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博弈逻辑是博弈论和逻辑学相交叉的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属应用逻辑范畴。双主体零和博弈逻辑是目前国际上博弈逻辑研究的重心。在命题动态逻辑原有程序算子(;∪*)的基础上增加对偶(dual)算子d建构双主体零和博弈逻辑的形式系统;把双主体零和博弈逻辑嵌入μ-演算中,分析双主体零和博弈逻辑的语言表达力;并在对双主体零和博弈逻辑形式系统建构的基础上,研究其模型检测的复杂性,可以为双主体非零和博弈逻辑及多主体博弈逻辑的研究奠定基础。双主体零和博弈逻辑已成为拓展博弈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博弈逻辑是博弈论和逻辑学相交叉的一个崭新领域,研究理性的主体互动行动中的推理过程,即研究博弈中的推理问题。目前对博弈逻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博弈逻辑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并已深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博弈逻辑的应用,以及"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博弈逻辑应用研究将是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博弈论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出发,梳理博弈历史、中外博弈论学界探讨的主体内容,寻找博弈论的逻辑起点(博弈策略),创建博弈论的逻辑结构,提出博弈论理论体系,即博弈机理、博弈策略和博弈均衡的逻辑结构,从而形成心脉相通、血肉相联、整体贯一的博弈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将引领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在实践中将遭遇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博弈,管理主义逻辑盛行、“五唯”难以破除、教师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失衡、学生功利取向和学术取向失衡以及内卷化导致创新资源耗损都是博弈的表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完成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就需要建立中国大学管理模式,建立并实现人文主义管理的主导以及大学德治与法治、学术权利与责任和学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策略博弈均衡解的标准逻辑分析通常是有关逻辑认知模型中参与人理性的相互知识的分析。本文试图用动态的方法来刻画策略博弈逐步到达稳定的过程,假设双方都是理性的,且除非双方已经到达稳定状态,在其他任何状态,参与人在知道对方采取行动的前提下,都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同时理性会驱使他们采取能增加自己收益的策略。本文在策略博弈环境中引入了有关参与人策略知识推理的逻辑,该逻辑的语言是通过增加策略算子扩张认知逻辑语言而得,然后给出其模型,进而分析在该模型中成立的某些有关策略博弈的逻辑性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个“监察博弈”模型从概念、策略得益的取值、期望得益的计算及纳什均衡解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彻底的修正性质疑,指出了“监察博弈”模型在局中人策略的依存性、假定条件的客观验证性、运算分析的逻辑严谨性等三个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监督博弈模型,并通过对模型求解,提出了治理市场经济秩序的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将制度视为个体参与人从各自动机出发相互作用的状态,运用现代博弈论的框架内讨论问题,将制度分别看作博弈规则和博弈参与人的策略均衡;制度亦可视为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众多经济当事人的长期重复博弈实际上遵循集体行动的逻辑,由此导致的困境必然带来制度失效。尤其在广大落后地区,制度的制定、执行及监督诸过程都充斥着不同利益集团的激烈博弈,从而导致我国落后地区制度的长期失效。  相似文献   

