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BC消费态度理论,将直播带货型网红个人特质分为专业性、可信性、互动性和吸引力,构建直播带货型网红特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研究模型,研究网红特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和目的性购买的影响机理。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和Amos 24.0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性态度在直播带货型网红的专业性、互动性和吸引力与消费者目的性购买和冲动性购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消费者情感性态度在网红的专业性、互动性与目的性购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冷酷无情特质与暴力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犯在该特质上的差异性,研究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和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310名青少年暴力犯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冲动性暴力与预谋性暴力之间的显著相关后,冷酷无情特质总分以及下含的"麻木"维度对预谋性暴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层面维度"无情"对冲动性暴力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冲动性、预谋性青少年暴力犯在冷酷无情特质、麻木和无情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冷酷无情特质能够预测严重的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并且为两类青少年暴力犯进行分类矫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情境投射与普通问卷相结合的多样化研究方法,探讨冲动性购买负面后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归因的消费者受影响程度是否不同。结果表明,如果第一次冲动性购买行为带来负面后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消费者的购买冲动性和认知评价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他们往往降低自身的购买冲动性,倾向于不再购买,并且对下一次购买具有负面的认知评价。同时,不同归因的消费者对再次冲动性购买的认知评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关于成瘾,有两大主导理论:意志模型与疾病模型。成瘾可以从意志角度出发去解释,然而,成瘾者大脑进程的受损削弱了其意志的决定性力量,这就使得意志不能恰当地对行为实施作用,因此需要其他形式的诱因去帮助成瘾者强化他们的意志,以使意志足以影响其行为的层面。借用亚里士多德对能动性问题以及自发性行为问题的看法,可将成瘾视为意志薄弱的一种形式,但成瘾行为确实改变了大脑的回馈系统,这会影响个体心理需求和思维活动的实行。这样的观点既是对上述两个模型的整合,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对待成瘾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毒服刑人员人格特征、冲动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量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对220名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吸毒服刑人员施测。结果:人口变量学统计结果显示84.7%的被试者表示第一次吸食毒品的来源为朋友处,76.1%的被试者表示第一次吸食毒品种类为冰毒,68.9%的被试者表示吸毒的主要原因来自交际圈;攻击行为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认知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两个维度均与外向性、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冲动性人格与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运动冲动性、神经质和认知冲动性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宜人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青少年上网成瘾量表对青少年上网成瘾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上网成瘾者在神经质和宜人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上网成瘾者,在责任心和外倾性上显著低于非上网成瘾者,在开放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特质各因子对上网成瘾行为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且神经质和宜人性与上网成瘾成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和责任心与上网成瘾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零售店顾客冲动性购买行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零售店顾客冲动性购买行为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所重视。研究顾客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影响顾客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冲动性购买对零售商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零售商有效把握顾客冲动性购买所带来的商机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情景模拟法与问卷法,对网上满额促销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上满减促销比满返促销和满赠促销更能刺激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冲动性购买倾向直接影响冲动购买行为,高冲动购买倾向的消费者面对满减促销时更易产生冲动性购买,而低冲动购买倾向的消费者面对不同满额促销产生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没有差异,不同冲动性购买倾向的消费者对满额额度的选择不同。最后对网络店家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瘾行为是行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成瘾是人类活动中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一种行为模式,吸毒成瘾是一种典型的物质依赖。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成瘾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成瘾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彼此都发现成瘾者的自控性比较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复杂性表现为其既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可能接受内部因素的作用.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认为产品、个人及心理、营销刺激和购物情景是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个人及心理的影响是内因,在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产品、营销刺激、购物情景是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作用于消费者,由此提出了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使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得克萨斯社会性行为调查问卷,对5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9.8%报告感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IAD)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性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不仅在某些人格特质上有差异,而且在自我价值感的客观评价和社交能力上与一般上网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交信心、社交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社会退缩方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服刑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冲动特质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偏向于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以及惩罚、严厉等,而给予的温暖和理解不够;从冲动特质水平来看,男性服刑人员高于女性服刑人员,非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服刑人员高于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冲动性人格特质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均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应用LISREL8.8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发现,顾客绑定策略对情绪、顾客绑定策略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以及情绪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均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情绪在顾客绑定策略与消费者冲动性购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文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概念、判定标准以及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议对网络成瘾者通过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提出了一些预防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系列抢购事件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冲动性消费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基于调节导向理论提出突发事件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基本发生机制.文章提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消费者过于注重自我保护,在突发事件情境下往往会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以当前防御调节导向取代长期提升调节导向成为主导调节导向从而引发冲动购买,同时外控型人格特质则进一步加剧了冲动购买行为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6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和孤独感相关显著,特质孤独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危害性入手,简述了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定义 、类型、原因及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因素,并主要从心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这几个角度深刻剖析网络成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以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主导,社会各方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文化、医学、道德、教育 、经济等各种手段来综合探究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个人、教育者、家庭、学校、社会五位一 体解决网络成瘾的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占领网络阵地具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冒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围绕感觉寻求与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感觉寻求的生理机制、感觉寻求与冲动性的关系、感觉寻求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感觉寻求者危险评估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介绍,在总结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调查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自编青少年上网状况调查问卷对辽宁省某市4所中学的701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索初高中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状况。研究发现,辽宁省初高中学生网瘾的比例为6.3%,男生与女生在网络成瘾率上呈显著差异(X2=4.667,P<0.05);网络成瘾状况总体变化趋势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呈逐级下降趋势;学校类型对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多数中学生网龄为4年以上,成瘾者与未成瘾者的每日上网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自我肯定的潜在机制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肯定为何能减少个体对威胁的防御反应,它在何种情境下有效,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自我肯定减少防御反应可能是以自尊、自我概念、情绪或其它因素为中介,而认知加工的研究表明,它可能在信息加工的多个阶段起作用。一些因素制约自我肯定的运作及效能,包括肯定方式及内容、事件与个体的相关度、引入自我肯定的时机、个体受到肯定的领域和情境中态度客观的标准。未来需要整合认知加工与中介因素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影响因素与机制之间的关系,并考虑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