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法善治"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终极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在内容上存在着高度契合性."良法善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彼此成就的"共存共荣"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的"良法善治"提供价值引领,"良法善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本质诉求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价值主体的本质性需求体现为满足当下人民群众活动的自由性,价值客体的核心要素体现为当下人民群众的活动能力发展的整合性,价值本质关系的形成路径体现为当下人民群众活动的实践性,价值本质的取向原则体现为当下人民群众活动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样性与主导性价值观并存的时代,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需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夯实价值基石,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寻求价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集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智慧,重新审视其价值对于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儒学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层面,以"尊仁""崇德""尚和"为价值取向的儒家哲学蕴含着化解现代社会人类自由发展难题的哲学价值;在道德建设层面,以"德行伦理"为形态的儒家伦理蕴含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价值;在治国理政层面,儒家以"仁"为基点的"民本"观、"礼法"观、"天下"观蕴含着助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川"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类型及其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征价值。大禹治水体现了对"山川"关系的理性认识,推动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的形成;西周分封制度中"山川"所体现的"形便"交通秩序,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意蕴,分封制瓦解,"山川"则演化为诸侯国崛起标志的"形势";秦以后的帝国时代"山川"作为区划的原则之一,其实构出的行政区划,因与中央集权冲突,不断地被解构,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及其发展中,对"山川"地理标志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农耕社会国家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校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以创建"开放式书吧"为载体,积极探索落实核心价值观的操作路径。构想:开放式书吧朝向的理想状态聚焦儿童主体的自觉行为开放式管理,就是构建开放的书香环境,在书吧管理导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服务"为主旨,营造"和谐健康"的书吧氛围。  相似文献   

7.
公平观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公平观.其基本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坚持以实现"四个公平"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与提出凸显了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高度重视,这一科学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对其进行理论探源,认为其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并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理,还继承了历代中共领导人的"人民观",以及对自我实践经历的切实感悟和对当下国情的精准研判。这些都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使这一科学论断不仅符合客观需求,还突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中国梦为价值理想,以"两个一百年"为价值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选择,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核心,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价值建构。它具有鲜明的价值特色,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特殊价值与普遍价值、弘扬正价值与摒弃负价值、科学性与合理性、价值观念和价值实体、事实性价值与规范性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价值多元化趋势下,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实践等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继承者,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核心价值观,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面临的挑战在于多元化社会思潮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导致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淡化和社会认知错位,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应以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奋斗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形成基本道德取向和道德准则,中国梦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出彩机会的奋斗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