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3月1日下午,徐景安先生与茅于轼先生就人的终极追求与伦理体系的出发点、道德的起源与道德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幸福最大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对话刊布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原罪论·自由意志·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基督教原罪论为话由,对其中蕴含的自由意志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从自由意志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础的观点出发,比较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指出重构现代道德不仅需要唤醒人们的自由意志,而且还需要知识和理性.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视角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道德成本的利益权衡及道德补偿激励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四、道德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由科学本性所决定的精神传统.科学精神超越知识层次,而带有价值和规范的意义,从而进入了道德和伦理领域.科学精神以人格化的形式体现于科学家群体之中,历来被视为最宝贵的道德资源和推动道德发展的重要动力.求知、求真、求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环境道德:基础·机制·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道德调节机制包括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 ,两者都具有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环境道德调节是种低成本的调节方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和制度失灵 ,保障了环境法规实施的有效性。现代社会需要培育环境道德 ,这不仅是道德自身的丰富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生活中,道德生活最具国家性和民族性,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要特别关注道德生活和伦理传统的联系.中华民族具有重视道德及其教育的传统,形成了一个丰富完整、深入浅出的道德话语系统.但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道德话语却严重缺失.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道德建设应该注重把儒家人生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拓展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合理要素,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微观个人道德和心理结构,开创我国文化和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宗教道德·道德·人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敏 《齐鲁学刊》2006,3(6):121-12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又在社会关系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过渡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 道德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提高文化修养。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族繁多而凝聚力极强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原因。中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生活在中国大地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人共同缔造的,是以汉文化为主体、各少数民族文化相映成辉的瑰宝,它在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军事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道德伦理学等诸方面都有为世界各国叹为观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道德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和个性。  相似文献   

9.
著名社会历史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世瑜先生于2010年12月29日上午7时30分因病不幸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谨撰此文,概要评述先生的学术生涯,缅怀先生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0.
方东美先生(1899—1977)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他的生命哲学系统中,特重生命精神境界之建构。其境界说,不同于冯友兰、宗白华、唐君毅,而有自己的特色。简言之,方先生境界说是艺术、道德、宗教三重境界的层层升华、贯通互动。在方东美的两篇重要论文《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与《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中,方先生提出了他的形上人之精神人格超升的三重境界说,把超越于自然人的形上人之生命精神分为艺术天地、道德宇宙、宗教境界三重,层层提升,上下回向,生命精神贯注其间,通达顺畅,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设定性存在范畴寻求道德责任与义务的客观依据,并进而寻求价值判断的真理性基础.本文认为人是设定性存在.设定性存在是关于人在社会中的存在及其角色要求,它内涵着人的权利、责任、义务,规定了人的存在目的性,确定了人的价值内容.设定性存在的目的性使得从存在能够推论出价值,善是可以被规定的.设定性存在的客观性,又决定了由其出发的道德价值判断的真理性可能.  相似文献   

