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元 《城市》2005,(3):13-14
城市交通 西方主要大城市无一是以拓宽城市道路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对策的.北京的交通对策与西方城市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北京市的城市交通发展采取的是外延式发展模式,俗称"摊大饼".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层层推进,便于规划,城市交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即这种发展模式难以触及边缘,极易造成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反而达不到治理交通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西方主要大城市无一是以拓宽城市道路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对策的。北京的交通对策与西方城市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北京市的城市交通发展采取的是外延式发展模式,俗称“摊大饼”。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层层推进,便于规划,城市交通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即这种发展模式难以触及边缘,极易造成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反而达不到治理交通污染的目的。认为城市发展没有边缘的看法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现实相龃龉。罗马、柏林、伦敦、巴黎、东京等发达国家的大都市都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自然停止…  相似文献   

3.
城市既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又是经济、文化、科技、资本等各类要素集聚的载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城市时代。然而,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工作主要以"经济思维"为导向,忽略了城市的本源特征和发展规律,导致城市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本文认为,进入城市时代的城市,首先要转变城市发展观念,树立"城市思维","城市思维"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包含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空间思维、法治思维五个要点;其次,要践行"城市模式","城市模式"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方法论,要从"以物为本型"走向"以人为本型",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从"数量扩张型"走向"质量提升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从"资源依赖型"走向"创新驱动型",坚持推动创新型发展,从"各自为政型"走向"相互协作型",强化区域统筹引导,从"粗放式管理型"走向"精细化管理型",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未来,城市工作应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用"城市思维"和"城市模式"规划建设城市,解决城市问题,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诸多中小旅游城市提出"城市景区化"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针对该现象,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研究,归纳出"城市景区化"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城市景区化"的主要问题。根据"城市景区化"目标,城市将建设成为景区,城市与景区融合,城市规划将结合旅游规划内容,为"城市景区化"提供空间载体。"城市景区化"规划策略:首先与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各项规划衔接,融入"城市景区化"发展理念;其次,城市规划内容从城市功能布局、旅游设施布点、城市文化传承,城市交通组织等4个方面体现"城市景区化";最后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为例,说明策略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逢宝 《城市》2012,(12):62-6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交通机动化的联动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以交通拥堵为表征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城市病",正在由中国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蔓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城市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及智能交通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时代,为广州郊区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动力,以地铁交通为导向,以站点为核心,建立郊区型综合体成为了郊区发展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对土地的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将城市的多种职能整合在一起,而与城市交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体。这种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形成的城市综合体,不但改善了人们出行环境,而且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可以说,这种“地铁+城市综合体”模式是增进城郊联系,促进郊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交通问题逐步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城市交通发展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规划及社会等诸多学科,综合多种系统科学方法有效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推进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城市空间结构是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之  相似文献   

8.
陈芳 《科学发展》2012,(10):80-83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发展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居住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居住分异"现象,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空间分化甚至相互隔离的状况,给社会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混合居住是目前解决居住分异的一种重要途径。混合居住模式以消除居民的社会差异为住宅建设的社会意义和目标,是解决不同社会阶层隔离、促进不同居民交往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0.
高薇 《城市》2002,(3):33-35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也将发生变革。当前,世界各国比较流行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企业家化城市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城市政府以企业家的角色来管理城市、治理城市,把整个城市作为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发挥最大效用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涵盖了城市经营的理念和本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文辉率上海城市交通代表团,对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韩国首尔以及新加坡的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考察。访问期间,代表团拜访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名古屋市政府,会晤了大阪市交通局、首尔交通局和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参观了部分重点企业。为上海公共交通迎接2010年世博会和跻身亚洲先进行列,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考察期间,李文辉局长代表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与韩国首尔交通局张正愚局长签署了《有关城市交通发展与交流的谅解备忘录》;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杨雅镁局长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签约双方将在城市交通方面进行更密切、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以下撷取上海城市交通代表团此行中重点了解的国际大都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发展战略以及典型经验等内容,分上、下两部分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一百年,是汽车工业与城市化浪潮迅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扩张、居住的城郊化带来巨大的汽车需求,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汽车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模式,也使城郊得以更自由地拓展。当前,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呈现倍增扩大趋势,城市化地区迅速向郊区展开。在这些地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部分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进入了汽车私人消费阶段,这正是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进步相结合的表现。基于此,2004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等联合主办了首届“嘉定汽车论坛”,围绕“汽车与城市化”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总结国内城市交通规划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应按照国际主流概念交通规划来做。阐述国际主流交通规划的定义,并对其各组成模块内容、相互关系及所参与部门所扮角色进行分析,得出国际主流交通规划模式的优点,并针对我国城市按照这一模式开展交通规划研究提出所需注意事项。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和世界历史的视野,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亚洲与非洲间的印度洋,并将其喻为"亚非地中海",将其视作一片海洋空间、跨国空间,视作一个交流的十字路口和一座不同文明间的桥梁。而"亚非地中海"上那些进行商业流与资金流的港口和城市网络,则构成了经济霸权的矩阵,并在"全球本土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共存体现了相互竞争的同时性,地区和全球之间普世化和特殊化趋势的相互渗透。本文通过对《中等城市和城市网络》、《亚洲港口城市(公元1600-1800年)》、《亚洲的地中海》三部著作的阐述,详解了关于"亚非地中海"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堵塞,供水不足,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这是世界性的通病。怎掸冶疗城市通病?天津市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治理旧工业,一方面治理旧城市,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老工业城市的“病灶”在旧工业天津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从城市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城市交通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交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城市病之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和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导向为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并实现城市发展的内生转型,将贯穿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关键过程,并使得上海的城市功能面临扩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开放方式与开放界面变化的前提下,识别它给上海构建全球城市带来的主要机遇,提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展城市功能的内涵与路径,包括:依托要素流动的战略通道,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功能升级;通过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分工通道,加快上海科创中心的功能建设;凭借全球治理模式变革的制度通道,充实和扩展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18.
轨道网络化时代深圳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轨道网络化新时期,城市交通体现出新的特点,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以城市交通发展阶段为指导理论,分析新时期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提出以轨道为核心对公交、土地、道路、慢行系统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以确保一体化理念的落实。深圳的实践探索对于大规模集中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在未来的交通发展上,既要加快完善全球城市交通设施框架,还要瞄准全球城市交通发展最新动态,加快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一是提升全球交通网络联通能力;二是跳出市域范围,以提升全球城市区域承载力;三是应对气候变化,以提升绿色承载力;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五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翠琳 《城市》2012,(9):55-59
一、引言城市交通按运行方式可以分成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两种类型,其中地面交通方式又包括步行、自行车和私人机动车3种出行方式;地下交通方式以地铁为主。按交通工具的所有权类型可以分为公共交通方式和个体交通方式(见图1)。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来说,如何处理好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关系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本文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立场,选择按交通工具所有权的分类方法,分别分析了各国各地区城市采用的公共交通模式及个体交通模式。二、公共交通模式公共交通优先的模式适用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大、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公共交通模式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甚至在少量不发达地区都处于主导地位,适用范围广,是城市交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