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巴人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贡献的古代民族之一,巴人的易学即为其一。巴人是否有易学,学术界尚无人进行深究。其实,从巴人的祖源、巴人与夏商周三代的关系可知巴人对易文化多有接触。从巴人社会巫风烈烈、占卜发达、巴地考古来看,巴人对易文化深有研究。在历史上更产生了像范长生、扬雄等著名的易学家。正是涪陵有易文化研究的传统,所以在宋代以程颐点易为契机,产生了著名的涪陵学派。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不仅对于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深化巴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就是在中国甲骨学上的地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人崇拜白虎,白虎是其图腾、祖先、廪君,学者多有论述,然白虎更是巴人的武神,体现了巴人知兵善武、崇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因其如此,巴人的白虎文化至为发达,成为巴人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展示了巴人以白虎为载体的白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聚居在今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土家族是以古代巴人的一支为主体,融合汉、僚等多个民族而形成的单一民族,土家族文化则与巴、汉、僚等多族文化有着天然联系。本文拟就土家族文化与土家族先民巴人文化的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巴文化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和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一、巴人和土家族“巴”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巴方”的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今陕西、甘肃一带。“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放厘),乘(放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他们在那里渡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母系社会末期,巴人迁居到今湖北长阳一带,过着“未有君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巴人主体生活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的广大区域内,有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征.随着该区域内巴人地下遗迹、遗物的不断发掘,结合现有的文献、民俗资料,先秦时期巴人的信仰状况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古代巴人,是活动于我国南方长江中游一带地区的一个旺盛的民族,强悍的民族,有许多传奇和优美的历史故事。但由于历史久远,历史文献记载尚有不少疑难问题。因此,对于巴人的起源地望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未能形成共识。直到近1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鄂西清江长阳发现了我国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香炉石遗址和大批夏商周时期的巴文化遗物之后,巴人的起源之谜,才终于成功揭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史书记载、考古发现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有关民族的体型、习俗以及语言文字等的比较,提出(1)土家族源于巴人,巴人源于东夷。(2)东夷在西迁过程中又分化为西戎、商、濮等民族。西戎的一支又发展成氐羌系民族先民。(3)由于彝族是昆明人与濮入融合后形成的民族,而土家族源于巴人,巴人又是东夷中的氐羌、濮为主体的民族,故土家族在其语言、习俗上与彝族接近  相似文献   

8.
唐宋之际,诸多民族汇集交融于敦煌河西地区,多方政治势力交织,地域政治主导权或丝路经济控制权在粟特、吐蕃、回鹘、汉族等民族中交替或并存,为这一时期敦煌民族交融和文化互鉴奠定了基础,影响到了河陇地区,乃至西北社会文化的变迁与重构。吐蕃长期占领河陇西域地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大量内容涉及吐蕃日常社会生活,自殷商时期就已存在的占卜习俗,成为唐宋时期河西,乃至丝绸之路诸民族文化互鉴的媒介。敦煌文献IOL Tib J 740(Ch.9.Ⅱ.19)号占卜文本内容比较完整,是吐蕃占卜文献中最具典型性的文书之一,内容涉及占卜财运、婚姻、子息、权势、家产、经商、诉讼、军功等诸多方面,是河西社会各阶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真实体现,表达了各阶层民众为争夺生存时空权的努力与欲望,也推动了河西地区民族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一古代巴人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如今,人们研究楚文化离不开巴文化,研究蜀文化也离不开巴文化,说明巴人的文化原型形成较早,并有鲜明的个性和影响力。巴国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巴人作为一个民族团体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这使我们研究巴文化时,不得不从其文化原型入手进行深入的探索。所谓文化原型,是指“人类依据不同生态环境创造的文化特征,在原始积累和功能实现中  相似文献   

10.
黔东北土家族服饰远承巴人社会生活的流风遗韵,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蕴含了区域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民俗特征的丰厚内客,集中反映了土家族在美学、宗教、习俗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心理素质,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土家族纺织历史与服饰关系黔东北土家族分布于沿河、印江、德江、思南、江口、铜仁等县市,有人口近百万。由于乌江横贯其中流入四川涪陵地区,形成乌江片区为主的土家族聚居地域。从历史沿革看,黔东北古为蛮夷之地,属土家族先民巴人生息活动的地方。巴人曾在川东南、鄂西一带建立过巴子  相似文献   

11.
刘勰对谶纬的态度,研究界曾经给予了较多的负面评价。随着谶纬研究全新视角的开启,两汉谶纬之学的文化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它与远古先民“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在汉代的文化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心雕龙·正纬》直面这一文化现象,并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肯定,表明刘勰对谶纬的认识超出了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2.
谶纬包罗繁富,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必读书。它推动了赋的繁荣。谶纬的五德历史观是赋家颂扬君命天授的最有力工具。谶纬的祥瑞之象是赋家歌功颂德的最佳材料。赋家还广泛吸收借鉴了谶纬中的天文地理等丰富内容。谶纬的想象丰富、语言精美还影响到赋的奇丽之美。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巫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有专家分析,这一带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然而最近十多年来,在巫山发掘的东周楚墓在数量上多于同一时期的巴墓,对巫山地区东周楚墓墓葬的形制、随葬赛物及组合等进行研究,可以对该地区东周时期楚文化的西进及巴楚文化的交流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早期巴人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调查和发掘出的大量与古代巴人有关的历史文物,加之对我国古代早期巴人的历史作考证,考古学家们由此作了多方对比和综合研究后,提出“香炉石文化即为早期巴文化”的论断。这揭开了我国古代巴人的起源之谜,也开创了我国早期巴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春秋时期,龟卜作为传达神灵意志的媒介被淡化了,而在贵族阶级的政治传播、人际交往中却频频发挥作用.在许多时候,它实际上是一种服务于人事的政治装饰品,与传统"礼"法相通.贵族阶级在信息传通中把它借用来作为文饰的幌子,以增强传播的效果.卜官地位的衰落以及对自身职业的否定,昭示了隐藏在龟卜中的欺骗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古代巴人具有刚勇尚武、忠义至上、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巴人后裔子孙影响甚为深远。巴中既是巴人精神衍生与传承之地,更是巴人精神与巴中红色精神的传承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巴中人民表现出了骁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宁死不屈的忠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创新精神、勤奋建设的自强精神、军民交融的包容精神等,它们与古代巴人精神具有一脉相通的历史渊源。推动巴人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进一步打造巴人精神与巴中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红+古”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蜀散文史稿》属于地域文化涵盖下的文体发展史研究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巴蜀散文史的研究 ,前的未有 ,故本书无疑是开创性的成果 ,填补了学术空白 ,开拓之功 ,实不可没。本书特色鲜明 ,意义重大 ;“史”线清晰 ,资料详实 ;持论公允 ,观点稳妥 ,是对巴蜀文学和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就“兴诗”的特征和“起兴”的前后逻辑关系来看,其所具有的前后无关联性和神秘性与原始宗教巫卜文化关系密切。如果认同这一结论,那么结合兴诗的特征不难看出“兴诗”最原始的雏形与先民对祸福吉凶进行物占的歌谣与占辞最为相似,它的“托事于物”和“托物兴词,全不取义”的特征与原始巫卜文化中的物占也最为接近。也就是说“兴诗”是从具有原始意味的实用技术——原始物占转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