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益是人们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有效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人类创立了政治文明 ,也由此推动了政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演进。政治文明的历史演进表明 ,只有民主和法治 ,才能有效地保障和实现人的利益 (权利 )。人权、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建设民主政治、法治政治 ,保障和实现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王立胜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150多年,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大转变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无疑也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关键时刻,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考察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就成为研...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包含古代、近代、现代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民 族传统文化均有自身的特色。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兼容性、继承性和自我保护性 等重要特性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缘由。进而以广东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肃而深奥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法治国家建设与公民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两个基本目标。只有加强法治国家建设对公民人格现代化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两者的内在关系,实现法治国家建设与公民人格现代化的双向互动和同步协调发展,更好地理顺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驱动问题上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的互动关系。笔者认为,法治国家建设必然使权利、平等、责任、创新等法律的元素逐渐成为现代中国人意识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明的史前形态为起点,考察了精神文明形态的起源与演进的历史,并对各个不同形态的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刘艳 《南方论刊》2022,(2):62-64,67
以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海洋法治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与重要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溯海洋法治缺失的思想根源,从国际法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角度探寻我国海洋法治的历史与现实,并从文化的视角寻找海洋法治的重构历程.我们还对我国东南沿海5个省份的6所涉海大学近1500名学生海洋法治观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研究,对在探索大学生海洋法...  相似文献   

7.
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转变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从政治现代性视角出发,反思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得失.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政治形态确立的起点,并分析了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解决的和未曾解决的问题.用政治现代性视角回顾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当今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法律观念对现代法治的实现具有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的作用。在现代化法治建设中 ,应采用科学的方法 ,消除传统法律观念的消极因素 ,运用有力措施对传统法律观念的积极因素加以正确引导、改造并予以有效的利用 ,使它服务于现代法治 ,推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的进步。从精神文明的发生学视角看 ,任何社会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既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社会制度 ,又与一定的思想文化传统相关。前者决定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传统思想文化为精神文明的建构提供可供选择的文化资源 ,规定和影响精神文明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是现实精神文明的文化渊源。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渊源流长。从其特点看 ,它主要是一种伦理型文化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 ,即叫做“崇德”型文化。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文学、历史、教育思想中 ,伦理传统贯穿其始终。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沿着礼的涵义、特征、历史沿革、作用和地位分析思路,从法律性的角度概括"礼"现象的普遍、变动表现,并与法进行相似性比较,证明"礼"具备法律性,并合理解释"礼"与现代法之间存在差异的客观原因。从而以新的视角深化对中国传统法精神的认识,诠释中国传统法的历史与现状,明确我国在促进和谐法治文明、建立现代法治体系过程中,对待传统法继承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洛阳学初论     
洛阳学是研究千年帝都洛阳从产生到发展、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问,属于地方学研究范畴。它既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研究洛阳古代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现代城市发展和未来发展战略,也从历史文化视角研究洛阳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演进和现代洛阳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共同为洛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其研究重点、学术属性等都与"河洛学""洛学""河洛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构建洛阳学既是传承创新洛阳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快洛阳现代化进程、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大资源和人才整合力度,开好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洛阳学研究会、加大对洛阳学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为将洛阳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传统儒家以主体至善说为特点的治道包含三个主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人治主义是其核心。传统儒家的治道与现代民主法治所要求的道德建设有本质的不同。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包含对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治道的批判和过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在思想建设上与传统的儒家治道划清两条界限: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儒家的德治传统决裂,与此同时,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与传统儒家的人治传统决裂,这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关注的重要方面.遵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重要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使现代城乡文明融合发展、将贫困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乡风文明等方面凝结出了宝贵历史经验.展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从理论创新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实践成效、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视域下中国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之路。以中西比较的视角,结合个案考察,在对"中西融合""传统演进"两条路径展开详细探究的基础上对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论证。在"中西融合"这条路径的论述中主要以融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的林风眠等为例;在"传统演进"的论述中则主要考察了提高传统画地位的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画家的实践及其绘画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和法治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 :从静态的视角来看 ,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基本内核 ;从动态的视角来看 ,法治是政治文明运行的根本方式以及政治文明成果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与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昌明之日 ,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建成之时  相似文献   

17.
领导形象是领导干部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以领导素质转变为视角对领导形象建设进行历史考察,是提高领导素质尤其是服务责任意识、知识素养、法治观念、复合领导能力的基础,也是优化领导形象、推进领导形象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一项宏伟目标。法治的时代也是以法为尊、法律至上的时代。司法权威在全社会的普遍建立,无疑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依法治国为背景,从程序的视角分析司法权威的确立与实现同正当程序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熊英 《江西社会科学》2002,(11):107-109
德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分析,阐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举”治国思想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法治国的构建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价值追求自古有之,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核.从其概念的提出到思想的阐发以至现代法治理论的形成,法治精神及法治国思想得到了明确系统的表述.本文试图通过对法治及法治国概念历史的考察,归纳出现代法治国的基本内核,从而考量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法治国目标,分析我国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中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思考有效推进中国法治国进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