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湖南省四大经济区域228户农户调查数据,对易地搬迁贫困户承包地处置问题进行探讨。运用无序多元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搬迁农户承包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搬迁农户的承包地依然以自己耕种为主,占比73.25%。另外,14.47%农户选择土地流转、12.28%农户任其抛荒;(2)搬迁安置地、农户所处经济地区、户主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和婚姻状况对搬迁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搬迁后邻居满意度对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有显著负向影响;(3)宅基地与耕地的距离对搬迁农户选择土地抛荒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承包地面积、农业收入占比和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对搬迁农户选择土地抛荒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完善搬迁后续服务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调整农业用地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职人员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研究,首先提出我国公职人员的范围界定,进而对"上游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其共有的特征总结出我国公职人员上游犯罪活动类型.最后对公职人员的心理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出最低洗钱金额.  相似文献   

3.
洗钱犯罪是一种跨国性犯罪。洗钱行为与国际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国家公职人员渎职犯罪等相勾结,严重挑战着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已成为影响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毒瘤”。因此,对洗钱犯罪必须加强打击力度。本文根据洗钱犯罪案件的特点,总结了当前我国洗钱案件的侦查方法与措施,为有限地开展洗钱案件侦查,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从太湖流域上游40户养殖企业收集到的畜禽生产和粪尿排放、处置的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影响养殖企业畜禽粪尿处理方式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养殖企业畜禽粪尿处理方式的选择有差异,规模小的养殖场更倾向于采用出售方式处理畜禽粪便,养殖规模大或者饲养牲畜的企业则更青睐采用沼气方式处理畜禽尿液;贷款困难的养殖企业修建沼气池的可能性较小;行政干预对引导畜禽养殖企业选择环境友好型的粪尿处理方式效果显著,被要求整治或者搬迁的养殖场采用沼气处置畜禽粪尿的意愿更为强烈;而宣传、培训等非行政干预又不具备激励性的手段对需要投入较大成本的畜禽粪尿处置技术的推广效果并不显著。从畜禽粪尿处置技术推广的对象、配套政策和推广手段3个方面提出推广防治畜禽粪尿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土地仍由家人耕种,且1成多农民工将土地转与他人耕种,基本上保证了土地的正常耕作.本文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家庭外出总收入和老家地形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外出期间的土地处置方式.最后提出,土地处置的地区差异、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农村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视角,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下,运用江西和广东两省共802份农户调查数据,从专用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三方面,实证分析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交易费用对农户销售对象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产专用性、地理资产专用性和物资资产专用性对农户选择与运销商和新型营销主体合作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对农户选择与集贸市场合作具有负向显著影响;规模性对农户选择运销商有显著正向影响;不确定性对农户选择运销商和新型营销主体有显著正向影响,反之,对农户选择集贸市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A市B区为个案,对B区43个政府部门进行全员问卷调查,从公职人员感知的角度研究了网上评议的有效性,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评价者的特征、部门间差异的影响、公职人员对网上评议意义的感知与网上评议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社会评价者(即公众)参与的动力和能力,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差异对网上评议的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网上评议的有效性,不仅需要优化评议机制、消减受评部门性质差异的影响,更要向公民授权、教育和引导公民参与,以激发和提高公众参与的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个体、家庭、工作、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通过卡方检验引入回归模型的14个影响因素中,土地处置方式、参加社保数量和月消费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城市融入次之,抚养子女数、交往对象有低显著影响,而月工资收入、参加培训次数、住房类型、社区参与和自我认同则没有对市民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城市老人养老方式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的趋势转变,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为了研究城市老人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和态度,通过对南京市9个区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不同婚姻状态下的城市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态度,并重点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发现:不同婚姻状态下的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而职业与经济分层、家庭与社会支持以及理念的不同是导致这些差异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感知风险和食品安全舆情相关理论,以合肥、福州、石家庄三个城市的592名城镇居民为案例,探讨个体变量、环境变量、政府的舆情处置行为对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等个体变量的差异并不会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感知的显著变化;而家庭收入水平、公众对舆情传播渠道的信任程度等环境变量对公众的舆情处置感知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政府的舆情处置行为变量中,政府舆情处置效率对公众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感知的影响最为显著,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也会影响公众的舆情处置感知。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在反洗钱中的角色定位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和非金融交易业务的不断更新,洗钱行为正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如何有效地进行反洗钱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文章探讨了洗钱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优势、组织基础和业务领域等自身条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的分析,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反洗钱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在反洗钱中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日益猖獗的毒品犯罪、走私犯罪等行为所获得的高额非法收入极易引起警方和税务官员的注意,犯罪分子为掩饰、隐瞒非法收入的来源和性质采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洗钱,从而使洗钱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分析洗钱犯罪的特征、要件,探讨我国当前洗钱犯罪的具体表现及反洗钱犯罪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当前的反洗钱对策,对充分认识洗钱的危害,乃至有效打击洗钱犯罪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杜氏地下钱庄”案和上海“罗怀韬地下钱庄”案为例,对当前地下钱庄案频发冲击金融市场及经济秩序、助长国内非法资金清洗出境、影响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危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部门配合打击、实施“疏”的手段、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有关建议,以期对当前反洗钱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察举制度是汉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方式,在汉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察举制度的实施方式、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察举制度所体现的选官制度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作为选官制度的补充和次要方式还有诸如征辟、任子、赀选、自荐、以材力或者以方伎入仕等等形式。汉代选官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给后世以重要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防范并打击保险洗钱是目前金融业反洗钱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反洗钱法》的颁布实施,保险业的反洗钱工作有了法律保障。但由于保险洗钱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等特点,保险业反洗钱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而且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因素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保险业反洗钱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建设亟待完善。文章通过界定保险洗钱行为以及存在的洗钱方式来分析目前保险业反洗钱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保险业深入开展反洗钱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的深入,不少国人处理非法资本的手段开始有了进一步发展,洗钱活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致使国內资金不断外逃,并对社会金融管理秩序造成极大危害。分析现阶段我国洗钱活动的现状和危害,探讨打击和防范洗钱犯罪的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公法,重在研究其核心——公权力,特别是如何规范公权力的赋予和运行,把日益扩张膨胀、专横霸道的公权力关进适当的笼子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运用公民的公权利来制约国家的公权力。公民的公权利,核心是政治权利。近年时有发生公民行使公权利批评揭露政府及其官员的弊案,与政府的公权力发生矛盾冲突而被非法问罪。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正确对待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公权利(舆论监督权)与政府公权力的克制义务的公法关系问题。政府及其官员在事关其公务行为上无权提起名誉权诉讼。  相似文献   

18.
洗钱罪是对某些特定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进行掩饰、隐瞒的犯罪行为。本文从洗钱罪的概念入手,分析洗钱罪的构成要件,探讨有效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龙头地区、中心区域,但是经济总量大、行政职级较高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又造成这类地区成为我国腐败现象最密集发生的地带。沿海发达地区腐败现象有以下特征:腐败犯罪的官员行政职级较高,权力和权势较大;腐败犯罪的涉案金额总量特大,“天量型”腐败时有发生;涉外型腐败较多,不法活动的国际化和海外空间较大;腐败“期权化”,收益方式活、时跨大;民众“默忍度”较高,官员腐败机会较大等。抓住这些特征,形成对沿海发达地区反腐斗争特殊规律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形成系统、高效的防腐治腐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金融领域洗钱犯罪进行定义,并对金融洗钱的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洗钱者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了在完全信息情形下和不完全信息情形下的博弈均衡,并对博弈模型的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针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机制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