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一、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启蒙的历史含义和历史特点 所谓启蒙,顾名思义,是启发愚蒙之意。凡开化愚顽,教授赤子,都可称为启蒙,本身并无时代意义。如朱熹著《易学启蒙》,发挥邵雍《先天图》的思想,大概他以为易学可以由此入门。清人王筠作《字学蒙求》,就是取《周易》“童蒙求我”句,是教授孩童识字的。 我们一般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为启蒙运动;称他们的思想为启蒙思想;称他们的思想代表为启蒙思想家。所谓启蒙思想,实际上便具有了鲜明的时  相似文献   

2.
王学又称阳明学,在海外(包括日本、欧美),它是一个常论不衰的热门课题,但是在大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学却久遭冷遇。近年来,这种情况渐有改观,出现了一些颇有份量的王学论著。杨国荣同志的《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以下简弥《通论》)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种。《通论》是把王学作为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代思潮来加以研究的,而不是仅仅限于王阳明一人的思想。这是《通论》区别于其他王学论著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从王学取代正统理学而崛起于明中叶以来,它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乃至近代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晚明社会意识的演进,到明清之际思想的震荡,再到近代新旧观念的嬗变,王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启蒙思想中,如果说救亡意识是第一个突出的特征,那么群体观念就是另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群”的观念,严复在1895年《国闻报》上发表《原强》一文,第一次提出“群学”观念.1898年,他又在《天演论》中更明确地介绍了进化论群学思想,这在当时严峻的民族危亡形势下,如同竞争观念一样,给了中国人极大的  相似文献   

4.
从明末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在中国流传了二百多年。当时的西学主要是天主教教义和某些科学技术。西学得以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明清之际的王学风行和实学高涨为其提供了思想张力。学术界长期来对此甚少论及,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一、王学对西学的张力王阳明的心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派和王畿使王学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而席卷明末,因而这里主要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西学传播所产生的思想张力。第一,王学的良知准则论引发出对儒学思想权威的破坏作用,创造了西学得以输入和传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顾炎武(1613—1682)是我国十七世纪的思想家。在中国启蒙思想史上,他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有着突出的地位。在明末清初那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顾炎武这样一位人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现象。他的思想闪耀着启蒙的光辉,可是他早年继承的却是程朱一派的理学,属宋学的余波。他激烈地批评王阳明的心学,对王学左派的王艮、王畿和李贽的抨击更是不遗余力。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处于江河日下的晚明社会中度过的。他曾亲眼目睹明朝政治的腐败,对它进行  相似文献   

6.
何谓自由?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他1748年发表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中阐发了他对“自由”的见解:“……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引自《西方法学名著评介》第110—11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的重镇之一。尽管他力图融贯华梵,并以“新唯识论”名其体系,但其思想根底,基本上不越儒学。这一点,熊十力本人亦并不讳言:“新论确是儒家骨髓”(《十力语要》卷三)。而熊氏所说的儒学,主要也就是王学:“阳明之学,确是儒家正脉”(同上)。熊十力在建构其新唯识论体系时,事实上也一再出入于王学。这样,要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具体的分析,即不能不从考察熊十力与王学的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新星,构成了一个“思想”的高涨时期。顾、黄、王、方以智及稍前一点的李贽、徐光启、李时珍等,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高峰,这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时下学术界称这个时代,或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或为“社会批判思潮”,或为近代“思想启蒙”或“前期思想启蒙”。那么,这时期的思想究竟如何定性呢?本文想从分析这一时期的深层价值观念入手,  相似文献   

9.
晚明思想在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性在于它是在社会的动荡中经历着来自内外的冲撞从而裂变。嵇文甫先生的《晚明思想史论》堪称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从佛学、西学、王学三个角度对《晚明思想史论》作一个简洁的梳理,即整个晚明的思想史就是一部王学的演变史,对王学及其后学的研究构成了这部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王通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王通,字仲淹,殁后其弟子私谥文中子,是隋代大儒。著作有《续六经》等,但传下来的只有一部《文中子中说》(本文引此书只注篇名),这是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由其弟子薛收、姚义整理,最后由他儿子王福畴编订行世。这是我们研究王通思想的依据。一、中道,一以贯之王通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中道”。王通说为学“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魏相》)。批判刘炫谈六经多杂,指出“一以贯之可矣”(《周公》)。其弟子薛收也说:“大哉!夫子之道,一而已矣!”(《天地》)阮逸在(《文中子中说序》中说:“大  相似文献   

11.
顾宪成是明末东林学派的主要创建者。在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撰述的《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赞扬他和高攀龙创建的东林学派是“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编》、《证性论》、《桑梓录》等著述,被后人编为《顾端文公遗书》。顾宪成年轻时,初学于张淇门下,后又从师于薛应旗。薛应旗从师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从师承上说,顾宪成是王门三传弟子,但因其师张淇和薛应旗已由王学转向朱学,故而顾宪成的理学倾向,亦宗程朱而斥王学末流。  相似文献   

