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道德建设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的道德面貌在不少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我国社会道德整体处于一种滞后和乏力的状态。因此,我们对"滑坡论"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轻视,对"爬坡论"者看到的成绩也不能盲目乐观。只有正视道德滑坡的严峻现实,进而探讨推动道德滑坡的主要因素,才能为有效阻止道德滑坡乃至崩溃寻找正确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道德万能论与道德无用论代表两种对传统道德权威不同的审视结果。由于政治权威对道德领域的渗透 ,道德权威变质为一种权威道德。政治权威树立道德权威的过程 ,抹杀了个人的理性精神。现时代道德权威的全面缺失 ,呼唤树立一种新道德权威。这种道德权威应从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底线出发 ,注重培养人的自由观念、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 ,并遵循人道原则、公平原则和进取原则  相似文献   

3.
权变是人们在进行道德选择时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复杂的问题,权变作为一种方法论始于孔子,此后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思想家阐述了自己的权变思想。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变在中国古代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概况;介绍了道德权变和道德冲突,以及对道德冲突的分类;提出对道德冲突的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道德实践领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 ,人人如果都只为自己 ,则每个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要解决好道德实践中出现的矛盾 ,重建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 ,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法律体系 ;发挥各级领导和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正视道德实践中个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守住道德实践的最后屏障——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5.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认为,未来的社会制度有两种相互联接、特征各异的实现形式。一是法治秩序的最低实现形式,即"以法治国",那时,法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特殊规则,法律替代道德,法律规范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风俗。二是法治秩序的高级实现形式,即"道德自律",那时,法律规则在社会生活中逐步转变为人们不加思考的个体习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法家的法治理论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其局限与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识有两种涵义:一是人们对一定的道德价值体系、道德理论知识的直接感受能力和直接判断方式;二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价值目标和已有的道德倾向性,从“应该如何”的意义上来判断、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自我本身的价值的一种能力和方式。就前一层意义来看,道德认识是一种认知方式;就后一层意义而言,道德认识则是一种道德价值倾向性的表征。但是,从本质上说,二者又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道德主体发掘、把握、理解的形式,都是非理性认识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最美妈妈事件已经成为人们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契机,透过最美妈妈事件,人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作深入反思,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从伦理的角度看,最美妈妈事件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其一,在其根本上,"道德"体现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自觉反思与自主把握;其二,从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的内在逻辑看,道德之利益协调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8.
论手机道德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使用的道德失范,既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又干扰和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等。从道德层面规范和调节手机使用就成为当务之急。手机道德从本质上说属于社会公德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公共生活中需要道德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新领域。根据手机的使用以及对他人与自身的影响,把"无害原则"确立为手机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一基本原则,手机道德的基本规范可以从手机使用的场合、手机使用的时间、手机功能的运用、信息浏览与传播的内容以及废旧手机的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9.
伦理与道德的区分、人性能力与人性情感的区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的区分是李泽厚伦理学的基本要点;三个区分紧密联系着道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即道德的社会根源与道德的社会作用或效力;在现实具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作用过程中,作为道德心理形式的人性能力与具体的道德规范、善恶观念是无法分开的,外在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若想真正扎根、"在场"于人们的心灵,得到人们的"敬重",从而有效地"牵引"其道德理性意志,并激起人们那种作为主体间关系的人性情感,从而在社会中运行生效,则必须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应地调整转型,就此而言,李泽厚关于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的阐释,既是对道德的分类,更是在社会学的观察视角下对道德转型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基本特性是主观性。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道德与自我意识分不开,另一方面,道德与主体的实践经验及情感意志分不开。而道德理想主义是道德的越位,也是道德的"不在场"。道德理想主义的实践之所以都遭失败,就在于它把道德理想与政治实践直接挂钩,通过道德理想的意识形态化(或宗教化)从而既从形式上背离了道德,也最终在内容上发生了道德的异化。当然,道德理想主义由于它怀着对道德或道德理想的始终关注,因而也有它强盛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重建道德文化要考虑现实,个人觉悟高低不同,若一味强求过高的道德准则,则难以在大众中贯彻实行.“敬”是修身、涵养的修炼,是一个相对容易让人自愿执行的道德规范.能在人心里唤醒平凡的“敬”就是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道德伪善是个体并非出自真实的行善动机而又害怕付出"代价"的一种行为倾向,也是现代道德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道德伪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价值定向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以及双加工理论。影响道德伪善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特征。道德伪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道德的"双重标准"、知行脱离的行为进行反思。未来需要从各个方面对道德伪善进行研究,特别是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文章对道德伪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梳理,以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电子游戏的各种道德争议尤为突出:在游戏题材上,游戏中既定情节的道德暗示能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产生正面影响,但也有着负面因素;在游戏内容上,虚拟世界中的道德选择"训练"能让玩家先行体验现实世界中的道德行为,但同时容易形成惯性选择;在游戏机制上,多人游戏机制能增进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同时也容易造成个人主义膨胀和道德标准模糊。鉴于此,应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对电子游戏玩家做出正确的道德引导,制定与执行电子游戏分级制度,加强对电子游戏题材的道德监管,从而运用合理的游戏世界观与道德观来引导青少年游戏玩家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与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5.
对王安石义利观的评价,有"道义论"否定性的评价和"功利论"肯定性的评价。古代"道义论"的评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封建专制主义"政统"论;一是理学家"道统"论。朱熹从"道统"论中"道问学"角度来否定,陆九渊则从"道统"论的"尊德性"的角度来否定。"功利论"肯定性的评价有三种:古代功利论、近代资产阶级功利论、马克思主义功利论。如果说道义论是从传统"义"的角度来否定王安石的义利观,那么,功利论则是从"利"的角度来肯定。  相似文献   

16.
“德”、“法”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价值取向,都起着调整人们行为的作用。在公安队伍管理中,“以德治警”与“依法治警”也具有共同的价值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公安队伍内部管理、使公安队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这一共同目的服务的,二者互补,有利于公安队伍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儒家德育的基本方法有:权威教化法、榜样仿效法、差异培养法、熏陶管理法、自我修身法、躬行实践法等,它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方法相互联结,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借鉴儒家德育方法,结合我国大学生德育实践和社会时代特征,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做到改善思想灌输法,重视典型教育法,实施分层教育法,强化感染教育法,突出自我教育法,注重实践教育法,从而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 ,尊重主要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这五个道德维度 ,它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 ,是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对于解决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革要求道德教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变化.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即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并比较了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迅速到来的网络道德要求之差异,以及所表现出的滞后和不和谐,指出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突出道德主体性本质的同时,积极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承担道德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理性化的征程试图建构的理性化世界是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到处充满着信息不对称的世界。生活于这个世界中的人们面临着杂多的道德风险。为适应信息不对称时代的生存和发展,避免信息不对称招致的道德风险引发社会道德灾难,我们既需要通过制度化设计尽量使信息完全化,更需要唤醒社会成员的道德良知,使人们在道德良知的觉醒中自觉地承担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