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与周原遗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之间的周原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古代遗址之一,早在两汉时已有出士青铜器的记录。清中叶以来,更连续发现有铭重器,数量繁多,非其他地点可比。近年周原考古工作开展,不断取得重大成果,证明遗址内涵极为丰富。说周原遗址对于西周考  相似文献   

3.
周原遗址黄堆强家西周墓出土的双鸟戈形玉饰,在以往周原遗址发掘中未见。如何命名和认识这件器物的功用及价值,对西周玉器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作用。这件玉器应定名为双凤玉戈干首,是旗竿顶端的装饰物,非实用器,其功用既有祥瑞之意,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时代约在西周中期的孝夷之世。  相似文献   

4.
关于召公采地的位置,李学勤先生在《青铜器与周原遗址》一文中曾有专论,认为在今岐山西南的刘家原一带,其论据,一是文献有关召公采地的记载,一是距文献所谓召公采地召享村不远的刘家原曾出土召公玉刀。如果召公采地的大致位置可以推定,对于在实际考古工作中寻找召公的遗存,遗物将具有指导意义。因为迄今在田野考古中还没有发现西周诸王及大贵族的陵墓,而一旦有所发现,其意义将不言而喻。近日翻检书刊,略有心得,可补证李先生立论,故从考古学与青铜器方面阐发一二。  相似文献   

5.
陕西周原考古队1976年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接着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群遗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发现,引起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和古代建筑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后来由中国古代建筑史学者对两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复原。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陕西西周考古研究的最大突破,为陕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关中西部周原上正进行着规模宏大的考古发掘。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解放以后,关中地区先后发掘了半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蓝田人化石,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周原为周人最早活动的地方,当地迄今还遗存有许多早周到西周晚期的文化堆积。这些遗址的发掘必将对于探索周文化的起源,全面了解西周的历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当不下于半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蓝田人化石的发掘。  相似文献   

7.
"周原考古与西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肯定了岐山周公庙高等级陵墓群的发现在西周考古中的里程碑意义.这一考古发现促使学者们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完成从"小周原"到"大周原"的思想创新.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对周原遗址继续关注,以期待更加可喜的发现和成果.同时,各省考古学者也对其它省近期有关周代及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按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按国别可分为吴器、越器和干器,按青铜器的文化来源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构成部分,但在西周早期的吴、越青铜器中,都出现了宗周青铜器.长江下游的宗周青铜器主要出现于康、昭时期,反映了西周早期周王朝对长江下游的经略和康昭时期周王朝对长江下游的象征性控制,而昭王之后几乎不见宗周青铜器,表明昭王之后的周王室对长江下游的象征性控制已日渐衰微.  相似文献   

9.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礼乐制度的遗存实物,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铭文在内容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祭祀、赏赐、册命、盟誓、约剂、征伐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将其与《尚书》对比,可以印证诰、誓、命、典等《尚书》类文体在西周时期的实际运用,旁证《尚书》中与西周相关文献语言的真实性。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呈现的独特鲜明的文学特质和体式美、伦理美、实用美三者统一的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陕西宝鸡(弓鱼)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车马器,为我们解读西周贵族的生活状况及其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西周贵族以礼乐文化为背景,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2.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周书灿 《南都学坛》2012,32(1):35-38
《牧誓》记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曾随武王伐纣,古今学者皆释为凿凿信史,少有疑问,然八国族地望,则长期存在不少争议。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资料和田野考古资料对八国族中的蜀和濮的地望重新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周原甲骨卜辞之"蜀"即《牧誓》之蜀,西周初年其位于今陕西汉中一带;《牧誓》之濮,西周金文中屡见,根据专家研究,即南国子,西周初年濮族大致位于楚、豫之间江汉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初,在陕西省眉县发现了一处西周窖藏,出土有27件青铜器,每件都带有铭文.其中有<四十二年徕鼎>、<四十三年徕鼎>的铭文共约近700字.<徕鼎>铭文以西周贵族单徕的活动记录为中心,旁及西周厉王、宣王世的许多史实,为两篇涉及西周晚期历史研究的最新发现的直接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原与太白山自然、人文文化各具特色,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周原与太白山的保护开发工作不尽理想,亟待加强,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开发周原地区的旅游资源,为陕西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西周涉法铭文虽不多,但因涉及铭文考释、研究方法等问题,目前研究比较薄弱.整理出“讼”、“告”、“罚”、“白”四则法律词语并加以训释,可填补西周涉法铭文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青铜冶铸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青铜礼乐文明,而江南吴国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吴地青铜器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中原型铜器;其二为江南与中原融合型铜器;其三是江南地方特色的青铜器.这些吴地风格的青铜器脱离了中原的范式,充满江南人的匠心与巧思,灵动而清秀,在中国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与中原青铜器如春兰秋菊,交相辉映,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因而宝鸡与《诗经》具有必然关系。《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和祭祖诗有10余篇与宝鸡地区相关;与周公、召公有关的《大雅.卷阿》、《召南.甘棠》在今周原有文化遗迹留存;《诗经.秦风》里的许多篇章或诞生于宝鸡,或与秦人早期在宝鸡地区活动有关;另外,先秦时诵读《诗经》的“雅言”以周代西岐方言为主,宝鸡民俗中也保留着一些《诗经》所描写的周代礼俗文化遗迹。从以上可见,宝鸡的确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