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朱军:“屹立不倒”18年 2015年春晚的8人主持人方阵算得上近年来主持人最“庞大”的一届了.但这在春晚历史上实在不算什么——主持人最多的一年是2000年,当年共有赵忠祥、倪萍、赵薇、温兆伦、王思懿、濮存昕、牛群、冯巩、杨澜、姜昆、周涛、朱军、白岩松、文清、赵琳、曹颖、李小萌、崔永元、文兴宇、鞠萍共20位主持人.而历届春晚中主持人最少的时候只用了1位主持人——1990年的央视春晚,只有赵忠祥一人主持.  相似文献   

2.
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是写作比兴象征词较早,并且写得最多最好的。他的比兴象征词多以表现其抗金救国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悲愤为主题,其题材内容、体调风格丰富多彩。他熟练地运用“想象出象”“借典造象”“即景取象”等多种方法,创造真切、鲜活、多样的象征意象,从而营构出极具雄奇性、戏剧性、层深性的象征灵境。其象征词的比兴寄托“不伤崭露,不易指陈”,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开放性,多篇作品成为古今传诵的经典,对于元明清比兴象征词的发展和清代周济等人“寄托说”“词史说”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不同于以往主客二分的世界观,象征资本是在由“场域”和“惯习”构成的二重性世界里运作,这种运作具有表征性、隐蔽性和误识性。在高等教育场域中,象征资本被批量化生产,技术专家被赋予尊贵学术头衔的同时也享有了在科学领域内隐形的象征权力。中国科学场域存在的问题,使象征资本在运作和转化时,通过符号暴力机制,在资源分配和象征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出现不正当收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自20世纪末已悄悄进入象征消费的新阶段。象征消费典型地体现在品牌消费中。文章分析了“品牌”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产品设计要以“品牌”作为导向的观点;同时对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的设计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诗》中,“门”成为一种象征,折射出古人对于“门”之审美与情感寄托。筑门意味着国之一要事,皋门与应门象征着国之强盛与希望;东门在国人心中成为了浪漫之所;而北门成了多事之兆;衡门代表平民之德;墓门转为符咒之签;宅门纯为心中之扉。面对《诗》之门,我们应有“程门立雪”之精神,一直等到“芝麻开门”时刻之到来。  相似文献   

6.
19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空前的繁荣时代,史称"柯立芝繁荣"。在这十年之中,汽车、无线电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成为美国大众消费的对象。在一整套促进大众消费的商品销售机制推动下,这些耐用消费品进入更多的美国家庭,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的"耐用消费品革命"。美国人对这些大规模生产的非生产性非生活必需品的大众消费标志着一种现代消费模式的确立。在耐用消费品革命中,消费在美国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大众消费的三大基础——大众消费者、大众销售机制、大众文化机制——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耐用消费品革命最终使消费社会在1920年代的美国得以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可分为两个层次:表层象征系统和深层象征系统。表层象征系统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象征类型,它包括行为象征、实物象征、言语象征、数字象征和颜色象征等;深层象征系统是内隐的、本民族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或"无意识结构",并分析了二元结构、三元结构、五元结构和八元结构思维模式。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象征是人们各种观念、信仰、制度的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深层象征系统,也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的基本的礼俗、制度等都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规定的,并不是随意创造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类系统和思维模式根源于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提要]云南藏区盛大而隆重的传统婚礼仪式蕴含着悠久的藏族传统文化和特有的宗教信仰,它具备一套丰富而细腻的表征符号体系,成为了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载体。仪式过程中多层次的“过渡礼仪”实现了新人身份的转化,为新人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本文以香格里拉市布伦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解读布伦村传统婚礼仪式中的象征意涵并分析特定场域内新人身份的文化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小说因象征性特色而显得玄妙、丰富。最为常见的象征性事件是现代科技、现代媒体和现代消费;具有象征色彩的人物是菲尔迪纳德和矗立于罗得岛广场正中、被穿刺而死的英雄铜像;梦意象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外国音乐是小说人物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欧美文学作品成为小说人物孤独、自由的象征;动植物意象、带有隐喻特征的魔幻元素也常常被植入小说中。  相似文献   

10.
广告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象征文化形式 ,其创造模式和所提倡的消费观念都透露着象征性的符号运作。特别是在当今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现实中 ,广告画面和文字的象征意味更浓烈 ,并大有超越象征本身的趋势 ,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广告文化的符号性操作泛滥 ,象征性能指日渐游离 ,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性和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传播符号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传播符号转换活动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创造性作用以及为了适应转换所应具备的素质.重点探讨了作为传播符号转换成功特征要素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在当代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亚洲电影电视正在崛起,亚洲影视业新格局在不断变化,中国应该发挥文化优势,进一步进行影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力争在亚洲影视业新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我国影视业的文化定位。我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影视类型多种多样,发展潜力应该超过其他亚洲国家。亚洲一些国家与欧美合作,制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合拍片,这对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是一个促进。我们在合拍片中既应与国际接轨,又应保持民族特色,这是我国影视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政府已经开始从制造业转向关注经济中的创意/文化商品与服务产业部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形成热潮,在这种热潮中,电视作为大型的创意产业也加快了创新发展。国内女性电视节目应该重视节目的文化精神、原创性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从而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来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获得了较高收视率。其前期策划中精准的受众定位和情感特色定位,严肃性与亲近感相融的主持气质,中西化合的结构形式,个性赤诚的嘉宾选择,电视、平媒、网络的多元融合;运行阶段中强调机智内敛的主持人素质,犀利睿智的分析员设置,以热点话题作为节目卖点,点缀歌舞魔术相声真人秀的多元融合,利用网络做好节目后期跟进。这些经验对国内卫视节目制作与发展具有借答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特种兵题材影视剧近几年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这源于一系列影片中蕴含的新时代英雄观。特种兵题材影视剧新时代英雄观的塑造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当下观众心理的需求。我国英雄题材影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艺术性和价值性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有利于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塑造,特种兵题材影视剧逐渐成了塑造英雄形象的最重要手段。特种兵题材影视剧从个性塑造到群体刻画,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特种兵的精神内涵,起到了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走到了一个低谷。主题和内容的单调性、创作的零散性和市场意识的缺乏等问题正阻碍着纪录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创作、生产方式和播出方式三个角度入手,对它的未来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电影落户中国的短短几年时间中,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现在,电视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电影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电视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电视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背景下,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电视界的一种稀缺资源.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主持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得益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在客观上,凤凰卫视的良好平台、刘长乐的“知遇”、优秀电视栏目所提供的空间等是他成功的必要前提.从主观方面来看,自身较强的专业能力、多变的主持风格、鲜明的个性魅力、较高的文化素养等为窦文涛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电视频道专业化浪潮中,有一类特殊的专业频道逐渐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它以“农村”这一地域象征性名词命名并加以定位。在大众媒介都市化特征鲜明的当下,“电视农村频道”的产生和兴起并不仅仅是媒介产业发展的结果,更可视作一种可喜的文化现象,即农村媒介文化的逐渐兴起。电视农村频道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运作、发展必然以地缘因素影响下的“农文化”为根本出发点,并以此区别于专业化大潮中的诸多都市导向型专业频道。基于此,尝试以文化生态的视野解读当代电视农村频道的诞生及发展,以期能够为农村频道的良性运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界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故事"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竞争的新资源。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不仅得到了电视人的追捧,更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故事化带给中国电视的不仅仅是一种倾向,更是一种理念。通过细细梳理电视节目故事化的艺术特征、流行原因及其长期发展的策略,揭示了电视节目故事化存在的必然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