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州百所希望小学的调查与思考隆金华贾明锑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该州援建百所希望小学,是在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在湘西调查后的倡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发展湘西民族教育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百所希望小学由省直100多家单位和社会各界援建,每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等赴湘西调查苗族,开创了湘西民族学研究的先河。当地苗族学者石启贵继之, 所获成就极大。新中国建立不久,杨成志等学者开创土家族研究, 潘光旦集其大成, 奠定土家族识别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语言与社会历史调查和简史编写,基本反映出该民族的实际。近20 年来, 湘西民族学研究抢救了大量资料,出版了大批著作并培养出一批本地学者,成绩喜人, 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3.
苗岭风情     
去年金秋十月,应国际苗族研讨会主席花老虎先生的邀请,我和著名苗族作家、红军老战士陈靖将军一道,作为江苏特邀代表,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参加首届国际苗族文化研讨会。所到之处,苗家山寨的浓郁民俗风情深深地感染着我。这里,特采撷几朵苗乡的奇花异草,点缀成篇,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1,(8):20-22
在外界,人们往往只以为湘西女人才会放蛊,也只以为湘西苗族才会放蛊。实际上,湘西的土家族、苗族,湘西的男人女人都有会放蛊的。由于外界的一些民俗专家,根本不懂湘西的民风民俗与人情世故,把湘西的放蛊说成是装神弄鬼的迷信,描写得极为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湘西多个土家族、苗族、汉族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区的田野调查,来总结和归纳我国多民族社区族群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模式及其走向.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互动与族群关系表现为"和谐与共生"、"竞争与冲突"并存的多维族际关系模式.同时,基于汉文化和汉族在两族文化互动和族群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对湘西族群关系从"团体多元主义"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走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该州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一、鄂西的城镇 (一)鄂西的自然人文环境湖北省西部(简称“鄂西”),有一大片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历史上城镇的发生时期虽然较早较长,但在建国前,一般地说,它的发育十分迂回缓慢。建国后,虽然鄂西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在建立自治州、自治县以后,速度更快,可是如何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仍然是急待我们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描述了湘西保靖丰宏、棉花旗和古丈双溪河沿岸村落的土家族苗族相互转化的现象,并从民族政策、文化互动和族际通婚等几个角度分析了转化的原因。苗族土家化与土家族苗化反映了湘西各族群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族群关系,也体现了族群认同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土家族的思想资料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过去和现在,对于土家族先民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在明代永乐年间即已开始,但这时是一种被动举措。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大规模进行,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在雍正朝初期先后结束。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在经济方式、文化模式、社会变迁和族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凸现了两个族群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1.
湖北苗族与汉族、土家族交错杂居。其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既受湘西、黠乐北苗族的影响,又受当地汉族、土家族的影响。其生育、婚姻、丧葬、祭祀、禁忌等风俗发生了较大变迁,在变迁中有机整合,既保留了湘西、黔东北苗族文化的因子;又吸纳了当地汉族、土家族文化的营养。其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既有丰厚的民间文学,又有形式多样的音乐。蹈、戏剧和民族工艺。湖北苗族崇拜自然,祀奉祖先,信奉图腾,并受遭教、佛教、基督教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三个湘西土家族、苗族杂居的集镇和村落族际通婚情况,从族群选择、地区选择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对族际通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政府政策和公众态度对族际通婚的影响.土家族苗族的族际通婚及其文化互动有助于保持和改善湘西和谐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爱国将领陈连升是在一八四一年抵抗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清史稿》、《清史列传》、《湖北通志》、《恩施县志》均为其立传、最近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以及为纪念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自治州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结束了三峡游,从宜昌乘车来到位于湘西的我国著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市原来是一个县级市,属湘西苗族自治州管辖,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笔者对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恩施州的经济发展状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部山区。现有人口364.8万人,其中土家族120万人。苗族18万人。全州面积2.4万km~2,折合3594.5万亩,其中可耕地441万亩,人均1.2亩。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恩施州至今仍然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的经济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1992年,恩施州国民生产总值31.4亿元,国民收入30亿兀,工农业总产值4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6.
湘西区域性文化研究,可谓成果丰硕,诸湘西土家族文化研究,湘西苗族文化研究沈从文研究,湘西现当代作家群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世人瞩目.但何谓湘西文化?湘西文化的特点和类型如何?湘西文化的结构和核心如何?湘西文化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如何?湘西民族基本精神如何?湘西文化如何现代化?湘西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之路何在?至今尚未见及这方面的系统论述.正是由于缺乏形而上文化哲学的高度和形而下对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料的系统流理,因而这方面的研究缺少从文化社会学的总体上观照的力度和…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初,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鄂川边区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发动了一次规模甚大的反清起义,参加的土家苗汉各族群众数以万计。 一 这次起义爆发于鄂川边区,即今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咸丰县、利川县,川东的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士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距离各自的省城均有2000余里。 起义前夕的旧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把中国完全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日益加深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从沿海扩张到内地,并且渗入到地处僻壤的鄂川边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在经济上“洋货”进口逐年增多,对农民  相似文献   

18.
听说,湘西土家旅苗族自治州桑植县的白族,教育发展比较快。我怀着羡慕的心情,去作了调查,现将桑植县白族发展教育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桑植白族的概况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迁来的,700多年来,与当地的土家、苗族、汉族等共同开发了桑植,并保存了自己的一些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湘西少数民族良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西土家族、苗族的优良民俗,不仅有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而且是该地域的根基和瑰宝。湘西少数民族良俗中蕴含的育人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对提升民族成员的思想品质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必须重视民俗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寻求开发湘西少数民族良俗功能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由湖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南民族学院共同发起召集的《土家族文化志》编纂工作会议,于1991年10月7日至9日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召开,来自湖北、湖南两省从事土家族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共1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土家族文化志》的编纂宗旨和彭英明等同志拟定的编写大纲,并就编写计划和分工以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