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赫索格》突出体现了索尔·贝娄作品对人性的拷问和对自我的一贯探求。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个疯癫和理性的合体,他不断地与“非我”产生冲突,但又渴望融合入社会,最终重新认识并超越了自我,完成了自我拯救的历程。《赫索格》对知识分子及其所处的社会境遇的关注,折射出贝娄通过小说创作对人性拷问,表明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创造的一个典型人物,《赫索格》集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疯狂和美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困惑与迷惘.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出发,通过对社会价值观异化、主流社群边缘化、“书信”式的无病呻吟、畸形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阐述,拷问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3.
赫索格悲剧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赫索格的个人悲剧与整个西方社会的关系。首先阐述了困扰小说主人公的深切的身份危机感 ,并挖掘了危机感产生的根源。其次 ,围绕着西方文明危机的本质 ,阐述了赫索格个人悲剧与人道主义及传统道德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笔下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矛盾、困惑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人道主义的危机。本文旨在透视赫索格寻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分析小说中反映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狂”的视角,指出狂是赫索格真的表现,是赫索格逃避现实世界的方式,“书信”是赫索格的“狂想”和“狂言”。索尔·贝娄利用赫索格的狂,乘“信”以游心,构建了自由言说的境界,让个体生命在沉醉状态中以自我张扬的形式向现实世界发出心声,从而深刻揭露当代文明的种种弊端,表现当代入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主人公对人性的叩问与追寻,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学者型作家索尔·贝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开端之作,这部作品以富于张力的文字引领读者走进叙述的迷宫,去探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心灵状态。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赫索格的解读,从知识分子的无根基的生存困境中的迷惘和困惑、知识分子的边缘性地位、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批判性良知以及知识分子作为理想主义的化身等方面来凸显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美国主要的小说家,其代表作<赫索格>被认为是他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小说体现了主人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执着追寻以及他对人类真正存在的最终理解.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揭示这种思想在赫索格身上的体现及贝娄对人类及其存在意义问题上独特的理解,可以给予物质富裕而精神存在危机的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的写作题材 :日记题材和书信题材 ,进行了比较研究。《晃来晃去的人》是贝娄的第一部小说 ,有扭转当时创作风气的作用。《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 ,其气势恢弘、挥洒自如的写作风格使贝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最终适应了城市荒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小说《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犹太裔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信仰问题及其造成的文化危机。该小说的同名主人公赫索格,承受着时代施加的离于文化信仰的幻化力量,陷入后现代文化危机;他同时展示出合于文化信仰的反幻化力量,尝试着文化主体的自我救赎。然而,他挣扎于离合两股力量之间,陷入救赎困境。赫索格的遭遇表明,要成功实现后现代文化危机中的主体救赎,关键在于良性社会关系的重建,在于从思想救赎向社会救赎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赫索格》艺术表现手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索格》是当代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贝娄对人说过,这是一本吃了许多苦头才写成的书,他经常是从第一行第一个字重头写,记不清楚写了多少次了。后来,他说他写了13次,“把它象一个祈祷轮一样转来转去”。贝娄流露出的这种写作艰辛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赫索格》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新认识,凝结着他对艺术表现的新追求。那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重要作品《赫索格》采用自我嘲讽的手法,袒露“赫索格式”人物在现代社会里痛苦的情感危机和畸形性格,展现美国现代社会的道德和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2.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讨了美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和归宿问题,小说主人公的家庭矛盾其实是社会文化矛盾的反映。赫索格面对宗教矛盾和文化冲突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焦虑,对犹太移民的身份和生命意义提出了质疑。他试图从性、暴力和大自然中寻求消解身份焦虑的途径,最终在自然之美和情人之爱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也变相地在心理上获得了身份认同。事实上,索尔.贝娄并未解决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其笔下人物回归自然也有逃避现实的嫌疑,但贝娄通过赫索格对犹太身份的焦虑和认同,表达了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赫索格》中主人公赫索格死亡焦虑的构成及其精神危机的克服,揭示了犹太民族的家庭伦理观,说明犹太家庭观是帮助主人公克服死亡焦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赫索格>是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重要作品,摩西@赫索格是一个深受人们所喜爱的人物,作者对赫索格这一当代"倒霉人”形象的细致刻划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中理智与情感、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理解及其对当代美国社会本质与普遍人性的思考,表明了他对人文主义精神复归所抱有的期望.在一个以追求占有和利润为宗旨的社会中,许多人已不再思索道德、精神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物质的发达、现实的残酷造成人对情感、人道的漠视及人际关系的堕落.贝娄对这些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荒谬,唤醒人类善良的天性,重新审视生存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5.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理论认为希腊精神体现了人类智性冲动的特征,希伯来精神体现了人类理性冲动的特征,人类的文化主要体现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对立与冲突。在美国小说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赫索格》中,小说主人公赫索格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身上的希腊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体现了希伯来精神的深刻影响,而他内心的矛盾体现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重在描绘主人公的心灵轨迹,展示故事背后的精神背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生存的苦闷与矛盾;小说的独特风格则表现了贝娄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赫索格》中主人公在饱经生活挫折之痛,离群索居之苦后,逐渐陷入了异化之中,他在潜意识中开始了自我探索,以求摆脱困境。最终,回归了自然。  相似文献   

18.
运用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探寻当前女性解放时代两性问题的出路。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性受歧视的命运,但二者都只强调女性单方面做出努力,却忽视了男性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女性要想在不破坏两性和谐关系的条件下获得平等权利,必须争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小说《赫索格》中的女性角色体现了索尔·贝娄进步的女性观。依赖丈夫生活的传统女性的地位岌岌可危,打压男性的极端女权主义者注定走向男性的对立面,而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中间女性才是两性关系走向融洽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索尔·贝娄创作技法论──兼论《赫索格》的创作技巧陈春发二战结束了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六十年代初福克纳和海明威的相继去世让世人发出了“后无来者”的叹息。但六十年代也为美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社会的动荡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激发了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