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大革命时期在中共党内不仅有严重的右倾思想,而且也存在着“左”倾思想。其突出表现为对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混淆;其核心内容是以反对资产阶级为基本特征的阶级斗争思想。“左”倾思想起始于中共“四大”,强化于五卅运动,后经近一年的沉寂,全面回潮子1927年大革命的后期。在中共党内,瞿秋白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究其产生的思想原因,除了受共产国际决议、指示影响外,主要是中共对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阶级斗争等问题的理解有误或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2.
1920年前后,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了退潮的现象,由苏俄指导下的共产国际开始把注意力从西方转向东方。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在共产国际的“二大”上,列宁提出并制定了民族殖民地的革命理论和策略,要在远东寻找同盟者,建立国际反帝统一战线,以与西方相抗衡。维经斯基与马林来华,都负有这个使命。当时苏俄认为中国可以合作的人物是吴佩孚,不是孙中山。维经斯基来中国,无意中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始终被视为国民党的附庸。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俄罗斯新公布的联共 (布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档案资料 ,对向忠发于 192 8年 2月在莫斯科分别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九次全会主席团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写的两封信进行述评。该信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 ,对研究中共党史、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向忠发在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原因都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 ,弄清向忠发通过两封信向共产国际反映中共“党内分裂问题”是不真实的和诬告陷害中共主要领导人是他别有用心的。进而 ,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他是中共党史上很不光彩的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史研究的进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影响和推动有目共睹。这种影响和推动,一方面在于它开拓了深入发掘中共历史档案文献资料的一条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为推进历史包袱沉重的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崭新视角。许多中共党史问题的突破,就是得益于此。但人们或许还很少意识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有助于厘清1919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这一国际革命组织存在期间中共与莫斯科鲜为人知的各种复杂关系,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众多中共党史学者提供了一条全面研究和深入思考中共与莫斯科关系的历史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去思考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来自莫斯科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实始终存在,它并不会因为共产国际的解散就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5.
1927年4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使大革命遭受惨痛的失败。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很多,而共产国际的影响则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过去的某些党史教材颇多回避。其实,当时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缺乏革命理论和革命经验;另一方面又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必须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党IA]路线的正确与否。斗争的成功与挫折,都同共产国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不能一概归之于中共的领导。作为曾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过许多帮助,对中国革命进行过许多正确指导的共产国际及其代表也有一些错…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共产国际有支持中国革命的一面,由于高度集中制发展到又有“不准革命”的一面。本文不讨论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只阐述他们干扰中国革命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遵循“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①的原则,也就  相似文献   

7.
中共六大党章的浓厚国际色彩,在中共历次修改并通过的党章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共产国际的组织原则;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由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因而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最大;共产国际政策的全面"左"倾;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原因的错误分析;八七会议后,中共领导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的分歧。中共六大党章的浓厚国际色彩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乃至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一位使华的苏俄代表,维经斯基成功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他借助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社、成立革命局、成立书报中心报道十月革命及苏俄建设情况,出版、译介、印刷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为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知识分子、学生、工人中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1927年以后的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徐光寿1924—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由服从逐步转变为怀疑、抵制甚至对抗。他先是拒绝赴苏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并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提出“中国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  相似文献   

10.
马林与陈独秀的关系述略荆忠湘马林和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第一个正式代表到中国以后,其与陈独秀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代表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初期的关系,并且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林于19...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基本上是错误的,对我们中国党影响最大.”“共产国际中期对中国党的指导是有很大错误的.中国党在这个时期犯了那么多的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了那么大的损失,我们中国人当然要负责,但与共产国际有很大关系.”这个时期中国党犯的错误集中表现在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并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本文着重探讨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20年4月至1921年1月,魏金斯基受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的派遣,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期间,魏金斯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两大贡献:一是带来了大量与共产主义、俄国革命相关的文献资料,使俄国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理论取代了来自于日本、美国文献的温和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并逐步影响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二是先后创建上海“革命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20年,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同意派出的首位使者来到中国。他的活动对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共产国际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在统一战线领导权、中国革命道路、无产阶级国际利益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把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窦春芳 《船山学刊》2008,(2):214-216
出席中共“一大”的人员中有一位是俄国人,多年来,这位俄国人始终困惑不少国内外的中共党史专家,他是作为哪个组织的代表被派来出席“一大”的?他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三次“左”倾错误 ,二者共同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地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而最初对国民党性质错误判定是两次错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六大前后的历史时期,中共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影响下,开始了全面布尔什维克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六大的决议就是这一进程的文本体现。布化是一把双刃剑。六大前后共产国际运用布化力图掌控中共的趋势日益明显。共产国际和中共先后运用布化这一路径、方式去努力完成革命的使命。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个革命路径、方式却对中共以及共产国际都伤害至深。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共产国际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在统一战线领导权、中国革命道路、国际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犯过严重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把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中共五大是中共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党的自身建设方面都有所前进.苏联顾问鲍罗廷没有出席中共五大,却是少数几位对中共五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实际上搁置了共产国际所提出的争取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超前任务,而是面对现实,主张不与帝国主义直接冲突,先把冯玉祥接出来,减轻奉军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同时,在革命中心区建立乡村自治,再行开展土地革命.这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坚持国共合作的战略之下,是务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相适应,同样有其产生、形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则是其产生的最初阶段.在列宁和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原则上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但这项策略如何结合中国情况加以具体实施.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去完成.毛泽东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