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两次历史性的挫折后,在抗日边区提出了民主、团结、抗战的口号,继承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民主宪政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下,结合边区的实际,提出了以“三三制”为特征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并付诸实施。它的实施揭露了国民党假宪政的欺骗,树立了真正民主宪政的榜样;增加了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治建设;从实践上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民主宪政的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四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形成并付诸实践。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 ,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 ,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精华是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说"思想,"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以及"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思想,这些思想极具进步意义。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并未真正按孙中山遗教办事,而是在"训政"的标榜下,建立和维护其反民主的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政治体制。主要表现在:训政时期国民党从未"萃全力于县自治",限制、剥夺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和违背了孙中山先生"以党治国"必先治党思想,日益专制、腐败、独裁,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终致失败。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共和的政体、主权在民的保障、人人共守的法治、分权制衡的制度。其思想理论内涵丰富,系统完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卓越的独创性。而且于民国伊始,孙中山即进行了民主立宪,保障民权等伟大宪政实践。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其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明确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玉荣的新著《政协史研究》,最近已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人民政协的由来、创建及发展过程的学术专著。这本新书是一部史翔实、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创建发展全过程的专著。首先,追根溯源,对政治协商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系统探讨。政治协商的历史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民主运动理论的倡导者、奠基人孙中山,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培养了一代从事民主革命的骨干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两次民主宪政运动,…  相似文献   

8.
回顾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其丰富而富有远见的统一战线思想是分不开的。如果将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观察,处于中国古代和现当代历史的节点上,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传统谋略的最后终结者;第二,近代资产阶级统战思想的杰出代表者;第三,中国共产党统战实践的直接启蒙者。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思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认为,要在中国达到民主共和国的直接民权的境界,必须依次经过军政(以积极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训政(以文明法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宪政(国民选举代表,创制宪政)三个时期。建国三时期思想是孙中山在中国确立和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革  相似文献   

10.
李步云 《21世纪》2013,(3):14-16
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历史潮流。民主宪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曾高举宪政的旗帜,同国民党反动政权作斗争,曾在延安举办宪政促进会,毛泽东同志亲自出席,并发表了《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1942年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开宗明义地指出,  相似文献   

11.
1939-1940宪政运动时期的中共宪政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1940年宪政运动时期,为了争取人民的抗日民主权利,中共提出了关于宪政问题的重要主张.中共既反对国民党的<五五宪草>,又反对走西方的宪政道路.根据中国国情,中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主张.中共的主张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又摒弃了其中的消极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孙中山最具有革命代表性的先进思想。它集中地反映和体现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权问题——这个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上的革命要求和主张,即以武装革命,椎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宪政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政策执行前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政策;政策评估要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政策思想对当代的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制定和实施政策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要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始终是实事求是并且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孙中山的宪政纲领,为集中全民族的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广大中间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民主宪政运动,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锤炼了广大民主人士,促进了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后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的旗帜,在政治思想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将其“公共心”思想、“公仆”意识及重视党员素质的观念,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政治民主化和党员素质建设的道路,从而在根本属性上保证了党的廉政廉洁,使党的各项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在借鉴传统监察制度优点、兼采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内容包括监察权独立、权威以及监察权受监督。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之所以彰显新意,在于这一思想对传统的超越;将中国古代权力监督机制纳人宪政框架的构想,也不能不谓是对宪政的一种贡献和创举。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现代实行宪政的典型性国家,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制度,则是在长期的法治运作中不断演绎、不断发展而来的。人民主权和限权政府思想是美国宪政赖以生成的思想基础;对英国宪政传统和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制度传统继承与发展是其生成的历史基因;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美国宪政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宪政"包含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分权与制衡和法治等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蒋介石1952年在台北阳明山庄的讲话——《土地国有的要义》,对他的土地思想进行一次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蒋介石的《土地国有的要义》一文,阐述了蒋介石的土地思想;第二部分分析比较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土地国有思想;第三部分就蒋介石在《土地国有的要义》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土改思想的评价作出分析,指出其评价中国共产党土改的不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大之纲”思想则是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面对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孙中山痛切地认识到中国的事实就是人民“受贫穷的痛苦”。因此,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抱有强烈的希望和宏伟的理想。他深信,只要在中国实行进步的政治、经济政策。那么:“以中国人民材力”“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孙中山选集》第九页《上李鸿章书》。凡以下引文而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等政治人物的考试思想是围绕五权宪法而形成的,其思想主导了文官考试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并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建国实践中被制度化与规范化。借由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的阐发,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操作过程,而是一种宪政层面的实践。考察民国时期宪法文本中文官考试规定实施与变迁的过程,可揭示文官考试所遭遇之挫折是宪政意义上的挫折,且这种挫折既源于宪政之不彰,又最终使宪政受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