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日益风靡的网络游戏促发了电影对其进行“再媒介化”的创作,由此诞生了一批“网游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即其中的两部代表性影片。与之前的电影对单一物理现实的呈现不同,这两部影片转向了对科技仿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共时思考和同时表现,其中内含着“网游电影”之“一个银幕、两种现实、三重世界”的结构关系,亦显示出“网游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叙事、主题、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及差异。此外,“网游电影”在吸收游戏元素的同时,又受到了电影艺术的规约和再编码。  相似文献   

2.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影业公司制作的好莱坞英雄电影,《英雄》是中国导演张艺谋的英雄电影代表作。两部影片虽然文化环境不同,上映在不同档期,但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在战争背景下,由凡人变成英雄。不过,由于中美导演的电影理念差异,影片所体现的文化观念重点不同:《美国队长》以科幻主题,突出美国式的个人价值与生命意义,暗含典型的美国主流文化观念;《英雄》则通过功夫场景,高扬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影片《鬼子来了》是根据龙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拍摄的。小说《生存》主要探究的是人在战争下的个体命运,而姜文在原著关注个体命运的基础上,运用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大力改编,形成浓郁的“姜文风格”电影,成为抗战革命题材电影的另类电影,为中华民族百年抗战史增添了一笔以全新角度再现历史真实的文献资料。论文从解读小说开始,过渡到对影片的探究,着重探究姜文《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而去研究影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是同性恋电影的分水岭。同性恋电影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迎来了新酷儿电影的新元素。这些电影与社会时代风尚和运动契合,具有相当的现实性,被称为"新酷儿电影"或"酷儿新浪潮"。这一时期,泰国和美国分别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酷儿电影。本文拟对1999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男孩不哭》与2000年上映的泰国电影《想爱就爱》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新酷儿电影的异同以及原因。两部电影都关注女同性恋的境况,本文先从主题、人物和情境设置三方面比较了两部影片的相同之处,然后从影片结局、人物性格及自我认同方式、社会接受度、取材和处理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两部影片的不同之处,最后从宗教、历史和文化方面剖析了两部影片异同的原因。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关注了跨性别者和同性恋,反映了异性恋和同性恋的意识冲突。通过这两部电影的对比,可以看到酷儿们在不同社会的生存境况,挑战了传统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标准,通过质疑异性恋霸权,表达了酷儿们被社会认可和争取平等权利的呼声。  相似文献   

5.
影片《黄土地》是陈凯歌于1984年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它通过翠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愚昧与觉醒。影片《黄土地》因其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开创了“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创作中反传统的先河,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影片《黄土地》虽没有完整的情节叙事,但有较为明显的正反义素以及人物符号...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卡麦隆导演、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引发了具有轰动效应的“泰坦尼克号现象”。文章通过对具体电影作品的剖析,着重揭示了影片的叙事策略、美学特征与现实意义,特别是对题材处理上将爱情母题与死亡母题相整合,造型语言上将写实与浪漫相融合,艺术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特点作出了细致的阐释。同时也指出了影片某些模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莫言编剧的两部影片《红高梁》与《太阳有耳》的互本文比较分析,揭示出两部影片分别在两个时代切合各自时代命脉赢得观众的成功的叙事策略;从《太阳有耳》对《红高梁》的继承与发展中看到当代中国电影在探索精神之后的类型意识的觉醒,并认为这是一条繁荣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195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他后期创作中的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在1957年发表之后,在苏联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年即被改编成电影。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金质大奖”。这篇作品对当代苏联战争题材小说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当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是两部影响巨大的献礼影片,两部影片在历史事件选择与表达方面别具手眼,具有突破性。这种突破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指向了“民族认同”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及其所受苏联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十七年”电影创作中,“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主流观念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历史的真实”,主要不是指具体历史事实的真实,而应该是历史“本质的真实”或“革命的真实”。“十七年”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题材内涵的这种理解,深受苏联同类题材电影的影响。而且,“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学习、借鉴的主要是苏联“解冻”之前的同类型影片,而“解冻”之后出现的“新战争片”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1.
以《小城之春》、《廊桥遗梦》为范本,对两部影片的叙事风格、影片“镜”语的象征意义、人物造型及其性格特征进行了阐述,着重探讨其中各自成趣的审美追求,力图从中西文化维度出发来解释主人公相似经历背后尚存差异的文化与思想背景,即均“发乎情”,然《小城之春》片“止乎于礼”,而《廊桥遗梦》片“止乎于理”;但影片本身蕴育的哲理精神与审美内涵分别将两部影片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2.
《后天》和《2012》两部电影是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代表作,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灾难电影,两部影片作为可解读的文本,其中蕴含的大量具有原型的意象也寄托了文本营造者的时代情感。本文通过运用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重释影片中出现的意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民族的电影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并且这种特色愈鲜明,愈强烈,愈有世界性。87年在法国的一次国际动画片电影节上,我国参赛的三部美术片都被淘汰,评委们的理由是:“这不是中国文化了。”片中音乐“既不是中国音乐也不是外国音乐”,许多造型和舞蹈动作也“不是中国的,有许多非洲的东西。”(《电影评介》1987年9期)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反驳那种认为电影无所谓“民族化”的说法。1987年10月,吴天明的《老井》在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这是国际影联认可的与戛纳、威尼斯、西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相等的亚太地区最大的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东京都知事奖”四项大奖,意味着中国电影打入了世界第一流水平的行列。而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老井》之所以获奖,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它是一部具有浓厚中国民族特色的影片。  相似文献   

14.
电影艺术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承担着传递真知、生存关怀的“诗”之职责.电影《斗牛》(2009)是一部反传统的抗战影片,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存境遇和复杂的人性呈现出来.影片塑造了一个存在主义英雄牛二,他用西西弗式的坚韧承担生命中的苦难,对抗世界的虚无与荒诞.他在各种境遇中不断选择、自我塑造,逐步超越自我,走向生命本真,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5.
叙事是电影作品的一种重要表述手段,电影叙事学也是当代叙事学的重要分支。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部同时期的电影《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表明这两部影片叙事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叙事效果都获得巨大成功:不仅给人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更给人观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读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的表意系统,是伴随着影片成为本文这一动态过程而生成的。阅读影片本文,接受影片表意,都有着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电影性。非天然语言的电影符号是影片本文表意系统的基本单位。在《罗拉快跑》这一影片本文中,开放的叙事结构使影片表意系统中的电影符号具有了丰富的表意性。“读者”与开放的叙事结构进行交互,追求其个人意愿在叙事时空和结构中实现的可能性,《罗拉快跑》正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那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的电影——《东京审判》,的确如名导演谢晋所说,“这是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人物通过自身抗争并获取胜利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叙事模式。从历史宏大叙事到聚焦个体叙事的过程中,小人物意象的建构在影片基调铺垫、故事叙述推动、主题内核表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执导的《影》和《满江红》皆讲述了小人物与皇室强权抗争的故事。两部电影中强权下的“刺杀”母题、小人物悲剧命运特征以及人物本体蜕变过程的共同点,以小见大地体现出古装题材电影中小人物意象建构所运用的叙事模式和独特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神话,但其之于华语电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影片以退为进,通过对周星驰经典电影风格的重塑和表现,夯实了观众层面对演员周星驰向导演周星驰"转型"的接受,另一方面是影片在糅合童话和爱情故事的商业片模式中表现环保主题,题材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并使得这部电影成为近年来研究周星驰导演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博德洛夫的《蒙古王》作为不同民族主创人员拍摄的同一题材影片,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差异。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美学风格及文化建构三个角度对这两部影片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