12.
《辞海》(修订本)沃沮条云:“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败满孙右渠后,在沃沮国地置玄菟郡。”这段文字中,有两处有误。其一,“满孙右渠”应是“卫满之孙卫右渠”之意,《辞海》误将“满孙右渠”作为一人之名。卫满,燕人,西汉初乘燕王卢绾亡入匈奴之机,率千余人奔朝鲜,被立为朝鲜王。事见《史记》卷115《朝鲜列传》,《汉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1962,(4)
山东大学历史系华山先生,在《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2年第一期,发表了《从陆象山到王阳明》的论文。华山先生指出南宋思想界朱陆井峙,朱倡理学,陆倡心学。其后朱学日盛,陆学转微。至明代中叶,王阳明接陆学之余绪,发扬而光大之,称为“王学”。从此陆王并称,与程朱派理学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  相似文献   

14.
李汉秋 《江淮论坛》2023,(1):156-163+193
对早期启蒙思潮的接受与回应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全新视角。现实遭际的困顿、对儒林和社会精神危机的深切体悟,促成吴敬梓接受从明中后期王学左派、明末清初黄顾王三大思想家及清初颜李学派等所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潮的浸润,继承并发展了人文精神的传统,以主体精神感悟人生,以批判眼光审视儒林和社会,以探寻精神摸索出路,以小说创作宣泄激愤与悲悯,绾结于健全民族精神的公心。这种启蒙思潮的思想质愫渗透在《儒林外史》的形象体系中。从对王玉辉、杜少卿、沈琼枝、市井奇人诸形象的新阐释中可显现早期启蒙思潮的影响,诸如抨击以理灭欲的理学弊端,探索冲决羁络挣脱桎梏、人格自立自适精神的出路,崭露平民化、世俗化的自由平等观念等。  相似文献   

15.
邵廷寀理学思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廷寀是清初宗陆王心学的著名学者,尝主持浙江姚江书院,讲授王阳明之学.邵廷寀于理学、史学、经世致用之学无不深究,然其思想主旨却始终坚持王学宗旨,而又善于根据变化的客观形势对王学作一定程度的修正,以"致用"和"力行"的观点重新阐释王学思想,力图纠正王学末流的空疏之弊,使王学在总体退潮的情况下出现了局部性的回潮.邵廷寀是清初为数不多的苦撑风雨飘摇中王学殿堂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来函照登     
晋阳学刊编辑部: 我在贯刊1984年第6期所撰之《宗白华传略》一文,查出有几处需要更正:第一节中“绾”为“琯”;第二节中“DrSSLer”为“DieSSLez”;“径”为“经”;第四节中“借冀”为“借些”,“新极”为“积极”;第五节由“6月11日”为“9月11日”;第七节中“MaxDeSSOir”为“MaxPeSSoiz”,“B(?)LSChmah”为“B(?)lSChmann”,  相似文献   

17.
在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中,唐甄(1630—1704年,今四川达县市人)是一位为革新政治以求生民、利民、富民而“尤长于言兵”,注重军事、研究兵学、深通兵术的著名军事思想家。他积三十年而成的《潜书》中,侧重论述兵学的有《全学》、《五形》、《审知》、《仁师》等篇章,足见其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和独到见解。唐甄的兵学在当时是有其突出贡献的。唐甄的军事思想,如同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至今仍有其精华可资吸取。兵者,国之大事,非学不可自宋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适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政治机构的设置问题,在大臣中曾发生过争论,先是王绾、后由淳于越等人建议秦始皇采用分封制,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而丞相李斯,却力主设郡县。他说:“三代之事何足法。”并给淳于越等人扣上了“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的帽子。 很明显,所谓“不师今而学古”,是针对淳于越等人提出的分封制来说的,此外就不再包含别的什么意思。可是,后人不察,由于秦始皇听信了李断的话,分天下为36邯,其后又为防止儒生“以古非今”而实行李斯建议的“焚书坑儒”政策,于是就称秦始皇“厚今薄古”。  相似文献   

19.
从泰州学派看吴承恩的创作思想周利生十六世纪上半叶,当王阳明的“心学”风靡全国之时,在江淮一带出现了一个与王学有极大差别的泰州学派。该派以王艮(1483—1541)为代表,发展了王阳明哲学中某些反道学的积极思想,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与王学根本对立的新创见。...  相似文献   

20.
吕坤是晚明涌现出的一位颇有特色的思想家。他与理学的关系,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上,还有一个颇有争议的课题。本文拟就他对理学的批评这一问题作些评析,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 吕坤对陆王派的批评。 他批评此派为理学中的“异端”,叫人要“将释典及陆子、白沙、阳明一切诸书,暂束高阁。”(《去伪斋文集·与邹尔瞻论学书》)这里所提到的陆子、白沙、阳明,都是陆王派的代表人物。吕坤将陆王派的著作与释典等同,斥为异端,叫人们不要去理会。 王阳明是陆王派的集大成者。吕坤对他的批评也最多、最尖锐、最深刻,批评锋芒直指“良知说”,击中王学的要害: “阳明说良知,乃在情上立跟脚,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