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家族节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节日是—个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随着该民族历史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构成该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居住在湘鄂川黔边界的土家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拥有自己的节日风俗.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说神奇的节日风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土家族节日文化,对于发掘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促进土家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舞蹈艺术。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特有的淳朴、厚实、粗犷和豪放的性格及其民俗风情创造了古老文明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土家族舞蹈更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特征的展现与结晶。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     
地理分布和人口概况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悠久,分布集中。根据国家民委1979年5月提出的数字,全国共有土家族77万多人(据目前了解远不止此);集中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的广大山区。解放前,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土家族一直得不到承认,有些人被迫隐瞒了自己的民族成份,不敢承认自己是土家族。解放后,党和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先后在湘西、鄂西、川东等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的传统情歌是“以歌为媒”,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文化形式。土家族情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族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土家族人通常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歌词中常常表现出土家人对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土家族情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即追求婚恋自由,反抗封建压迫;重情尚义,反对势利;安于农家生活,性情恬淡。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田氏诗人群的创作是我国民族诗库不可多得的瑰宝之一 ,《〈田氏一家言〉诗评注》是当今古典诗歌评注的一本力作 ,它的问世不仅是出版界古籍整理的一大收获 ,也是民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文学注重对土家族民族风情的描写,它们或者作为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文体的民族文化背景.或者作为统领叙事文学发展情节、主题意蕴的总体性关节,或者作为抒情叙事的情绪支撑点,具备相当重要的认知与审美价值.土家族作家的创作手法、艺术策略与智性建构受到了同时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对于没有民族文字的土家族作家而言,采用汉语写作并不意味着"民族主体性"原则的丧失,土家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是其"民族主体性"原则存在的深厚基础.衡量一个民族作家是否成熟,关键要看他是否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征,是否秉承了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否会在红尘万文的现代社会中坚持本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表述方式,是否可以针对这个时代提出本民族的看法和阐述立场.笔者对土家族文学创作的实际与可能性困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团结和谐思想是土家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生成的观念与实践系统.它以“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互助,人与社会共荣”的价值观为核心;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整体认知观、无限循环思想、平衡或均衡思想以及原始的物人同源观念为认知基础;倡导和践行家庭(族)团结、邻里和睦、扶困互助、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谦和悌让、颂勤斥懒和守信重义等行为准则.土家族团结和谐思想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土家族民间文学、民族美术、民族音乐以及民族舞蹈中得以展现.通过土家族民族文艺宣传其团结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初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本文从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土地占有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指出土司制度下的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封建领主制经济。同时指出明末清初生产发展下出现的土地私有是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萧洪恩教授的《土家族哲学通史》自2009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书蓬勃大气地揭示了一个内陆腹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变迁的灵动历程,向世人生动地展现了土家族特有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倾注了一个土家族学者对于自己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这部著作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拓展与创新及其多层面的学术意义与理论价值均值得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华夏地域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叙事诗,叙事诗中记录着妇女的命运,反映出她们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自由婚姻的理想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肯定。堪称"诗国"的华夏古国,应该重视对各民族民间叙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作为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本文首先提出自己有关民族认同的定义,并根据民族和族群的不同层次对认同进行了层次上的划分,即分为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其次,通过对实证调查资料的分析,证实了恩施地区族群认同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针对恩施土家族、苗族的需求,提出族群具体政策上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增强民族认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文学是一定社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从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它必然要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现实生活,民族发展历史有所反映.因此,在编写文学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学史与民族史的关系.土家族文学史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考查的结果证明,土家族文学是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土家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土家族神话产生在远古时代,有开天辟地神话,兄妹成亲神话,卵玉射日神话,太阳和月亮是兄妹神话等.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认同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家族在同各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其语言、服饰、经济活动等同汉族的差异基本消失,但该民族成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本文认为,在民族认同的实践过程中,原生性和工具性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土家族自我认同的重要维系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改土归流与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的最终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土家族历史研究中,史学界对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出现和确立的时间问题存在着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应是封建地主经济”;也有人认为“湘西各土司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的”;还有人认为“改土归流后,……使地主经济逐渐取代了领主经济”.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就改土归流与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的最终确立问题谈谈自己的粗略看法,不妥之处,望史学界前辈指正.  相似文献   

15.
文章较为详尽地叙述了八七会议精神在湘鄂西民族地区的贯彻与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土地革命斗争,从另一角度分析和评价了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党的民族政策再教育,激发了我们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情.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进一步调动广大土家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作贡献,特编写了《湘西土家族》一书的初稿,从而为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以及民族干部、广大业余爱好者进一步了解、研究土家族,提供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家族和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近一千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有些古风旧俗,在不断地变化着.一方面,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强令之下,进行了两次大的改变:第一次是唐末五代,江西彭氏入主湘西后,在其统治的八百多年中,将土家族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按彭氏的意志作了改变,如原来纪念土家族远祖八部大王的传统歌舞——“摆手歌舞”,改为敬奉彭公爵主和土司王,进而将士家族的祖先改为江西来的人;第二次是“改土归流”后,清王朝的流官又强行把土家族的一些传统习惯改掉了,如男女服饰分开,责令男人剃头等.另一方面,随着土家族与其他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土家人也在不断改变着古风旧俗.然而,体现土家族主要特征的一些风俗习惯,在龙山、永顺、保靖和古丈等县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还较为系统、明鲜地保存着.下而就湘西土家族主要的风俗习惯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橘颂>是屈原早期作品.在诗中,屈原借对橘树的赞美,清醒地勾勒出自己叛逆性格三个方面的基因楚民族长期与中原民族抗衡而形成的叛逆性格;屈氏家族在楚王室中因宗支疏远而备受排挤的抗争精神;追求内在品德的完美,不愿融众从俗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19.
萧洪恩著《土家族哲学通史》,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土家族哲学通史著作,体现了一位土家族学者对本民族的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的探索,具有自己的特色与方法。这部著作的问世,不仅对于土家族的精神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也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内土家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涉及土家族族源与形成年代、哲学与宗教、政治与军事、旅游与区域经济、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社会文化与习俗、民族医药和民族体育等内容.本文试就十年国内土家族研究做一总结,以促进国内土家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