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方学界有关女性打扮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具有丰富的积累,并在理论解释、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的研究中蕴含着中立化与女性化两种立场.其理论解释回答了人类为什么要打扮以及打扮为什么会变化,结构分析展现出形塑女性打扮的各种影响因素,功能分析则强调打扮对于女性求职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核心是:女性打扮是人类打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女性特征与社会性特征之间进行协调.西方女性打扮研究亦有各种逻辑冲突与不足,系统梳理西方女性打扮研究,对于反思本土相关研究和推动女性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在教育领域,女权主义者把研究内容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其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对西方女权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在中国传播情况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对中国女性教育的启示,寻求解决当代中国女性受教育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使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西方国家女性外交人员的发展过程及主要问题,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西方大国,在其外交实践过程中陆续出现女性外交人员。战争、大国崛起、妇女运动、政党政治,都对女性外交人员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婚姻、海外工作的艰苦、对女性的传统歧视,仍是主要制约因素。最近10年来,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外交活动的进一步活跃,性别平等政策的推进,西方国家进一步重视女性外交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我国女性外交人员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启蒙运动背景下西方经典女性主义理论家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探讨,首先在于清算和批判了把女性局限于日常生活领域的男性中心意识形态,明确指出女性并不是劣于男性的生物族群,并不是只配在日常生活领域中当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其次她们强调女性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空间都不局限于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实现经济的独立和自主的重要性;再次她们强调增进女性在非日常生活领域的权利更有助于两性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性的和谐与解放。由于时代局限,西方经典女性主义理论家对于日常生活之于女性解放的意义和价值、日常生活中女性的多元特质和多元存在样态还缺乏思辨,给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留下了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西方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中的女性关注,不仅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思考,更是灾害应急管理正在推进的实践,显示了西方国家基于社会性别主流化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一种努力。通过考察西方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中女性关注的兴起背景和研究状况,阐述了女性关注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女性应急技能与减灾技术学习、女性应对灾害的脆弱性、基于性别的备灾、基于性别的减灾政策、基于社区的减灾、气候变化对女性减灾的影响和社会性别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灾害应急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 ,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历史记录着男性的丰功伟绩 ,女性不过是“孩子的生产者” ,甚至被贬为“祸水”。但是与中国式的奴性相比 ,西方女性却多了一些独立性。因为 ,中国女性孜孜以求的是家庭中的“名本位”、“份本位” ,而西方女性的生活圈子要比中国女性宽泛得多 ,所以西方女性的争人格远不只是家庭内部 ,她们追求的多是与男子一致的“人本位”。而这种区别的根本所在 ,则源于文化 ,即性压抑与无压抑文化使然。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中西方探究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通过对比中西方神话传说中女神形象和女性地位的悬殊差异,探究不同地域与社会制度下以及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现实世界中中西方女性地位的差距,并对中西方神话女性原型背后展现的文化进行历史性透视。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是女性主义研究照古通今的一面镜子,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中西方学术期刊软硬环境的异同,以期解决我国学术期刊界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种种疑虑。1.研究"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异同"已成为当务之急;2.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现状没有解决和消除我们面临的问题和疑虑;3.在学刊出版实践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4.关于学术期刊的属性问题;5."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6."中西方学术期刊出版运行机制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理论认识的变化,西方的女性主义媒体研究大致经历了形象分析、文本分析、文化研究三个阶段。在形象分析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媒体倾向于较少、较低、刻板化、类型化地呈现女性形象;在文本分析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文本中被编码的、深层的父权制意识形态;在文化研究阶段,研究者突破了文本的局限,把关注点投向了女性受众、日常生活、社会情境等现实层面上来探讨性别文化及其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历史上几经聚散离合,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新女权运动推动下,二者再度走向融合.虽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都以妇女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又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差别;二是东西方女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同理解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史学观念的演变,美国的西方音乐研究产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便是女性音乐史的产生。在完全由男性主宰的音乐史之外,女性主义创造了新的历史——女性音乐史。女性音乐史的出现使传统西方音乐研究首次关注女性"他者"的音乐文化,并扩大了史料研究的范围,打开了研究思路,拓宽了研究视野,为西方音乐研究增添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兴起和繁荣。打破了男性垄断艺术生产的历史传统。中国女性艺术家将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中的性别视角引入创作,从艺术形式和观念上不断借鉴和创新,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和反思。由于西方女性主义和中国女性解放问题发生的语境不同,中国当代女性艺术针对自身的背景和问题,演绎出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融入了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征的视觉元素和媒介手段。这些作品有力地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作为创作主体的女性通过艺术实践改变了长久以来的沉默.并力求建构独立的女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西方哲学中理性与非理性之争日益激烈,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原因,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疯癫形象及其研究日益增多。国外研究中性别疯癫研究、男性研究逐渐取代女性疯癫研究,断代史中的疯癫研究成果丰富,少数族裔研究成为特色;国内多隐喻研究和女性疯癫研究,同时在理论运用、研究深度以及研究文本创新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国内研究现状,需要加强男性疯癫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此外尝试运用新理论进行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些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文章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女性心理学是研究女性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则认为性别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如何认识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与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多样化的局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提出判断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三条标准,并以卢卡奇和弗罗姆为例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统治女性与统治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对二元式思维方式的批判及生态伦理意识与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贵柔守雌"等思想有着相通之处,但二者在出发点、终极目标以及创新理念上也存在明显不同。将中国道家思想的精华融入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或可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与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是中国女性观变革的重要时期, 西方女性观的传入是这种变革的推动力之一, 而传教士在传播西方女性观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国内与"西方道德哲学史"有关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知识普及阶段;研究性评述与典籍译介并重的阶段;道德哲学史论题集萃和西方道德哲学研究专论群星闪烁的阶段。西方学者的研究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上的探索服从于不同传统和不同价值取向的学者对其学理依据的历史建构、传统评估和学术自我之理解。中国学者的研究则可归结为三条道路:比较与互镜;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由于国内尚无对"西方道德哲学通史"进行系统专门研究的成果,因此,如何以"通史"形式对当今道德论争中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学术史还原,乃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内"西方道德哲学史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