12.
杨静 《优雅》2013,(10)
8月28日,天梭登陆广州,以一枚搭载革命性机械动力80机芯的杰作——天梭豪致系列自动机械腕表,展开品牌160年创新传承的长卷.天梭全球形象大使黄晓明先生现身广州广百中怡百货,与天梭中国区副总裁王颖女士、广州市广百百货天河中怡店总经理温超仪先生、广州市铭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永成先生,为庆贺天梭160周年华诞的同时,也为天梭豪致系列自动机械腕表华丽揭幕. 这次活动以一场别出心裁的展览来追寻品牌执著而创新的时光轨迹,来自天梭瑞士博物馆的珍贵古董表以及代表天梭最新创新成果的时计佳作悉数亮相,于耀眼的灯光下闪烁着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舍勒的伦理学奠基旨在寻求对道德标准和道德起源这两个元伦理学问题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促成了一种"目的论的直观主义"立场.在道德标准问题上,舍勒不仅批判了一般目的论而且还指出康德义务论对前者的批判也必须建立在一种质料价值之中,为此舍勒区分目的和目标概念,并说明了从意欲到追求再到追求目标的关联过程,进而指出追求目标也奠基于价值之中,如此证成一门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在道德起源问题上,舍勒肯定康德心向伦理学对成效伦理学的批判,但指出道德心向也只是道德行动的一个环节而已,前者必须奠基于后者.在后者的分析之中,舍勒说明了道德价值对道德起源的奠基作用.舍勒伦理学奠基其实是要在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唯理论的)道德绝对主义的时候,建立起一门既具有质料多样性又具有价值先天性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惠雁冰 《人文杂志》2007,(4):110-117
在抗美援朝文学中,朝鲜叙事常常作为一种"次叙事"的形式充当志愿军英雄主义叙事与国际主义叙事的阐释客体,但同样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这种叙事具体体现为复合性的叙事视角,以女性为主体的叙事镜像,以及叙事伦理上的道德偏向主义倾向等。其中,"朝鲜"这个语词在政治、文化、地理、审美等意义方面的多重性决定了叙事视角的复合性特征;朝鲜"老妇、青妇、女孩"的女性形象系列分明对应着志愿军心中"母亲、妻子(或姊妹)、女儿"的生活记忆与亲缘期待;道德偏向的精神实质是道德秩序的等级性、主体道德实施的优越性与道德确立标准的私人性。对抗美援朝文学中"朝鲜叙事"的重新清理,不仅具有"回归历史现场"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学史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冰 《齐鲁学刊》2023,(6):56-64
道德个体功能与道德社会功能相对,是指道德对个体所产生的作用或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发展阶段,道德个体功能的性质和发挥的程度亦有所不同。随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道德个体功能在日益凸显的同时,也因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的目标、内容、方式的不同,而内含导向功能、咨商功能、享用功能。导向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引导和指向,咨商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困惑的开悟和化解,享用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境界的指引和提升。三种功能虽各有相对独立的场域,但亦相互交错、并行不悖,共同构成道德个体的整体功能,助力新时代个体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国之魂在德.道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道德教育和建设可以使人性得到升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将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以德治国"的内涵.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表率.  相似文献   

17.
人性·信仰·道德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东岳论丛》2004,25(5):201-202
人性、信仰、道德各自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三者之间同时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变迁的特定历史时期 ,人性、信仰、道德 ,构成社会整合的新机制 ,协同法律形态的社会整合机制发挥重大的社会控制力 ,提高社会的一体化水平 ,促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牟宗三对荀子判法的先扬后抑,十分引人注目.这既反映了荀子思想本身的复杂性,也体现了牟先生哲学道路的转进,更透露了在思考中国文化现代性问题时所遭遇到的困境.本文认为,一、牟宗三前后期对道德与知识、中国与西方等方面关系的不同论述,有着某种自我建构-解构的循环功能;二、前期对荀子认识论的重视等,能够部分解除后期智的直觉的道德形上学的意识形态遮蔽性;三、客观精神的建构,在保证儒家能够针对中国人的生存现状而言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儒学的存在论意义也应该奠基于此.  相似文献   

19.
在孙犁的作家修养论中,"道德"是作家修养的第一要义,是作家的为文之道,以传统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理想"的两个层面——人文理想与政治理想——分别代表了对孙犁影响颇深的五四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对作家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作家创作的灵魂,与对作家的道德要求互为补充;"热诚"是作家创作的动力,是保证作家高尚修养能够提升作品格调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才能实现人格与文格的统一,达到孙犁所倡导的作家修养与文学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学贯中外的季羡林先生蔡德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被用来表达对道德崇高的人的一种仰慕之情。但这两句诗用在当代社会科学界泰斗季羡林光生身上,则不能这样单一,因为先生不仅道德使人仰慕,学术文章同样也使人仰慕。在他身上,道德和文章是融为一体的。仅从先生本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