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老子》认识、修养方法及其方法论三方面说明,《老子》只有朴素的自然辩证观,但没有转化成为它的方法,所以不能称《老子》的思想方法为朴素辩证法,也不能说它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文章还探讨了《老子》辩证观没有转化成为辩证法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一部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大的著作。它不仅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重要一派的道家,而且以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拓展了中华文化的思维空间。《老子》辩证法思想虽然比较粗糙,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常解老都认为《老子》第二章是辩证法的集中体现,并且认为辩证法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若我们跳开传统固定思维模式的路子,从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圣人观等方面来仔细深入地剖析《老子》第二章的具体内容,以及联系《老子》全书整体的思想,也许会有新的获识。即《老子》第二章的核心主旨未必是辩证法,或许解读为"自然无为"更契合老子之原义。辩证法只是老子论证"自然无为"的核心主旨所运用的方法而已,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其最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老子》不是唯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老子》哲学,一向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文化革命期间,认为《老子》是客观唯心论,似乎已经成了定论。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有人甚至说,《老子》的世界观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我想不应该是这样。《老子》问题长期不得解决,可能是由于我们探索得不够。一、《老子》是物活论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曾经指出人类思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做三个阶段:一是原始的、朴素的辩证法时期;二是对个别事物进行分类解剖时期;三是科学的辩证法时期。《老子》这一著作产生在两千多年以前,并且具有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把它归到第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汉族古代有着无与伦比智睿的学者。老子的学术思想,以及流传至今、基本上保留着老子主要思想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是汉族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老子》一书早在中国唐代时,已被译成梵文传到国外,今天世界上仍有日文、英文等译本在各地广泛地传播着。所以说,老子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汉族古代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8.
辩证思想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哲学中,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不是自身逻辑的演绎,而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体验。在《周易》、《老子》中,辩证思想是体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的扬弃,毛泽东的中国辩证法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对立统一和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核心。"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是我国奴隶制时代哲学发展的逻辑终结。它以其丰富的辩证思维 ,对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并凝成了一定的理论结构。本文通过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辩证分析 ,分别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其辩证法思想的优点与不足 ,体现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老子“无为”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其著作《老子》中首次提出了“无为”管理的哲学思想,这是道家辩证法思想在管理方面的运用和管理实践中的延续。“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它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无为”管理作为一种高境界的领导智慧,对于改善组织的管理状况,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参鉴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老子》哲学,近年来我国哲学史界多侧重于探究它的本体论,即作为《老子》哲学最高范畴的“道”,是精神性的本体,还是物质性的实体的问题。至于它的认识方法论问题,则由于持论较为一致——多认为它是辩证法的,甚且有指它为先秦辩证法杰作的——而未予以充分注意。而这个问题,对于判断《老子》哲学的基本属性却是至关重要的。管见认为,《老子》哲学是道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体系。限于题旨,本文对它的唯心主义性质不作辨论。 一、《老子》的形而上学观 《老子》成书,约在战国中期,它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这是学术界颇具倾向性的意见。《老子》甲、乙两种帛书本的出土,亦可维持此说。 《老子》的主旨有二:其一是宣扬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那些被“降在皂隶”的奴隶主贵族的全生葆真之术,其二是对“人君南面之术”作经验总结。这是长期作周王室守藏之吏的老聃力所能及的。此外,《老子》中也掺杂了若于军事方略方面的论述,与战国兵书大同小异,但与老氏的恬淡无为哲学却存在明显的矛盾。而对治军的经验进行总结,却是老聃力不能企的。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尚无确据。《老子》最后成书,取材很广,前人之说已备。故书中有关军事辩证法的论述,抑或承袭他书而未及消化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12.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通过对《老子》、《易经》、《孙子兵法》等的辩证法思想的论述,研究了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对加强战略思维、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老子》思想内在的矛盾冲突王克奇,汤少军以矛盾学说著称于世的《老子》一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渊蔽,其本身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理论体系。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但构成了《老子》的一大特色,使其成为一部玄妙深奥、闪烁着中国智慧和富于魅力的哲学著作;而...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十分丰富。老子认为规律就是"常道",就是"常"与"变"的统一,"变"是有"常"之"变","常"是"变"中之"常"。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突破"正点"时,就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从而回到自己的原点——"归根""复命",开始了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运动。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其辩证法思想,以此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两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述。在朱熹哲学中,两一思想占有重要地位。朱熹的两一思想渊源于《周易》、《老子》,集了宋代哲学家有关这方面思想的大成,是张载的两一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一、朱熹两一思想中的朴素辩证法“两一”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关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一大误解:《老子》讲转化不讲条件。这影响了《老子》的重大哲学贡献。《老子》中已包含了“事物的转化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又是绝对的”这个哲学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白无误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经过长期的的理论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自然”的道家德育思想张世欣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其精神蕴含之丰富,思想空间之开阔,堪称盖世杰作,足可以使老子赢得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登上华夏道家祖师的宝座。老子思想经过庄子们洋洋洒洒的一番哲学弘扬,经过一批政治家们认认真真的几番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用五千言的《老子》记录了他的思想及理想,希望能给君王提供统治的原则及方式,期盼人类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荀子.劝学》篇云:"书者,政事之纪也",说明《尚书》是记录政治事务的。老子曾为史官,史官之职决定老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异曲同工,各有千秋。本文就二者的辩证法思想作一比较,其目的在于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并不逊色于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20.
《老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虽然它全文不过五千字,但是内容极其丰富,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兵书。不仅历代的统治者要向它探索统治的方略,而且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要从中寻找精神的武器。在中国哲学史上,象韩非、王充那样的唯物论者固然承认自己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就是反对老子的唯心论者,也都暗中向他吸取思想资料,历代的大诗人、大作家接受老子思想的就更不用说了。在中国是如此,在国外,《老子》也是一切所谓汉学家的注意对象。特别是在当前,西方许多学者(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家)都认为老子的“道”的学说,同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论点不谋而合,并且中国古代的科学萌芽多同道家有着联系,从而在国外掀起了一股研究《老子》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