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冷战结束至今的十几年里,国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包括国际发展主题继续呈现和平与发展的态势。国际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过渡,世界经济不断向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也从原有的产业经济结构,向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实现历史跨越等。这些新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世界的每一国家和民族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其在未来的地位和作用前景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金融危机已过去四年,国际关系局势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迁,并为未来世界格局的大变革埋下了伏笔.当前国际格局总态势呈现出西方传统三强美、欧、日陷入长期困境,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艰难中“群体性崛起”的趋势.在此番旧有国际格局崩坏而新格局尚未完全成型的过渡时期,国际关系总体而言将在某种意义上出现“权力真空”状态,而其中美、欧、中三家各自的内政外交变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共同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走向.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外交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甚至变革.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 ,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由少数大国主宰国际社会的现象正在被被多数国家的共同参与所取代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意识普遍提高 ,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它们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平衡力量。所有这些 ,都有效地制约着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4.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无疑会对21世纪产生种种惯性式的影响。各个国家(地区)、区域性经济集团或区域性经济组织正在认真研究以怎样的方式进入21世纪,如何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准确把握21世纪初国际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些特征对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生产与分工、产业发展等各种经  相似文献   

5.
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阶级结构的变化便是这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推动阶级结构发生改变的诸多因素中 ,这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所确立的目标模式以及所推行的实际政策和具体操作方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今天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面貌可以概括为 :两大基本板块 (即“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二元格局 )、四个主要阶级 (即官僚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雇佣劳动阶级 )。无论是就种类还是就属性而言 ,这些社会集团时下都带有鲜明的转型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法国社区分析始于五十年代中后期。当时,法国一些社会学者注意到战后法国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组织讨论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差异。一九六○年,原“农村社会学研究”(现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研究所,GRS)首先提出用社区分析的方法研究农村社会的特征。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法国社区分析经历了一个从个案调查到综合考察、从农村社区到城乡社区综合分析、从了解社区特征到探讨社会变迁之多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回答国际社会对未来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疑问,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试图使人们相信,文明之间的对抗正是现在和未来世界格局的“最本质状态”。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全世界引起  相似文献   

8.
世界新技术革命使实践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人化自然”的不断扩大,使实践客体在形态、性质和效用上都更加有利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人化自然”的迅速扩展,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主要是环境受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面对这种情况,学术界和决策者都有一个认识过程,在社会发展战略上也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考察了实践客体的变化,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了较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对立统一看成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战争的爆发.传统模式的解读不仅忽略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深层构架的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而且也没看到该理论形成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脉络.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以“生产集中”这个“自在之物”为逻辑出发点,遵从了资本主义“自我运动”的始点:“生产集中”——“自我运动”发展的第一个否定:垄断资本主义对自由竞争的否定——“自我运动”的第二个否定:社会主义对垄断的否定的辩证法大框架,试图探求社会发展的规律,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的出路和未来.不仅如此,在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列宁自身思想的变化: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坚信——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和哲学唯物主义的质疑——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10.
2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历了一条坎坷曲折的复兴道路,从1924年起走出低谷,进入相对繁荣阶段;国际经济联系得到恢复与发展;国际贸易趋于增长,参加的主体增多;大规模的国际资本运动得以恢复,资本流向具有新的特点;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加强了经济联系。由于实力对比变化之影响,美英两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形成了新的经济“均势”。20年代世界经济虽然取得明显的进步,但仍有不少弱点,因而,这种进步是不稳定的,潜伏着危机风暴袭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美国行为主义政治科学研究以科学主义为特征,是适应关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实证主义在其它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其历史必然性。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在政治科学领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实证主义的兴起,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行为主义的盛行,以及60年代以后的后行为主义时代。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趋势与马克思首次将对于历史的研究变为科学具有一致性。美国行为主义政治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统一到分化,再到高度分化和高度统一相结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整体性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特征,但直到现在,对它一直缺乏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整体性特征,指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是有许多个首尾相连的近似“圆圈”的否定之否定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长过程,可以概括表述为螺旋式上升。正确理解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开端和终点,是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整体性特征的关键性环节。螺旋式上升表现为连续性、循环上升性和开放的周期性这样三个特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互不分离的一个整体;在这三大规律之中,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从整体上概括所有事物发展过程的“唯一的运动规律”,另外两个规律是它的某种部分。  相似文献   

13.
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每个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到否定,然后从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辩证否定观是当前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挥辩证的否定观的选择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功能,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和特征,必须正确回答三个问题,即:如何理解“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运动?如何看待“三个阶段、两次否定”的发展模式?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处于何种地位?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自己运动”、“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内容和基本特征;否定之否定规律不仅是辩证法的一大基本规律,而且是辩证法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总体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要对三个环节两度否定的理论取得共识,需作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辩证法学说史和现实世界的辩证本性两个方面作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肯定三个环节两度否定具有普适性,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普效性,同时明确这一规律在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三个环节两度否定的客观真理性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16.
元语否定作为一种标记否定,它的标记形式一般为由本句和义句构成的复句结构式。这与否定句辖域的宽泛性、焦点确定的单一性和存在的优先解读现象密切相关。元语否定因其否定的对象一般呈非显性状态而不属于优先解读的范围,那么在否定辖域内的诸多潜在解读中就需要通过附加义句的形式特别予以明示。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肯定与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在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全盘否定论 ,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不利 ,需要用辩证法关于肯定、否定关系的观点予以评论 ,以分清是非 ,推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否定形式多样,有部分否定、全部否定及双重否定之分;还有隐形否定及显形否定之分.在较深层次的英语学习阶段,学习者对一些较为复杂或特殊的结构产生不理解甚至曲解的现象.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没掌握否定的转移;二是没理解和掌握隐形否定的形式、含义及翻译方法.本文主要论及后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肯定否定两种不同内涵的区分,认为:从客体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推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混淆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肯定否定;根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的观点,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本文还探讨了作为社会规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如何影响主体对社会客体的肯定否定形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