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偏正词组能否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问题,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一九五六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规定,偏正词组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前面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只能划成定语,与主语和宾语处于同级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语法及部分大学现代汉语教材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有些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根本就不提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这个问题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教学中回避不了。有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宾语前置”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词序现象而予以重视的。但什么是“宾语前置”,各类语法著作及古汉语教材却表述得含混不清,或者没有表述。这就为语法教学带来一些疑问和矛盾。 什么是“宾语前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宾语”。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宾语:动词的一种连带成分……。”(74页)还是没有说清楚。这种“连带成份”,究竟指的是一种句子成分,还是一种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呢?请看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汉语中,己称代词“自”字比较常用。在一定的结构关系中,己称代词“自”主要表现为两种语法功能:一是在句子或词组中作主语;一是作宾语。当它作宾语时,往往置于动词前。一般的语法书对代词“白”的宾语前置现象很少论及,本文拟据先秦“自”字的有关材料,就这个问题作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都是为了适应中学语法教学,加强语言教育的需要拟订发表的。《暂拟》形成于1956年,《提要》发表于1984年。对《暂拟》进行修订、改正,建立《提要》,是为了“解决二十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主要缺点和问题,吸取近年来语法学界新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前进的新的系统,作为学校,主要是中学语法教学的依据。”这是为了  相似文献   

5.
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从1954年到1956年经过语法学界和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全国普通学校汉语教学中一致采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暂拟系统》的功绩是不应小视的。它是我国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汇集了各家语法研究成果,统一了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语法教学,被语文教师拥为语法教学的“共同纲领”,对普及语法知识,促进汉语规范化,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都起了很大作用。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于主语宾语的问题,各方面的语法工作者在1955年至1956年曾进行过讨论。中国语文杂志社在1956年12月还出版了一本《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在这次讨论中,各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有过交流和争论。这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但“后来就渐渐冷下来了。有的同志甚至有问题太复杂,只好不了了之的想法,并  相似文献   

7.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问世已经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来,无论是语法教学还是语法研究,“暂拟系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语法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语法教师,对这个“暂拟系统”比较熟悉。因此,大家热切地期望“暂拟系统”存在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使这个“暂拟系统”日趋完善,对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暂拟系统”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析句方法上。下边谈谈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原是初中《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随后,小学语文课本采用它,多数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也采用它。在一个时期内,它事实上成了大中小学教学语法系统。暂拟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是“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的,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见解。暂拟系统是有功绩的。这集中表现在提高人们对语法的作用的认识,普及语法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水平,发展语法科学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作为教学语法系统,同它以前的学校语法相比,它是具有优越性的。比如,它  相似文献   

9.
古今汉语的句子,是由句子成分按照一定语法关系表达次序结构而成的。古今汉语句子成分基本相同。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战》)这段话中“十年春”是时间状语。“齐师伐我。”包括了定语、主语、谓语、宾语。“公将战”“曹刿请见”分别包括了主语、谓语、宾语。“其乡人曰”包括了定语、主语、谓语。“肉食者谋之”包括了主语、谓语、宾语。“又何间焉”是省略句,包括了状语、谓  相似文献   

10.
0.0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如“知道”、“承认”、“建议”、“说”等,能以主谓短语为宾语,如: ①郑,你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奴隶? (《巴金选集·上》第96页) ②人家搂钱,我挨骂,你说我冤枉不冤枉! (老舍:《龙须沟》) 本文主要探讨这类动词的语法特点。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类动词记为pv,其宾语——主谓短语称为小句。  相似文献   

11.
例①:种他几亩试验田。例②:写他几十张纸。例③:搞他一个一清二楚。例④:喝他个痛快。上述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称这种格式中的“他”为虚假宾语。“他”为什么是虚假宾语?“他”作虚假宾语的作用何在?一般的语法书中极少提及。其实,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他”为什么是虚假宾语?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确定有关宾语的定义。黄伯荣认为,“宾语是述语的后置成分或连带成分,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试用提要》)已于今年初问世。这是继1956年《暂拟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暂拟系统》)制定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和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把”字有表示前置宾语的作用,“把”字句是“倒装句”、“变式句”。——初中《汉语》这样讲,一些语法论著也这样说,似乎已成定论。其实,这个提法有问题,值得商榷。 (一)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只能有一种,但是,语法教学体系可以有几种。无论哪种语法教学体系,都必须反映这种语言的现实,符合这种语言的内部规律,必须便于人们学习和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句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法体系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在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讨论中,人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在句子的分析方法上。对《暂拟》所采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全盘肯定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肯定否定兼者有之。经过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下简称《说明和要点》终于诞生了。它是未来的《教学语法试行方案(普通教育阶段适用)》(以下简称《试行方案》)的基本依据。《说明和要点》吸取了前一阶段讨论中的一些好意见,吸取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新的研究成果,在《暂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后,关于现代汉语句子的分析,一般语法著作和教师课堂讲授大都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一九五六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六大成分”、“找中心词”的体系,有助于巩固这一倾向。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一些语法学者也在尝试着新的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或称二分法。一九五二年,《中国语文》月刊上发表的《语法讲话》(后经修订,改名《现代汉  相似文献   

16.
动结式述补短语带宾语的情况探析伍和忠一、题外话与“题内”话1、动结式述补短语的语法性质,学术界的共识是,相当于一个动词,可带“了”或“过”,往往可以带宾语。“相当于一个动词”,毕竟不是一个动词。一是“级别”有高低;二是语法特征不同,动词可带“着”(听...  相似文献   

17.
1 从提取主干到全面分析 1.1《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系统》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讨论《提要》析句法的改革和创新,不能不从《暂拟系统》的析句法谈起。《暂拟系统》分析句法结构,用的是主干成分分析法,只是于“六大成分”之外添加个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相似文献   

18.
“动宾动词 宾语”结构,是汉语里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由汉语动词的“原型结构”通过句法成分的“移位”所造成。句法成分的“移位”带来动宾动词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其可以再跟上一个受事宾语。这种结构本身的诸多特点以及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和根基,是“动宾动词 宾语”得以普遍使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法一向都把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当作句子成分来对待的,比如50年代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有六大成分之说。 我们觉得,把它们统称之为“结构成分”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结构成分”既可用来表示短语中的成分,又可以用来表示合成词内的成分,扩展开来,是不是也可适用于复句,甚至句群内的结构单位呢?恐怕也未必不可以。比如吴启主、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构件”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一版)就有主句、谓句、补句、衬句等等的称说。如果真能这样把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成分称谓统一起来,汉语各级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所谓的形式动词的带宾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结果并不支持很多已有文献的结论,“形式动词”不是“只能带动词宾语的动词”。形式动词的名称既不准确,又有歧解。目前通用的词类分类的方法是一种典型分布分类法,文章提出可以采用语法区别性特征的方法来对语法单位的语法属性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