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郑孝清,胡玉东本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战后新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作为生产力的一次重大突破,对现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当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更为重视俄国三次革命的实际情况,开始寻求解释俄国革命新方法,加强对俄国史的研究,注意揭示前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间的历史联系。以1905—1907年革命为例,西方史学界对其研究相当深入,成果显著。本文对西方史学界研究1905—1907年革命情况作一述评。1905—1907年俄国革命原因与性质西方史学界对第一次俄国革命性质问题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可以同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提并论;另种观点则认为,它应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等号。尽管西方史学界对第一次俄国革命性质评价有分…  相似文献   

3.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它不仅推动人类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并且对整个世界的国际政治体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20世纪中期开始的特别是70年代后期以来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又称新科技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比以往任何一次的科技革命都更为持久和深刻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首先席卷了几乎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很…  相似文献   

4.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杭州大学经济学院蒋自强和张旭昆两教授合著的《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一书,在论述体列、研究模式以及理论观点等方面都有创新。西方经济学起源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迄今已有500年了。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即西方经济思想史中被称之为革命和综合.其中公认的革命和综合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第二次是本世纪30年代的所谓“凯恩斯革命”。第一次综合是19世纪40年代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以及对社会哲学的某…  相似文献   

5.
近代法国革命与改革辨王明星我国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多次爆发革命,导致政局长期动荡、经济发展缓慢,这是法国近代化过程的一大特征。仅1789-1870年法国就先后爆发了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的历史和思想池子华,倪东升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一次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这次政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失败.中共领导的革命开始转人上地革命时期.中共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革命,当然是国民党政府当局坚决反对的,因而对工农革命群众实行...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的出现近现代科技革命可以概括为两次思想大革命,一次是从素朴自然观到以机械自然观为核心的“经典的”抽象科学理论的提升。其特点是使人类认识离开直接的外观,而进人现象后面的本质。一次是从机械自然观到现代科学思维的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生了某些大的变化,开始在社会上起着非常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这也就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生动描绘的“第三次浪潮”,或者用美国另一个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更具学术性的话来说,就是“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即现代科技革命,其实质是科学在…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二次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始于40年代末,60年代不断高涨,70年代中一度转入低潮,80年代初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酝酿着新的突破。4O年代末,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从美国兴起.随后扩大到西欧、日本等一系列国家,几乎席卷全球。二次大战后的苏联对这次科技革命也做出重…  相似文献   

9.
试论划分两次革命的依据和意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余茂笈,刘国华邓小平提出两次革命的思想。他说:“过去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那是一次伟大...  相似文献   

10.
一、南京影视文化的历史起点 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的信息革命。一次是印刷媒介的革命,这将人类从口语文化引向了印刷文化领域;再一次就是电子媒介的革命,它包括了一切电控技术在内的“三C”革命,电影、电视、录像等均在此次革命之列。这一次革命虽然还远远没有完成,但已经显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梁实秋———评刘炎生的《才子梁实秋》陈咏芹梁实秋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风云人物,曾两次受到革命作家的尖锐批判。一次是30年代被鲁迅痛加抨击,被冠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另一次是40年代革命作家指责他鼓吹文...  相似文献   

12.
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张姬娴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第二次革命的任务,是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上帝教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始终蒋玲爆发在19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严密、纲领最明确的一次农民革命。这次革命和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是利用宗教外衣作掩护而掀起的。从创建拜上帝会到太平天国革命取得胜利,定都天...  相似文献   

14.
“戊戌运动”接在“洋务运动”以后,是近代中国又一次声势浩大的社会内部的变革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前,一场开启民智,使社会转型,推动现代化进程并以流血为代价的近代社会革命的界碑。深刻的社会革命使人成为思想家,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诗人写出...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成败从头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的态度,还是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上都倾向于后者。然而,窃认为,辛亥革命并不是一次功败垂成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次大获全胜的资产阶级革命。当然,我在这里只拟就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略输芹曝之议,而并不涉及国民党正统史家、港台以及国外关于辛亥革命的看法。 一、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任何一次社会革命运动都有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因此,是否完成了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成为衡量或界定一次社会革命运动成功与…  相似文献   

16.
李文婧  滕青 《北方论丛》2003,(2):124-12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正在引发着艺术传播的革命性变化。首先,网络技术创造了新的艺术空间;其次,互联网给艺术载体带来了数字化革命;同时,网络传播对于艺术表达而言也是一次语言革命。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信息革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王雅琴,史翠英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兴起了第一次信息革命。而第二次信息革命,则是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形成为标志的,其特征主要是计算机运用的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即第一,将计算机跨单位、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度地联...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思想王兴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这个富有现代色彩的名词已经不是仅供人们高谈阔论的思辩字眼了,它已越来越广泛地为人们所掌握和运用。有史以来,人类经历过几次信息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革命,第二次是文字革命,第三次是印刷革命,今天的第四次是以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为开路先锋的信息革命。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之类的电子  相似文献   

20.
1924──1927年的中国国民革命,是十月革命后在亚洲爆发的一次最重要的人民大革命,它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而且对亚洲的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中国国民革命是亚洲革命的升华。在革命中,工农已从过去主要追随、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转为革命的领导和主力及革命的启动者,而且在革命力量的组织发展和联合形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特点,它标志着亚洲革命一个阶段的开始。首先,工农群众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已不是以革命的追随者和自发的斗争形式出现,而是以革命的先锋、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