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刁素云的诗歌表现出对传统"妇德"与"母德"意识的自觉表现和遵从,明确显露其创作的"德"之表征。通过对刁素云诗集《红薇阁诗草》细致的文本解读,即可了解"德"是认知其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关键词,组诗《春闺十二咏》更是典型具有不涉艳语的悱恻情致。刁素云及其《红薇阁诗草》所呈现出的"德"性色彩,与明清江南女性创作的总体风貌不尽相同,亦为更为全面、切实地识见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面目提供管窥之机。  相似文献   

2.
"百年"在唐传奇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机制,在小说理论上具有独特的叙事意蕴,表现在:服务于奇异叙事,彰显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现实人生的梦幻感与悟道的神秘感;蕴含深沉的历史感,表现出对史传文学的依赖性,彰显了"信实如史"的小说创作理念;构建整体性时间意识,形成高远视角审视大千世界,呼应天人之道的圆转结构。  相似文献   

3.
耿宁新著《人生第一等事》中文版,极大推进了对阳明及其后学良知学说的现象学理解.耿宁从本已经验的角度,描述了良知思想突破的临界境况,并将其展现为本原能力、本原意识与本己本质的统一体.耿宁认为,通过交互经验,阳明及其后学在伦理实践中逐渐达到了这种统一.对这种统一的现象学描述不仅有助于中国哲学传统的现代复活,更有助于西方经院哲学摆脱伦理无力的状况.可以说,耿宁基于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对良知经验而非概念的细致刻画,打开了良知向良言的一条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继承中国传统"兴"论中的某些要素,并融合现象学、接受美学等西方文艺思想发展而成的一个诗学理论。这一理论既适用于创作、接受、评论三个环节,又为我们鉴赏和评论作家作品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而且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为我们在现代社会应对和运用中国传统文论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其哲学思想是"意向性"。认为"意向性"是胡塞尔现象学哲学根本的基础性概念、出发点概念,也可以说,现象学始于"意向性",胡塞尔的感知理论研究通过现象学的意向分析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并从事物感知(外感知)、自身感知(内感知)、陌生感知(对他我的感知)对意识的共现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对比研究中,本文指出康德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先验反思”的现象学性质。在康德之前,西方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绝对对立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康德美学以一套“准现象学方法”给予了前康德美学中主客二分的自然主义立场以巨大颠覆。然而从根本上看,康德又只是属于传统的,康德美学只具有“半现象学”性质,康德超越自然主义的立场与胡塞尔现象学相比是极不彻底的。以现象学为视角,本文批判地指出:一方面,康德对于审美判断之中介性的确认,表明他并没有达到现象学关于意识的始源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康德对于审美二律背反的解决及其暴露出的二元论哲学的内在矛盾,又表明他没有达到现象学关于主客不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明代吴门画派画家以士大夫群体所热衷的山水园林为主要表现对象,创作了以游园、居园等题材为主的的书画作品,在获得了"诗意的栖居"的同时,文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人格与山水画创作形成了完美的契合,最终成就了吴门画派独特的审美趣味——追求高雅、崇尚个性。这种审美情趣表现为对"典雅"境界的追求和描摹景物时"求真"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其独创的现象学方法的创新成果,但也受到了各种批评,米歇尔·亨利批评它是一种外在性哲学,没有现象性的彻底化。这表现在现象学中的现象与自我都是在一种外在的距离中被把握的,丧失了内在性。进一步的考查发现,胡塞尔现象学的外在性来自其意识结构的二元性和自我意识的反思化;此二者又源自觉知("知")的关系模式。然而,研究表明,"知"(觉知)并不是关系范畴,其意义是"明",也即是现象的"自显示"。由此可反回现象和自我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9.
以现象学意识分析的方法 ,从第一人称视点对死亡意识进行分析 ,将死亡作为自我存在的否定来处理。现象学的分析表明 ,“自我”属于意识所构造的意向对象之意义;自我存在的观念是作为意向对象之意义的原信念而得以确立的;而自我存在的否定,即“我”的死亡观念则是这一原信念的变样。这意味着 ,“我”的死亡观念奠基于自我观念 ,后者对于前者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都是在先的  相似文献   

