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建寅翻译的《电学》和记录他在欧洲考察的成果和见闻的技术性著作《欧洲杂录》,最早全面、系统、详尽地为我国引进了西方近代电气技术知识。这在当时国内对西方科学技术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启蒙意义;它为中国近代技术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徐建寅所体现的远见卓识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也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特稿深港合作创建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李 昌 (1 ,1 )……以核心能力为主线 打造新型战略管理 模式管益忻 (1 ,3 )……………………………………徐建寅的译著与西方近代技术的引进 傅 琰 汪广仁 (1 ,1 2 )………………………………总体研究自然辩证法和加强其服务中国 现代化的效益李 昌 (2 ,1 )…………………………学习江泽民 4.2 8讲话 促进哲学社会 科学发展本刊编辑部 (2 ,5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李 生 (4 ,1 )……………………………………工程教育史北洋大学在中国近代工程教育史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是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基础。近代水稻育种技术的引进经历了国外水稻品种的直接转移、育种技术转移和本土化三个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为派遣留学生、聘请西方育种学家、引进育种材料以及译介西方农业科技论著等。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土化,近代水稻育种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中国第一次较全面、系统地正面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 ,其主要贡献体现在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设备 ,创办近代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学习和传播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要早于日本,日本在起初阶段也以中国翻译的西方科学著作为中介来摄取近代科学知识,但明治维新后很快在引进西方科技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中国又反过来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研究认为中日近代科技交流方向逆转之原因有两国文化、社会、制度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今的中外科技交流亦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徐泓 《东方论坛》2010,(3):91-99
1894年,日本海军在大东沟口外黄海海面突然袭击中国海军,中国战败。光绪皇帝召见徐建寅查验北洋海军,命将查验结果据实禀报督办军务处转奏,但朝廷未收到查验报告,直到《徐建寅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手稿被发现,终于知道查验北洋海军的经过和内容,徐建寅在报告中详细表述了查验船械和清点弹药情况,访察海军主要军官优劣,沿途访问海军原定章程不妥之处,以及弊端陋习、近时军情、敌情等。可惜这个报告没有到达朝廷,致使北洋海军弊端陋习未能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建寅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料为依据,详述了中国近代科技先驱徐建寅的生平,介绍了他在翻译西方科技著作,考察西方近代企业、军事设施和装备,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创建中国近代火药工业等各方面的杰出贡献,和他为国家自立自强以身殉职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9.
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宗教侵略过程中,西方传教士的办学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贵州近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成了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西学、引进了西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动了现代学制的产生,开创了特殊教育的先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传统技术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技术虽未成为神学的婢女却也处于"奇技淫巧"的地位而备遭冷落.传统技术观的成因与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儒家文化有直接关系,这一观念导致了人们对科学技术上认识的无知,使科学技术的成长缺乏适宜的土壤,成为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依仗科技之力闯进中国,随之引进了近代工业技术,从而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技术的功能、作用的错误认识,近代技术观终于在中国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许地山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认为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其最高境界都不只是文字形式或旋律节奏的外在美,而是在这一切后面的“情”与“心”。许地山移用音乐技巧、手法于文学创作中,使其作品充满了个性化的旋律与内在节拍。那种对宗教内涵的情绪反应,对人物性格多侧面的暗示及时主题思想的提炼,便是他受音律的启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打破传统的历史阐释框架,从“为人生”的文学观念、为人生的方法、为人生创作的独特表达方式三方面,剖析佛教文化给许地山早期的创作,开拓出了一片怎样与众不同的美学新天地,它为人们正确理解文学与宗教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最为典型的唯美主义者,艺术至上主义者。鲁迅的“神秘主义”论,茅盾的“代言人与挽歌者”说,周作人的“性灵说”,胡适的“自由、美、爱”说及林徽因作为恋人的解读都很精彩,但他们都强调一点而失公允和全面,反而把徐志摩“复杂”化了。徐志摩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主要体现在表现世俗肉欲之爱和精神之爱的爱情诗里,他无疑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个体生命激情的陈述与言说者。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诗歌意象深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笔下的意象世界带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并夹杂象征主义特色。相对闻一多而言,徐志摩在诗歌音乐美的实践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把中国新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表象上看,徐志摩诗歌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但在诗歌内部,又有一个单纯的线索,即对自由、美、爱三位一体人生理想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徐志摩的诗歌写作研究较多,而对其诗学理念方面探讨得比较少,本文想通过徐志摩对诗的本体论、诗与形式、诗与人格、诗与真诚等诗学关键问题的发现与见解,来探讨他的诗学理念和对中国现代诗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是十分强调诗歌音乐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体现的音乐性与他本人深厚的欧洲文化渊源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诗在内在音乐性方面表现出浪漫主义气质和唯美主义倾向,在外在音乐性方面表现出欧化的格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的“志摩特色”。  相似文献   

18.
徐光启所著《辩学章疏》是研究徐氏思想的重要文献,从此文我们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分析其宗教信仰以及中国传统儒学的色彩,如徐的基督世界往往与复古思绪和原始儒学相结合等,另外徐氏的大胆社会试验的构想亦体现了创新精神。无论怎样,深谙基督教义的徐文定公首先是一位基督徒,而其内心中的儒学因素不应被认为与其宗教信仰相龃龉。  相似文献   

19.
徐渭的《论中》一文,针对中晚明文坛的复古逆流,提出了新型的"圣人观"、"贵因不贵博"的文化继承观和"彼古我今"的文学发展观,并以自己的切身实践,推动了晚明文学走出复古主义的阴影,走向文有新变、代有所胜的新阶段。这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经典的传承与重构这个大话题,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0.
韩方的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历程已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从第一代研究者许世旭教授到第五代研究者金民静,一共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并且译介了一批中国现当代诗歌及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