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1990—2013年间安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城乡收入差距会因金融规模的扩大而缩小,因金融效率的提高而扩大。因此,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合理分配金融资源、注重金融多样性发展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河北省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二者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不是很显著.可以说,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人力资本增长是引起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并未带来人力资本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关系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城乡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平均旅游消费倾向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呈现负相关关系,并构成其单向格兰杰原因;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呈正相关关系,但平均旅游消费倾向为因,收入差距为果.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借鉴已有研究,以2004—2015年国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和旅游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用E-G两步协整检验法检验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用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来看,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2)文化产业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32%,并且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均为正向。因此,政府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时,应统筹考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推动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按照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滴流效应”假说,当前河北省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必然的经济现象,而且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会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大程度的发展,并最终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到合理水平。为验证这一观点能否解释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状况,论文选用《中国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1991年到2005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出了与假说相悖的结论,即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不能通过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有所缓解,而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阻隔才能使其缩小。  相似文献   

7.
用工业SO2排放量表示环境污染,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增长,借用计量软件Eviews5.0,对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在所考察的23年中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长期中二者之间存在误差修正机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源大省陕西省1990—2015年能源消费量数据,应用碳排放公式计算碳排放量,经平稳性检验,采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就陕西省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数量关系与运行特征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来看,陕西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两者间存在由经济增长到能源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使了能源碳排放的加剧。根据检验分析结果,为促进陕西省区域社会经济的平衡充分发展,给出陕西省实行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D在城乡之间的倾斜程度不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讨论了1981—2007年中国FAI向城镇而非农村的倾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投资向城镇的倾斜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如果转向倾斜农村会缩小收入差距,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滞后两年影响最显著。因此应早日加大向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97—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面板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江西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特征。长期内,江西省整体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带动效应,但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内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同时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尚无法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势;而江西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益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山东省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整体金融发展以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山东省的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是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从短期看,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为此,应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发展小额信贷,促进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竞争互补,以及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进一步流失等措施,引导金融业均衡发展,发挥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现象却日益严重,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程度缩小,而经济增长则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城市经济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之一。本文选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活用电量差距与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四个变量,基于我国1986—2011年的数据和VAR模型,揭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生活用电量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收入差距与生活用电量差距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生活用电量差距的缩小可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滞后性。最后提出我国在制定电力普遍服务政策的目标与实施标准时,应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社会目标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85-2011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的比较,发现陕西省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分别与陕西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由此不仅说明了陕西省经济增长不是导致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的Granger原因,也说明了单纯依靠降低经济增长来控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是行不通的,同时说明了通过增加能源消费来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整检验的中国能源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构建了中国能源需求的长期均衡模型,发现在1978~2008年期间,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以及能源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Granger因果检验的相关原理,利用湖南省1978年-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湖南省经济增长是金融相关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金融相关率变化并不是经济增长变化的Granger原因;湖南省金融业总产值的变化是湖南省金融相关率变化的原因,因此能对存贷款的变化产生影响。针对实证结果,给出湖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支持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运用安徽省1985—2009年数据,考察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在短期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在短期内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说这种负面影响逐渐消失,最终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为了探寻农地流转、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0—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农地流转和城镇化之间呈正向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都能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过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能促进农地流转,但却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从长期看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但却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镇化发展对农地流转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显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尽管长期看来在促进农地流转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城镇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农地流转和城镇化的影响也太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易于操作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省1978—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方法估测了消费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当前和未来四川省消费增长的就业弹性分别为0.166和0.10,并且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从短期来看,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前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短期内,政府主导型投资应向拉动消费和推动就业的产业倾斜;长期内,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发展方式应从政府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拉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