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晁阳 《现代妇女》2014,(11):257-25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原则,也是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中国思想政治领域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视域中,把握改革开放进程中三个时代课题,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的关系,进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王雷  赵宾宾 《现代交际》2011,(12):124-12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形成过程进行了论述,它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地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本文就此做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就是在不照搬他国模式的前提下,借鉴性的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之路。与西方政治的是一条增量改革的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政治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法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的发展探讨,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的重要实践。它是对人类政治法律文明的结合、概括和重新认识的过程。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和人类政治法律发展得到统一协调发展,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框架进行研究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解决了具体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功形成拯救了出现衰亡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探索马克思主义进程下的产物,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晶。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本文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入手,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杨军 《职业时空》2010,6(7):123-125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表明,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首要思想前提。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宪东  林绍玲 《职业时空》2009,5(5):120-12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本文从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及其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侯辰龙 《现代交际》2012,(5):103+102
政治文化属于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能够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增强民众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加强政治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是不同的性质的理论体系,两者在理论渊源、指导思想、哲学基础的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质的不同。我们要划清二者的界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王春霞  王洪稷 《现代妇女》2014,(11):119-119
本文主要从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这三种模式所主张的观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效率与平等观在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分配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深刻理解"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判断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遵循和践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构建的。但追根溯源,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尤其是毛泽东本人,对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作出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理论观点。这些思想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一路一带"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是新时代对党、政府的殷切期望。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方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切实做好社会各方面的建设,进而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这一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探索,为其他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外在因素影响,对于中国会计,是否存在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一直是媒体争相讨论的问题。想要寻找会计中国特色的存在,必须从会计的环境中找寻其中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会计中国特色问题提出思考,并简要分析了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