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狠抓农业投入,渠道已经开通,忽视农业基础地位的现象正在得到改进。但是,冷静地分析农业资金投入的现状,可以看到,农业资金的投入仍然存在一些掣肘因素,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而拿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则显然是当前迫切的任务。(一) 问题之一:农贷的“农转非”阻碍着资金倾斜的实现农贷的“农转非”是指将用于农业的资金转到非农业用途方面。1989年来,由于实行了农贷倾斜政策,农业贷款增加得很快。但是,农贷的“农转非”则严重阻碍了资金向农业的倾斜。有的所社1989年发放的农业贷款中,500元以上的大额贷款占60%以上,而其中近  相似文献   

2.
张颖 《唐都学刊》2010,26(3):96-98
抗日时期,难民大量内迁西北为垦荒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西北又有大量的生熟荒地。在国民政府和西北各省地方政府的积极组织和领导下,垦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难民的西北垦荒,在充分肯定其成绩和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具有的战时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问题严重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回族所施行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主张回汉各民族平等;允许回族有自治的权利;帮助回族发展经济、文化,尊重回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的自由;团结回族的抗日统战政策;建立回族的武装和军队等。同时,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回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2)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初期,东北军民各界以及山林队伍的爱国抗日武装之统称。中共"左倾"路线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联合存在影响,但其收编其他武装的能力很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关心和支持的。此外,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人数规模和战绩的叙述不宜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民国时期北平西北郊区的农村为考察对象,其范围在距北平城墙20里以内,也就是今天海淀区西北二至五环之间的区域,例如北面的清河、西面的四季青、西北的昆明湖下游流域。文章综合参照当时的社会调查和报刊、档案,从郊区民众的角度解读郊区型农业。这种农业形态打破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农业,是农民创收的途径之一。一方面满足了北京城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增强了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但是,郊区型农业在民国时期并未得到发展。在战乱不断的历史环境下,农业成为各时期政府竞相搜刮的对象和饥民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6.
金颖 《日本研究》2009,(4):81-84
近代东北水田农业开发时期正是日本吞并朝鲜,不断加深对东北的侵略势力与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日本依仗其国家强势,在农业领域中重点投资经营水田农业,构筑在东北日本人粮食的生产与供应基地,并欲利用散居在东北各地主要从事水田农业生产的朝鲜移民扩大其侵略权益,以致水田农业部门成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我国史学界尚未有从东北水田农业这一微观角度深入细致地论述日本侵略势力的渗透及东北地方政府的抵制对策之研究成果,与近代东北地区有很深关连的韩国、日本史学界则普遍存在贬低东北地方政府在促进东北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倾向。本论文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具体而深刻地揭示近代东北全体官民全面一致抗日的真实画卷,揭穿日本推行其“满蒙政策”的险恶用心和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年,关中经济濒于崩溃。为备边西北和迅速完成统一战争,朱元璋在关中地区实行“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的政策。本文主要论述了明初关中水利的兴修及其对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土地私有化与农业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私有化是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切入点 ,也是俄罗斯变革土地所有制关系 ,在农村全面实行私有制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前总统叶利钦还是现任总统普京 ,都倾注全力推进土地私有化进程。土地私有化不仅引起土地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变革 ,而且客观上也要求俄罗斯对农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本文依据相关资料 ,首先对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土地私有化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俄农业改革和土地私有化所带来的正负效应 ;继而阐述了俄罗斯基于农业改革和土地私有化的现实问题而对农业政策所做的调整 ;最后得出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9.
日据台湾时期,大批台湾学生竞相赴日留学,至抗战胜利之际,其总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形成一个人数不菲的留日学生群体。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留日学生,并召回大批台湾学生,将其分送至台湾或大陆相应学校续学;对于尚未返台者,给予一定补助,然此补助直至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才实施,且附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感召包括台籍学生在内的留日学生回国,并无条件发放救济金资助其完成学业。部分台湾留日学生在民族大义和统一大业面前做出理性选择,成为抗日运动先锋或祖国统一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10.
徐琳 《社科纵横》2007,22(11):128-130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以建设与抗战并重。金融是全国经济的核心,在实行战时经济金融政策的过程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四联总处下属行局之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金融体系中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利用四联总处、邮政储金汇业局等机构的文件资料,深入分析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金融体系中的经营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实施战时金融统制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邮政储蓄在战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满明俊  周民良 《创新》2013,(3):16-19
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理论思考及其四种模式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应该突破以单一客户贷款为主的传统模式,以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特征为导向,发挥金融机构的技术、网络、管理优势,开展依托农业经营主体间、产业间的联动关系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兼顾金融服务的效率性和普惠性,也有利于形成具有自我循环功能的良性资金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简论先秦时期的重农思想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安和 《唐都学刊》2006,22(4):82-8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传统的重农思想。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就已经发生并不断发展。三代时期,圣贤君主无不重视农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李悝、商鞅、管子等的重农思想及重农措施,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总结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行"绿色GDP"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GDP是由科学发展观所催生的核算体系,它的建立将对我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产生重大影响,使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测度更重视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的有机结合。推行"绿色GDP"制度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然而,鉴于目前推行绿色GDP既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亦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应确立以"绿色GDP"为基础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统领下的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搭建"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公众参与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问题 ,其农业思想内容深刻而丰富。江泽民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基础上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一是在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二是在农业和农村具体工作思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偏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偏向指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纠正城市偏向应采取的举措为:政府应改变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给予农民和农村合理的信贷支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莉  耿占军 《唐都学刊》2011,27(5):88-92
民国时期镇原县粮食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规模的大小在地方志文献和档案资料。民国时期镇原县粮食作物的种类丰富、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之以各种杂粮,属于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区域类型。通过研究,可以对该地区建设新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横县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也初具规模,但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未来几年,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创新为平台,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强龙头,做大基地,推进"银、政、企、农"四位一体,加快发展横县农业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新崛起的旅游品种,它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相融合,对于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竞争力,都大有好处。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旅游,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的农业旅游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应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将农业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日程。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use a Markov-switching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o analyse the 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 between interbank and retail bank rates in the Euro area.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monthly data for the period 2003–2011, show that during periods of financial distress bank lending rates to both households and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show a reduction of their degree of pass-through from the money market rate. Significant sectoral heterogeneities characteris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impulses, with rates on loans to non-financial firms being mo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interbank rate than loans to households, both in times of high volatility and in normal marke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a variety of institutional and market variables influence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interest rates that credit unions charge on loan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behavior of loan interest rates using nationwide credit union data for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9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is sample of more than 6,700 individual credit unions corroborate earlier research indicating that credit union competition tends to suppress loan rates and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exist at thes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contrast to prior studies, however, credit unions with higher net worth ratios are found to charge higher interest rates on lo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