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主体以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向内反求诸己,思维的目标追求是提供一种人们立身安命的人生智慧,教人如何处人做事的人伦道德,即做人之道、守伦之常.而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则具有浓郁的自然理性特点,其一开始就采取了主客分离的对象性思维方式,把研究自然,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智慧作为基本的思维目标.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日趋发展,这种中西方哲学思维目标固有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双方彼此通过相互吸收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形成一种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既重视自然理性,又重视人文道德理性的整合创新的全球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逻辑精神和实证精神所代表的分析理性,与辩证法所代表的辩证理性,是探索真理的两种不同的理性思维。与分析理性相关的是逻辑精神的精确性,与辩证理性相关的则是思维的整体性。哲学的发展需要借鉴科学的精确性和严格性,辩证理性与分析理性应成为一种互益的关系,辩证理性需要分析理性的监督。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主流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组成核心。传统核心思维方式中所蕴含的辩证理性成分远超过分析理性,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单要注意传承辩证理性的精神品格,更需要借鉴和学习分析理性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3.
黎玉琴  和飞 《江淮论坛》2003,42(3):94-99
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即通过对世界的认识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也可以说,哲学怎样理解世界,同样就会怎样理解人本身,亦将以同样的方式理解惟有人才有的自由。本文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种不同的思维范式,审视了思想史上对待人的两种不同的理论态度,认为实践哲学思维范式代替理论哲学思维范式的同时,关于自由理念的思考进路也发生了转换,是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成为思考自由理念的出发点,而不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理性、客观理性,也不是源自抽象的孤立的个人的主观理性。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形上学的"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批评了哲学界对作为哲学形上学概念的"理性"理解的偏失,对理性与知性、理性与理智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理性不仅是人对宇宙总体存在的认知,而且是人的实践的意志和审美情感在哲学形上学中的对象化;理性本质上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的合理性依据在哲学形上学上的投射,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如何处理社会规范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也就决定了他如何理解理性.立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理性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对象,因而必须以马克思的理性自由主义取代黑格尔的理性专制主义,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马克思与雅斯贝尔斯的理性概念,指出理性不仅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也是人类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共同背景和本原。马克思致力于哲学的"实现"即一种理性哲学,这种理性哲学试图塑造现实世界而不停留于空洞的反思知识,但它又不满足于单纯的实证知识的功能。在寻求新的哲学理性形式的道路上,雅斯贝尔斯追寻马克思哲学理性概念的历史踪迹,不是放弃近代的理性方案,而是通过区分和内在的批判性划界,维持和发展了近代理性方案的真正的、解放的可能性。雅斯贝尔斯以全新的方式开辟了"存在空间",把哲学逻辑学的理性交往知识旨趣移入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视域之中,从而以新的总体交往方式促进全球人类交往过程。我们时代理性的联合反对理性的毁灭,恢复哲学理性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所在。实践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从“关系”的独特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世界 ,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实践思维方式是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 ,它还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理性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也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演进与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它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后半叶是一个反思和批判传统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过程,特别是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揭示技术理性的形成、实质及危害,对于重建现代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认识史上,各国的理论传统不尽相同。就哲学而言,各国哲学各具特性,都具有自己的逻辑结构,这是与各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而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导因之一就是语言。当然如果再进一步深掘的话,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同的实践内容和社会制度,存在着世代相继的传统,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风俗等,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地区的思维方式。这里,我们只集中讨论语言对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3,(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  贺来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2年第 5期撰文《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指出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在批判"为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由于其"外在性",被证明是一种无根的、独断的和独白的,以否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归宿的批判.要克服哲学批判性的这一深层困境,就必须克服"外在超越"的哲学前提和思维方式,在保持哲学超越性视野的同时,消解其外在性及其由此所带来的抽象性与独断性,实现从"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换.在实践哲学的范式内,马克思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理解哲学的"内在"与"超越"的关系,从而实现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使哲学的批判性真正成为了内在于现实生活同时超越现实生活的真实力量.由此,哲学批判的主题和内容不再来自于先验的理论原则而完全来源于生活实践;哲学批判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对现实世界的裁决和评判,而成为生活实践的内在环节与推动力量;同时,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集中体现在了哲学批判的思想旨趣和理论功能上.  相似文献   