8.
[提要]城市社区微治理随着我国精细化治理理念的发展而逐渐兴起,这一治理模式更加聚焦于社区日常事务,弥补了传统治理在治理末端的高成本、低效能的不足。而在微治理模式运行过程中,主体间的协同与博弈是影响微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深刻透视博弈逻辑可知,主体参与成本与获利间的收益率是影响微治理主体博弈行为策略的主要动因。据此尝试将“成本-收益”作为主体博弈类型划分指标,将微治理主体博弈归纳为矛盾削减型博弈、共利共享型博弈、利益均衡型博弈以及冲突凸显型博弈四种。而利益失衡、责任分散、公共精神孱弱以及制度保障缺失围绕“成本-收益”主轴,进一步导致了微治理主体在博弈过程中呈现出目标、责任、价值与秩序的多重博弈。为进一步弱化主体间对抗性博弈,提升治理的合作与协同,应在凝聚治理目标与厘清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并不断培育社区公共精神的内化形态,以拓展主体合作的发展空间,使微治理这一“邻里合作治理”模式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博弈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其逻辑和认知基础问题。知识模型的提出,澄清了博弈均衡与认知条件的关系。关于共同知识、共同信念的分析开拓了博弈论分析视野,推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科学理解。从博弈均衡分析到认知逻辑分析、交互主体认识论的发展,表明博弈论的逻辑、认知以及哲学基础的深化,预示它正在成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博弈是一类信息交互博弈,博弈的基础是人的认知世界。人的认知世界由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君知世界(WU)三个世界构成。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对认知世界的划分以人的信念为根据,依照个体主义方法论,可以将三分认知世界的标准界定为信念真,较之于逻辑真和事实真。信念真标准强度稍弱。根据信念真标准,言语行为博弈的结果是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逻辑学是应用教育逻辑学(教学逻辑)和教育应用逻辑学(教育用逻辑)二者的综合。前者以现代逻辑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建构起可以运算(演算)的、自圆的逻辑系统。后者是关于逻辑学知识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从哲学逻辑角度,依据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模态词项建构起可运演的、描述教学规律的逻辑系统;二是各门学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所促成的逻辑层面的教育教学原理、技术与方法。教育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形式化方法与非形式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公理化方法和自然演绎方法,逻辑语言学方法,逻辑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提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建立哲学体系,研究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是代表人物。他所提倡和运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逻辑分析方法呢?其实,他所提倡运用的并不是纯粹逻辑学的逻辑分析方法,而主要是柏拉图式的新实在论的思维方式,这就限制了他逻辑分析方法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特有的逻辑观和逻辑史观出发,汪奠基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是颇具特色的:涉及了与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相关的各种因素;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推理理论的特点,并对之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汪奠基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对20世纪初中国逻辑史比较研究方法进行反思的结果,但他的单纯历史分析方法、特殊的逻辑观和特殊的逻辑史观也引起了后来学者的反思,直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相似文献   

14.
法律推理的非形式逻辑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研究主要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讨论法律推理问题,但是,随着学者们对非形式逻辑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在法律推理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形式逻辑特征。文章从法律推理的非单调性入手,分析了非形式逻辑与形式逻辑、形式化的关系,通过案例总结法律推理的基本特性,试图论证法律推理的非形式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将认知逻辑、动态逻辑、时间逻辑与概率逻辑相组合来对概率进行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利用组合模态逻辑的方法构造概率动态认知逻辑,可以用来处理信息、高阶信息和信息变化,同时也可用来分析一些哲学问题,如认知悖论等。  相似文献   

16.
主客同一的逻辑本体论是黑格尔逻辑方法的基础。黑格尔站在主客同一的绝对知识的高度,把逻辑学归结到本体论,把历史(哲学史)归结到逻辑,从而实现了认识论、逻辑学、本体论的统一。黑格尔的逻辑方法在今天人们的理论思维中,仍然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逻辑电路的功能就是电路所代表的逻辑函数的功能,通常用函数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逻辑图来表示,作者在此文中提出了逻辑函数一种新的表示方法——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18.
多模态逻辑系统是在经典模态逻辑基础上增加多个模态词而得到的系统,Walter Carnielli 和Claudio Pizzi在专著Modalities and Multimodalities中提出了更为一般化的多模态逻辑系统,证明了这些系统的完全性.混合逻辑系统是在模态逻辑基础上增加名词性词(nominal)作为一类特殊的命题,并增加满足算子等联结词而得到的系统,它有着更丰富的表达力.人们对经典模态逻辑和时态逻辑的混合系统已经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把混合逻辑的方法推广运用到更一般的正规多模态逻辑中,同时证明它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MUX级联网络实现多变量逻辑函数时,为求得最简的级联系统,本文提出了利用剩余函数立方图求取变量划分的快速方法。该法无需借助卡诺图,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结果表明,该法行之有效而且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20.
法律论证研究中,逻辑学方法是最为悠久的传统方法之一。在当代,逻辑在法学中的作用依然不容低估,大逻辑观点也体现在法律论证领域中。从传统逻辑、现代逻辑、非形式逻辑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对司法裁决中法律论证的逻辑基础进行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