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嗣昌《沅水风光组诗》共 1 1首 ,写于乙丑 (1 62 5年 )冬日舟游沅江之时。该组诗展示了沅水下游及洞庭湖尾闾部分 1 30公里左右两岸的秀丽风光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流连 ,意境清新明朗 ,风格隽永典雅 ,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起 ,到 1 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 ,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 ,就是那种迁徙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杨嗣昌的旅游理论是比较系统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旅游资源的配置理论、风景名胜的评价理论、旅游观赏的审美理论、民俗旅游的开发理论。他同王思任、袁宏道、袁中道等人一起 ,代表了晚明时期我国古代旅游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宋人张戒说:"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岁寒堂诗话>)颜延之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用典繁多著称的诗人.阅读用典繁多的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研究用典繁多的诗,则更是一件艰苦的工作.颜延之历来缺乏研究,恐怕也与此有关.谌东飚先生却迎难而上,其所撰新著<颜延之研究>虽系全面研究颜延之之作,但正如该书<前言>所说,研究颜延之诗中的用典乃"重中之重".全书围绕"用典"问题,进行了大量原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龙膺在家乡先后建造了胜果园、园和纶屿三座园林.龙膺的园林经营思想,可以概括为居通津之要、揽山川之秀、协人气之和、求休闲之雅.畅达的交通、整洁的市容、和谐的社会、健康的生活,是龙膺园林经营思想对创建现代最佳人居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杨嗣昌集》的整理底本即旧钞本《杨文弱先生集》,此书虽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编辑凡例,但通过最终成果,可以看出其体现在严整体例中的明确的编辑思想,那就是以“山松曰”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存实辩诬”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不仅在书中贯彻始终,而且代代相承,从未放弃。研究这一现象,能够启示我们在古文献的整理利用中如何抹去时光的尘沙,探寻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德山留题》,亦题《游德山》,又作《善德山二首》.从明代开始,文献记载皆称此诗为周必大所作.香港大学詹杭伦教授提出异议,认为很可能是张松兑作.清同治《武陵县志》引文中称是“张绶”作,但与其记载存在矛盾.由该书的线索,可以推断“张绶”作的说法出自明代龙膺《常德府志》.结合旁证,“张绶作”可以成立,而“张松兑作”,找不到任何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在朗州(常德)十年,文学创作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受傩祭、傩戏表演中唱词的启发,创制了“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在夔州任职之前,已经在朗州、连州(广东连县)盘桓17年之久,早已创作了许多竹枝词.因此,说竹枝词产生于刘禹锡在夔州(重庆市奉节县)任职以后,既与史载不符,也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9.
善德文化因善卷而产生,萌芽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善卷推辞舜帝禅让,不慕权势富贵,自立更生,其高尚的人格,受到先秦诸子和后人的仰慕。隋代樊子盖为倡导善卷之德,将善卷的隐耕之地枉人山(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德山)。从此,"善卷"便成为常德地方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进入新世纪以后,常德市将"德行天下,和谐奋进"作为自己励志图强、展示信心的口号,使善德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常德诗墙以“时空交汇、纵横结合”的构想 ,寻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 ,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她以自己清新的面目实现了情景合一的美学追求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