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代新疆建省后的田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赋制度是清代新疆赋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考察近代新疆建省到清朝灭亡这一时期的田赋制度 ,力图清晰勾勒此间新疆田赋制度所包含的田制、税则税率、征收形式、耗羡、征收管理、定额收入等基本情况、变化及特点 ,以便进一步研究清代田赋制度与财政及社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代后期,中国乡村普遍存在极高的赋税,山西的情况尤其如此。1927-1937年期间,正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重要时期。此间,山西农村社会一方面承受着阎锡山"村制"改革之重,一方面又遭受着军阀战争的骚扰,田赋负担十分沉重。同时,山西乡村也面临着同全国其它大多数乡村同样的情况,如赋税在行业和城乡间征收的极端不平等,财政上的中央集权对农村赋税的深刻影响,近代以来的自治运动所导致的地方财政支出的不断膨胀,田赋征收人员的舞弊及地方公务人员的贪腐等,造成这一时期山西农村社会严重的田赋负担问题。作为了解近代山西乡村社会的一个窗口,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政府统计的田赋收入由约0.3亿两渐增至0.5亿两,而实际征收的田赋估计要增加1倍。与此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农业产值也有明显的增长,清末实际征收的田赋额尚不到农业产值的3%。从这一角度看,田赋负担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由于耕地占有不均,大量的农业剩余为封建地主所有。此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和人均农业产出的下降,晚清田赋实际负担水平较清代前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清朝政府通过从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丁银和地粮是清代赋税的基本内容。康熙的不加丁赋政策,首先使全国的丁银总额固定下来。雍正年间的摊丁入地,又利用地亩稳定性的特点,使得业已固定的丁银总额更易征足。由于地亩本身的增长变动不大,地丁合一实际上使得清代赋税正项征收总额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财政收入的组织功能上看,清代赋税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定额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甲午以前清政府外债数额小 ,借期短 ,朝廷东挪西借 ,尚能应付 ;庚子以前外债年偿还额达到 2 0 0 0万两 ,晚清财政处于失衡状态 ;庚子后外债的年偿还额达 4 0 0 0余万两 ,清廷财政不堪重负。晚清外债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最后导致经济残破和财政危机 ,加速了清王朝覆亡。  相似文献   

6.
汉代杂税具有双重作用。其具有的随意性、临时性与非制度化等特征,常使之成为吏治腐败的温床与聚敛苛政的代名词。然而,汉代杂税的积极作用也不可低估。这主要表现在:便于协调失衡的农工商各业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利于赋税体系的自身调整并为其安全运转提供保证,某些杂税的征收也符合我国古代社会赋税发展演进的方向;促使诸子,特别是儒、法、新道家经济管理思想的汇流与整合,使各家学说在增强各自生命力和适应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务为于治”,即为现实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理财”在宋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宋时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甚至繁荣程度空前,但是政府却一直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军国所资,咸出于租调”,北宋的田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半,所以政府对田赋的管理是财政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北宋政府对田赋的管理比较完备,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调整赋税来实现治理国家的目的,必须关注区域性、土地增减以及赋税执行人等变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赈捐指政府面对赈灾而举行的捐纳或捐输活动,是救灾中一种重要的筹款方式。清政府为筹集资金曾多次开办赈捐,尤其晚清,虽早已意识到政策的弊端,仍频繁开捐。赈捐对清代救灾、官僚制度、财政、社会风气等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赈捐是捐纳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捐纳制度的研究,赈捐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其个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经历了由里甲制到保甲制的演变。首先实行的是里甲制,以满足控制民户和征收赋税的需要;接着实行保甲制,以加强对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清朝对新疆州县地区统治的加强和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相似文献   

10.
海关总税务司和海关税款保管权的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关税款保管权一向掌握在清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手中资本主义各国为了保障不平等条约关于关税特权方面的规定,为了发展洋商在华的进出口贸易,垄断中国市场,曾经千方百计地夺取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关税征收权;但是不论从条约的规定或在实际工作中,在清代外籍税务司制度成立后的五十多年间,从没有取得海关税款的保管权。  相似文献   

11.
税收犯罪违反了国家税收法规,妨害了国家税收制度的正常执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巨大损失。税收犯罪的存在及其在一定阶段呈现的特点与国家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变化与健全与否密切联系。完善各项税收制度,提高税务征管效率,强化公民纳税意识,是防范和打击税收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推行“费改税”是必要的,意义是重大的,这已形成了共识。在“费改税”的试点实践中税制设计有两种方案一是改统筹提留制度为开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的方案;二是改统筹提留款为依附于农业税附加进行征收的方案。以上两种方案都有一些不足。在农村推行“费改税”,废除统筹提留制度,应当改革农业税制,调整农业税税率,实行规范化的农业税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是理论界亟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从缴费制改为征收社会保障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资金缺口大;社保基金欠缴严重,管理缺乏制约机制;缺乏立法保护,管理不够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入手,考察了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可行性,提出了"费改税"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清康熙和雍正时期采取的两项赋税改革即"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进行了剖析.认为两项措施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税收,并且在防止官吏贪污腐败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业务的属性与所得税的计征两方面,阐述了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是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列支的一项利润分配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归纳前人以及笔者新发现的共计四条有关唐代杂剧的材料 ,论证了唐代杂剧的四种基本形态 :歌舞戏、杂伎、博戏、谐戏。杂剧的这种最初形态 ,解释了宋代杂剧何以会有广窄之别的原因 :广义宋杂剧直承唐代杂剧的传统 ,包括歌舞戏与杂伎在内 ;窄义的宋杂剧专指滑稽剧 ,是宋代杂剧戏剧性因素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税种在政府间配置的不科学、不规范 ,不但影响了税种职能的充分发挥 ,而且成为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地方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瓶颈”,改革现行税种划分方法势在必行。分析了现行政府间税种配置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及国际经验出发 ,提出了中国政府税种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唐传奇的杂传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唐传奇起源的研究中,传奇和六朝杂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从历史的实际看,无论是从古代目录学的角度,还是从古代文章体式的角度,唐传奇实质上就是杂传,在文体上是传体.传奇主要是一种美学风格和表现手法,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新文体.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我国经济在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且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分析了我国目前在税收方面的缺位:尚未建立专门的生态税;整个税收体系中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税收优惠比较单一;生态税收规定力度不够且不健全,因而形成不了制衡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订现行税制内容,增设相配套的新的税种,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燃油税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节能问题成为燃眉之急;此外,在国内费改税的浪潮中,解决交通和车辆收费的混乱问题也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开征燃油税解决以上问题不失为一个良方,但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燃油税开征的困难重重,本文通过燃油税的国际比较探索我国开征燃油税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