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善德文化因善卷而产生,萌芽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善卷推辞舜帝禅让,不慕权势富贵,自立更生,其高尚的人格,受到先秦诸子和后人的仰慕。隋代樊子盖为倡导善卷之德,将善卷的隐耕之地枉人山(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德山)。从此,"善卷"便成为常德地方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进入新世纪以后,常德市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作为自己励志图强、展示信心的口号,使善德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尧舜时代的善卷,处在澧县城头山城市文明开始走向衰微的石家河文化时期.作为苗族部落首领的善卷,为实现由尚武向尚文的德治转化,选择枉山作为实现自己躬耕扬德理想的实践基地,开创了积极向上的德治隐逸文化、合乎实际的德育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使善德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献<慎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中都有"舜以天下让善卷"而善卷辞让的古史传说.善卷族人的早期居地应在北方,距离位于中原的尧舜禹族邦联盟中心地不远,后经河南浚县有枉人山,南迁至湖南常德市南德山下的枉水、枉渚一带.尧舜禹时期的政治格局,一为万邦林立,另一为各邦各部族之间的政治联盟.善卷族邦也是当时万邦中的一邦.善卷所辞让的"天下",实属当时族邦联盟的盟主之职位.善卷族人所迁徙到的包括常德在内的长江中游地区,自农业起源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就有灿烂远古文化,到距今5000-4000年前,更是邦固林立.善卷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另一文化色彩.这一文化到了中古以后,成为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关于善卷笔者已有过一文,此文为对其论证和材料的深化补充。在先秦、汉、晋的有关文献中,善卷是一个得道隐者,亦不知其为何方人氏。隋以后,善卷已被肯定为武陵人。经考察研究,可以断定善卷与蚩尤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他应是蚩尤遗裔三苗或苗蛮的一位首领。善卷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蚩尤遗裔三苗———苗蛮人民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作为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其关于"善"思想的研究有诸多的论述,文章通过考察"善"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概念变迁,分析亚里士多德"善"思想的精神特质,"善"思想的形而上学意义和"善"思想的实践意义,最后对亚里士多德的"善"思想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善德文化是常德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将善德文化确定为文化名城建设的主题,能最有效地发掘出常德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相映衬,文化意蕴愈发浓厚,地域特色更加鲜明,从而使常德具备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善卷与武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善卷 ,作为一个与武陵有关的尧舜时代的传说人物 ,在古代的一些方志和诗文中都有所记载。但善卷是否真的曾在武陵隐居 ,以前并无人对之加以探究。从有关文献史料看 ,善卷是湖南武陵本土人物。善卷隐居江苏宜兴“善卷洞”的说法是没有多少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善卷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隐者",因其辞让帝王之位、具有"至德"而被人们千古传颂.但是,他所拥有及代表的"道德"内涵究竞为何?却一直未能予以应有的和准确的揭示.本文主要依据去古未远的先秦文献资料,对善卷的"道德"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论,认为善卷所展示的遗家"道德",包蕴有自然哲学、道德观与生存方式等丰富内涵,兼顾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探索和身体力行的追求,从而将"道德"超脱单纯的社会伦理范畴,提高到与自然界和谐一致的哲学高度.这就是先秦善卷"至德"的原初形象.可以为解决争摆脱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内外困境提供借鉴,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因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贵体健先生编著《善卷帝者师》一书所收《善德山》诗作三点考证和补充。其一,《善德山》诗非周必大所作,可能是时任广西提刑的张松兑的作品。其二,《善德山》诗的部份注解不尽准确,应予修订。其三,明代诗人有不少次《善德山》诗韵之作,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10.
"善"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至善和幸福。在他看来,"善"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有一个最高的目的,即至善,那就是幸福。人的合乎"善"的行为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认、尊重万物的目的并追求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对"善"的理解与描述目的是指导人们能过上一种合乎德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