与"心理"的双向扶贫策略,进一步拓展高校贫困生助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和个体综合素质的缺乏。以理工科专业为例,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着重把握三个方面: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贫困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的发展是贫困生资助的本质属性。当前,贫困生资助以经济上的帮困为主,主要强调资助的经济功能,忽视了资助的育人功能。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是一种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相结合,着眼于贫困生发展,以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全新资助模式,具有以人为本和发展性特征。该模式在结构和功能上实现了双重跨越,达到了资助和育人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资助体系以无偿资助为主,一部分非贫困生因此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如何认定贫困生成为这项工作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较为注重贫困生评定的操作程序,而对贫困生资助后的管理则较为缺乏。因此,笔者认为在整个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应改变目前重前期认定轻后期教育的现状,强化监督意识,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教育,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认定-资助-监督-帮扶"四位一体的高校贫困资助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分为济困型、扶志型、强能型三种类型,各种模式有着不同的资助理念和资助体系,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资助功能,但都不能独立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物质、精神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贫困问题.我们应该坚持"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资助理念,将上述三种资助模式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多元的资金渠道、多维的励志策略和多样的能力培训等途径来构建全新的"济困·扶志·强能"三维立体型资助模式,从而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数量基本保持在800人左右,每年贫困生认定比例在24%左右。为进一步了解贫困生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农业大学2009级和2010级的在校贫困硕士研究生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贫困硕士研究生选择读研深造是为了谋求更满意的工作;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找兼职工作很有必要性,并用兼职工作来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缺乏明确的规划。针对这些情况,应积极完善现有贫困研究生资助体系,减轻生活和经济压力;深入了解贫困硕士研究生思想动态,帮助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增强贫困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信心;综合利用研究生品牌项目和活动,提高贫困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济困助学工作的困境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已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但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体系不协调、结构要素不合理和贫困生认定难等问题,济困助学工作陷入困境中。因此,应不断发掘政府、社会和高校济困助学潜力,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和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资助政策,努力构建一个整合有力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深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加大勤工俭学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健全资助工作的考评机制和跟踪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经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也的确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秦皇岛市七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和分析,认为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资金总额总体不足、且构成比例不合理、贷学贷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今后,必须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模式,政府要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支持者和经济资助者;高校要成为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教育和管理主体;同时成立专门的教育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金融主体。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转型体制下的高校学生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贫困学生比例的增大,高校学生的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追溯了高校学生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着重从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从扩大助学贷款发放的覆盖面、增加奖助学金的种类和额度、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等七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当前高校学生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助学体系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研究,从大学生消费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入手,确立大学生最适当的生活费水平;再运用成本分担理论,创新地提出大学生资助体系,并把最低生活保障引入大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学校社会工作在贫困大学生支持系统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的贫困生支持系统尚不完善,主要是经济资助为主,这种资助模式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忽视了贫困生的主体参与、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提高等重要环节,与帮困助学的现实需要之间有着较大差距,亟待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高校贫困生的支持系统之中,可以弥补当前资助模式中存在的许多缺陷与不足,促进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风险控制的视角审视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下称"高校资助工作"),探讨了高校资助工作风险的产生、表现形式及特点,分析了相关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推进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推进评价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助学贷款制度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资助中最主要的资助方式。助学贷款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府资助资金不足、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同一化、担保机制不健全、还款机制欠缺、学生身份识别制度不完善和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公平的贫困生身份识别制度、改善现有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同一化问题,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担保机制,加大助学贷款制度资金投入,提高贫困生还款意识与观念等完善助学贷款制度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安徽理工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资助政策,为做好资助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资助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开展资助工作,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备的助学制度体系,构建了六位一体的资助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资金评审发放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了零投诉工作目标,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五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通过经济资助、能力助升和人文关怀等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