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理论认为希腊精神体现了人类智性冲动的特征,希伯来精神体现了人类理性冲动的特征,人类的文化主要体现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对立与冲突。在美国小说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赫索格》中,小说主人公赫索格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身上的希腊精神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体现了希伯来精神的深刻影响,而他内心的矛盾体现为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赫索格》突出体现了索尔·贝娄作品对人性的拷问和对自我的一贯探求。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个疯癫和理性的合体,他不断地与“非我”产生冲突,但又渴望融合入社会,最终重新认识并超越了自我,完成了自我拯救的历程。《赫索格》对知识分子及其所处的社会境遇的关注,折射出贝娄通过小说创作对人性拷问,表明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赫索格>是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重要作品,摩西@赫索格是一个深受人们所喜爱的人物,作者对赫索格这一当代"倒霉人”形象的细致刻划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中理智与情感、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理解及其对当代美国社会本质与普遍人性的思考,表明了他对人文主义精神复归所抱有的期望.在一个以追求占有和利润为宗旨的社会中,许多人已不再思索道德、精神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物质的发达、现实的残酷造成人对情感、人道的漠视及人际关系的堕落.贝娄对这些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荒谬,唤醒人类善良的天性,重新审视生存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笔下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矛盾、困惑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人道主义的危机。本文旨在透视赫索格寻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分析小说中反映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讨了美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和归宿问题,小说主人公的家庭矛盾其实是社会文化矛盾的反映。赫索格面对宗教矛盾和文化冲突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焦虑,对犹太移民的身份和生命意义提出了质疑。他试图从性、暴力和大自然中寻求消解身份焦虑的途径,最终在自然之美和情人之爱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也变相地在心理上获得了身份认同。事实上,索尔.贝娄并未解决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其笔下人物回归自然也有逃避现实的嫌疑,但贝娄通过赫索格对犹太身份的焦虑和认同,表达了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的写作题材 :日记题材和书信题材 ,进行了比较研究。《晃来晃去的人》是贝娄的第一部小说 ,有扭转当时创作风气的作用。《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 ,其气势恢弘、挥洒自如的写作风格使贝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最终适应了城市荒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赫索格》艺术表现手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索格》是当代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贝娄对人说过,这是一本吃了许多苦头才写成的书,他经常是从第一行第一个字重头写,记不清楚写了多少次了。后来,他说他写了13次,“把它象一个祈祷轮一样转来转去”。贝娄流露出的这种写作艰辛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赫索格》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新认识,凝结着他对艺术表现的新追求。那  相似文献   

9.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在反映现实生活、批判社会的同时,更多揭示的是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这一层面的探讨超越了一般现实主义的范畴,属于一种形而上层次的思考。小说文本深入个体生命的意识深处,探究现代人类的存在处境及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本质;从反映社会,到批判社会,再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层层深入,体现了创作主体对人本真存在的终极性关怀。  相似文献   

10.
小说《赫索格》是美国著名犹太裔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信仰问题及其造成的文化危机。该小说的同名主人公赫索格,承受着时代施加的离于文化信仰的幻化力量,陷入后现代文化危机;他同时展示出合于文化信仰的反幻化力量,尝试着文化主体的自我救赎。然而,他挣扎于离合两股力量之间,陷入救赎困境。赫索格的遭遇表明,要成功实现后现代文化危机中的主体救赎,关键在于良性社会关系的重建,在于从思想救赎向社会救赎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萨特把人的自由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认为自由是与人的存在联系在一起 ,而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否定性与超越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 ,与物作为自由的存在的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 ,而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 ,又与责任密切相联。萨特的自由观最大的不足在于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谈自由 ,这使其自由观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2.
苏童总是以历史生活为背景,虚构出一个个陈年往事,让处于这个境地的人性作尽情的演绎,借此来反映人物生命的躁动、生命的扭曲,表现作家对现实生命存在的思索,力图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生命、生存、生活是人成之为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生命危机日益彰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精神日益消沉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即从人的生存性、社会性与超越性三个维度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海涛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6):47-48,74
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是康德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正是立足于此区分了一般生理的笑和审美的笑,将“笑”上升到审美的高度,指出笑是一种由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而来的激情,是主体对“幻相”的品味,亦是主体对于知性追求的失落而带动的肉体的松弛,并且指出了笑对人的存在的意义,因此康德的喜剧理论是严肃的、深刻的。这与他在晚期著作中抬高崇高排斥喜剧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对当下喜剧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狂”的视角,指出狂是赫索格真的表现,是赫索格逃避现实世界的方式,“书信”是赫索格的“狂想”和“狂言”。索尔·贝娄利用赫索格的狂,乘“信”以游心,构建了自由言说的境界,让个体生命在沉醉状态中以自我张扬的形式向现实世界发出心声,从而深刻揭露当代文明的种种弊端,表现当代入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主人公对人性的叩问与追寻,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思维的存在者,其存在的意义是在人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对象性的关系活动中形成和展开的;人存在意义的丰富和完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提升人类存在的意义,关键就在于不断变革人类存在意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历史认识何以可能的条件和人文科学的认识论基础。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张扬了人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科学应有的地位,但由于自身的逻辑矛盾使其理论处于先验与经验、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