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佛教四谛思想的表现,来阐述金庸小说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阐释的角度探寻武侠小说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其魅力得力于道家文化的浸染。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的关系。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作现了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其对“力功”的神化描写,深受道家文化强调人的主观精神的影响;其所描写的武功招式,体现了道家“无”与“有”的辩证关系;快的生活空间,体现了道家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3.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作者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家”·前道家思想·老子思想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称号汉初固有 ,即使不信这一点 ,从思想的内在逻辑上也可以认定“道家”能够成立 ;道家思想有历史渊源 ,前于老子创立道家就存在类似道家的学术取向和观念因素 ;探讨老子思想的来源 ,不能拘于一时、一地或一群体 ,指出了老子思想的远因和近因。  相似文献   

6.
荀悦道家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著名学者荀悦深受儒家经学濡染 ,同时也多得道家思想之沾溉。他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辩证法思想以及抱朴守真的观念 ,将社会批判思想与对道家学说的借鉴、吸收很好地结合起来 ,并贯彻到其著史活动中 ,凸显出道家思想及其与史学关联的演变、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考察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必须重视研究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英雄传奇的叙写,是金庸武侠小说,也是所有武侠小说的重要特点,但金庸武侠小说对英雄传奇的叙写相对于其他武侠小说又有其独异之处,其对有人气的英雄群体的塑造,可以使读者在鉴赏中幻化为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英雄历险,获得灵魂的安慰与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这是其征服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道家管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道家的管理思想中 ,最值得发扬的是 :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清静宽松的组织环境和公平公正的组织关系。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学科体系去透视和阐述道家管理伦理思想 ,不仅可以促进组织行为学的中国化 ,而且有利于道家管理伦理思想更加体系化 ,更加彰显其独到的管理伦理意蕴 ,从而进一步使道家管理伦理思想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伦理理论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这些变化的侠客形象折射出金庸不同时期各不相同的人生哲学:金庸小说,不仅是一流的武侠小说,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之深、之广、之奇,均可与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对侠客形象匠心独运的书写,对爱情多层次立体感的呈现,使金庸武侠小说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亲睐,并在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一直被认为是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历来有雅俗共赏之好评。其雅俗共赏的原因之一在于金庸小说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金庸小说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相融合;金庸小说在借鉴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复仇主题给予了否定,着重挖掘复杂而真实的人性;金庸小说挣脱了狭隘的民族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 ,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因此 ,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达于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古典精神的复活.春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常表现的主题模式,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表现.小说中春恨与情欲的伴生以及春恨的意象表现的主题学角度阐释,是我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古典精神的发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3.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高度,远非一般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比拟。他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要对武侠小说作出中肯的评价,就必须研究金庸的作品,否则就难免偏颇。很多人之所以把武侠小说说得一钱不值,就是由于没有阅读金庸的作品,至少是没有深入领会金庸作品而只凭读过三两部蹩脚武打小说作者所胡编乱造的蹩脚武打小说就急于发议论的缘故。事实上,金庸作品不仅具有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在结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论证了目前从园林布局、空间结构、“一池三山”、“效法自然”以及玄学思想等角度说明“中国园林体现了道家思想”这一说法在立论上的不足,认为论据的缺陷在于无法把道家思想落实在园林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之上。通过道家思想在山水审美方面与其他思想的区别,文章指出了中国园林的道家思想是通过园林山水的象征尺度,以及植物选用的象征意象等内容来体现的;并认为虽然中国园林中有道家思想的成分,但不能从总体上将中国园林从思想的角度概括为道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汉初,作为统治思想和官方学术的道家学说广泛流传。陆贾强调遵循天道,顺天而动,倡导无为而治。贾谊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也对道家之说多有采撷和发挥。韩婴则承于道家之说,将黄老之学天道自然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到社会政治领域。《淮南子》的出现更使道家学说得到明显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 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 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 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 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 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和儒家不同,道家著作业没有对文艺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然而,道家学说中的很多理论却与文艺的自身规律相符合,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固然对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道家思想对中国文艺所产生的影响,决不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 道家思想对文艺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道家学说中包含着及其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儒家、法家不同之处在于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系统而深刻的政治伦理理论,尤其是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从而为我们今天如何做到以民为本起到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向是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他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是在借鉴、吸收诸子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道家思想在其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刘向要求则天顺时,强调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这与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有着某种相同、相通之处。刘向对道家无为而治、崇俭抑奢、戒骄重谦等思想也多有推崇、吸纳和改造,力图更好地运用道家学说这一"君人南面之术"来为刘汉皇朝服务。在领校群书过程中,刘向整理了许多道家著作,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本于道家的抱朴守真思想和怀疑态度、批判精神,刘向盛赞并弘扬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在校书撰史时注意求真求实、秉笔直书。刘向对各种旧说的兼收并蓄,也或隐或显地体现了对道家特别是黄老学派包容性、超越性学术风格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