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马克思主义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文学 《南方论刊》2011,(2):10-12,14
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辩证统一,即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之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和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哲学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有助于解决文化与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现代文化哲学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构。文化批判包括对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文化的批判。文化创构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根本的文化批判力量和创构力量。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使命。电视,作为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大众化的传播工具,集宣传、导向、教育、服务、娱乐于一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是社会进步一个缩影,是千家万户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电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得天独厚的传播特性,深刻地影响着全社会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模式。毫无疑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事业是新兴的、发展着的事业。研究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的基本特征,正  相似文献   

5.
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这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党是把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铸造中华民族的脊梁来对待的,作为增强党的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6.
努力构建大文化建设的格局张广琦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这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十五大报告深刻指出“面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极其艰巨的事业,有大量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邓小平文选》总结了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拨乱反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针。本文谈谈学习这个问题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如经典作家所说,对于伟大节日的最好的纪念方式莫过于总结经验教训,把握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推进我们的事业。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弘扬党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就是要认真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规律,以顺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最好的纪念方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规律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特点及其规律一起成为有中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平发展和党的建设,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 ,我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多角度、多层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一概念是江泽民同志在 1991年纪念建党 70周年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全面阐述。十五大报告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王建 《学术论坛》2012,35(8):5-8,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伴随着历史性难题的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随之形成与发展。数往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从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提供理论引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同时,也是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优势所在.十分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并且成为后者的  相似文献   

14.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体会徐志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一开始就强调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和新世纪即将到...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摇篮,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事关祖国的前途命运。当代高校学生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使命,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意义重大。因而,研究高校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如何建设一个与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相适应的文化体系,是一个颇具现实性和紧迫感的问题。大量事实显示,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得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最终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与败。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无疑应该是一种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对以往人类优秀文化(包括中国的和西方的)进行融合、转化和发展的产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以下三个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17.
全省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是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召开的,是十分及时的。这对于我们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促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推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我代表省委向入选论文作者表示祝贺!下面谈几点意见。、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全面准确地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经过八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已经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最近出版的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集中全党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深刻理解这个构想产生的科学依据,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具有极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近十几年来,全世界关心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在谈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比较,有什么新的重大的理论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如同一些人所说的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本人愿意参加讨论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但是,这…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要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的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