12.
理性是康德先验哲学的理论基石,"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二重划分及其内涵的揭示,展现了康德"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真、善、美的基本构架。理论-实践二重化理论包含着哲学构成的多种因素,为后世哲学的出现埋下了潜在思想生长的种子,特别是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神本体"的批判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为后来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后康德"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发展与繁荣,都直接或间接与康德的理性及其理论-实践二重化理论有着极其密切而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国章 《学术探索》2008,1(2):13-18
以认识性思维有意无意地遮蔽建构可操作的实践观念的实践理性思维,以改造性生产实践有意无意遮蔽认识性实践,已经是传统哲学思维及其理论脱离现代社会现实的明显缺陷,也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长期被形而上学地解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联系世界全球化的现实,重新全面认识和深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崇高理论存在于他的哲学系统之中,无形当中受到了他的先验、理性等哲学理念的影响.这与康德所存在的时代有关.他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信仰应用到自己的哲学、美学上来,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成了他论证崇高普遍性的起点.这造成了其崇高理论的普遍性的误区.同时,他的哲学以及思维方式上的特性,使得他过分地夸大了审美主体性,几乎消解了崇高的客体.从而,形成了他的崇高理论的单一和贫乏.  相似文献   

15.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是实践的思想.马克思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自然、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完成了对传统哲学观的颠覆,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开辟了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中实践推理的内涵及其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推理是法律推理方法的综合指标 ,也是认识和完善法律推理的重大课题 ,具有实践性、逻辑性和方法论等特质。法律领域中的实践推理以法哲学和法律社会学为理论基础 ,以对规范的分析和判断为推理客体 ,以权利义务为思维方式的焦点 ,以体系化、安全性为评判标准。实践推理的适用对象、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是在逻辑推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的三个方面 ,实践推理的基本范式体现为法官直觉、知识背景、逻辑结构和思维等四个部分。实践推理运行从观念中的目的开始 ,经过主体的法律思维活动 ,最终达到理想的判决结论 ,以此达到控制法官恣意的理性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剑 《兰州学刊》2006,2(12):19-20,23
在雅斯贝斯哲学中,生存是一种非对象性存在,为了进入生存者之间的交往,它需要得到阐明以形成合理性的存在。理性借助于通常的语言和知性思维并转换其使用方式,能够阐明不可认知的生存。这些方式包括否定、普遍和特殊的倒置、逻辑循环、悖论的统一等。  相似文献   

18.
肖新发 《江汉论坛》2006,3(7):69-72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康德和黑格尔都对知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扬弃其合理思想,并赋予知性科学规定性:知性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和思维运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知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固有的确定性使之既可以走向辩证理性的殿堂,也可以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沼。在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知性是绝对必要的,它以感性为基础并实现着对感性的超越。知性作为感性和理性的中介,是认识发展到辩证思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3,42(3):23-26
哲学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精神自觉 ,以在思维中最具体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则是人之本性在哲学上的理性抽象和升华。哲学关注的理念与哲学表征关注的方式就是生活着的人类作为生活的主体对自己的实践———文化的存在方式的最高反思。哲学与人类的本性及存在方式的关系是不变的 ,每一历史时代的问题却是不同的。哲学应当变换其表征方式 ,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存在方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哲学与时俱进 ,就表现为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话语范式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性的两个方面即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出发,对体现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思维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觉解"一词是对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不同的理性方法的含混,并分析产生这种含混的原因是冯友兰遭遇了伦理学上的"休谟难题".认知理性表现为对与人生境界有关的内容,包括理、性、义利等,展开认识,并由认识内容和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从道德理性角度说,新理学具有动机论和自律道德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同理与性在本体论上的关系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