10.
“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的构思和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和创作八卷本的"西安城市史"系列著作,势必要跨越不同时代,在丰富的自然和行政区域层次上展开对西安地理位置及区位价值的透视分析;西安历代政区沿革是一种城市记录,更是社会生命的一种体现,为此应当融入社会学理念的阐释。透露这一系列著作写作意义和构思,将为作者们寻求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增添知识经济或网络时代的机会、责任和豪情,而摸索经典学术著作的创作路径,又可视作学者们萌自文化自觉意识追求惯性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1.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绝大多数文字被用来描述滞留在时间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滞留与原印象的关联。胡塞尔只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指出:前摄是对将要到来之物的原本意识,它以将来的样式表明其在时间结构中的关系,并且标明意识生活更多体验的感知的敞开性。但是,在《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中,前摄的地位与作用获得了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前摄与原体现、前摄与滞留、前摄与充实关系的现象学描述与分析,胡塞尔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完整的内时间意识结构,而且在对时间意识之本质的沉思中也阐发了其发生现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贰臣"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心态,还可以指从"遗民"转而为"贰臣"并在时间上再也无法回转的精神历程。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吴梅村既没有守住遗民的气节,又没有丧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时代的乱离造成了他不幸的身世,同时也促成了其在易代之际较有代表性的"贰臣"心态。此种心态投射到创作中,他的许多作品也因之具有了鲜明的"贰臣"意识。学界对梅村的诗歌作品论述颇多,对其词则关注不够,这其中固然与梅村自身诗词创作数量的多寡有关,然梅村词亦被清初众多学者公推为清初词坛"冠冕"。其在词作中追怀故国、忧嗟身世、向往林泉无不是其"贰臣"意识的表露。  相似文献   

13.
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全新的写作范式,开创了当代历史小说的新路径,尤其是作者所持的"唯物史观"与"人学"思想,不仅刷新了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面貌,同时也为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的大兴局面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追求本土化的意愿。之后,文章概括的指出儒家所重在"孝悌人伦、仁义为教、道德创生",道家之所重在"尊道贵德、慈俭虚靜、自然无为",佛家之所重在"悲智双运、涅槃寂静、缘起性空"。进一步言之,儒家重在"仁",他著重人伦教化的落实,并开启主体的自觉性,是"我,就在这里"。道家重在"慈",他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是"我,归返天地"。佛教重在"悲",他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是"我,当下空无"。之后,文章对于心性之学所可能展开的心灵意识之诠释做了大略之理釐清,并因而对于"道、德、理、性、气、情"及"志、意、心、念、识、欲"等做了话语的转化,试图呼吁本土心理学的辅道学之可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守土"与"离土"两种创作意识,其作品相应分为"守土"与"离土"两种态势,表现"守土"现象的安守牧歌式家园型、安守寓言式乡村型的创作以及表现"离土"现象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创作,其创作方法和美学风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美学在生成之初亟需冲破理学传统和文化范式,以龚自珍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向中国古典哲学溯源和求解的过程中,以主体性的自醒和个人志趣的自得为基础,从美学主张到诗文创作,全面吸收庄子思想。在诗文创作中,以丰富的自然意象、恣意的卮言手法传承并实践庄子美学,展现追求自由人生的内在境界。分析龚自珍诗文对庄子美学的传承与接受,是研究龚自珍启蒙思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重新阐释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质"与"量"相整合的思想为指导,以隐含研究为主,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发现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个体的专业化、群体的专业化;个体的专业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即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责任、专业权力、专业良心、专业自尊、专业理想;同时,在专业化发展内涵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辅导员专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形而上学基础即现象学本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我思"、"自在之在"与"自为之在"的思想理路研讨来诠解这种本体论的构建和纲要,并以此说明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已经改变了具有时间性、派生性的实体性本体观,而把"第一存在"仅仅作为万物显现的基础和"意义的激发者"。这种木体论不再坚持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所惯有的本体性原则,而试图以一种非实体性非人格性的本体来消除传统哲学的二元论而代之以现象一元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理"与"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从人权的视角看,中国特色宗教政策之"理"体现在逻辑上和道德上、理论和实践中其内容的正当或正当性;中国特色宗教政策之"力"体现在其"理"的基础上的生命之"力"、逻辑之"力"、道德之"力"以及法律的保障力等。同时,论证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的界定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技术哲学应当坚持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朝向实事本身,但"技术实事"并不能简单地被当做具体的"技术物品"来看待;"技术实事"之所以被当做"技术物品"看待,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意向性的理解不同;对意向性的不同理解则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混淆了存在论和存在者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