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赵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03-105
近年来武术段位制进入高校,不断丰富着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且习得武术.在高校推广武术,不断发扬武德精神、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兰州市城关区高校武术段位制的开展现状,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武术段位制在兰州市城关区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学生武术认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器材陈旧、场地缺少、高校体育部门不够重视、晋段费用过高等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策研究,以促进武术段位制在兰州市高校的健康发展,推动武术段位制在甘肃地区乃至全国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通辽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发现在应试教育现状的局限下人们只重视智育,忽视体育,使武术教学活动同样受到影响,武术教育制度不完善;武术师资匮乏,直接影响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本文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3.
马良是民国初期一个重要的回族人物,政治上一错再错,无可救药。但在近代武术的发展与转型上做了一些事情,至今还有一定影响。他的"中华新武术"是武术近代化转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使"武术"一词得以确立,并对以后"国术"也产生了影响。他创办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是民国时期最早具有全国规模的武术活动之一,对武术的发展同样也有探索实验之功。马良的武术活动带动了民国回族武术家群体的涌现,这是近代回族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武术传说是民众用他们的话语系统诠释武术的产物.对于民众而言,涉武信息传递于口碑,口碑叙述的重点是武术事件,武术事件时空传承与传播的终极形态往往演化为武术传说.自事件而传说的过程,也是武术传说叙事功利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山东回族体育运动主要项目有武术、绊跤等,历史上以清真寺为场地普遍开展,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武术段位制进入高校,不断丰富着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且习得武术。在高校推广武术,不断发扬武德精神、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兰州市城关区高校武术段位制的开展现状,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武术段位制在兰州市城关区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学生武术认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器材陈旧、场地缺少、高校体育部门不够重视、晋段费用过高等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策研究,以促进武术段位制在兰州市高校的健康发展,推动武术段位制在甘肃地区乃至全国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武术是群众基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的一项运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开发中国武术产业资源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论证.以武术技能为基础,开发教育资源以及衍生经济资源.文章提出整合民族体育产业资源的途径,通过“强强联合”壮大大产业资本,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知名品牌,在世界体育产业中真...  相似文献   

8.
关于“有效教学”对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教与学"双向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进击、技击、防范技能和方法,使广大的同学喜爱武术并促其迅速地加入传统的习武队伍中,培养良好的练武习惯,树立并形成终身习武的意识.文章以"有效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教学理念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其方针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刘汉杰 《回族研究》2005,(2):186-190
内聚形成了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个性,外衍显示了这一文化的强势入世.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就是在连续进行的多角度、多层面文化内聚与外衍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了其个性化的文化积累.  相似文献   

10.
沧州武术是北方武术的代表,沧州人自古至今世代练武不辍,相沿成俗。沧州武术文化研究与明初移民、回族等问题都能联系起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明代中后期是沧州武术形成门派,并按照套路发展的关键时期。"六合门"是沧州武林第一门派,明清以来北方武术的发展过程在回族李氏"六合门"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沧州回族武术文化是区域性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这种文化的主体是人,其文化生存土壤是中华武术文化大系统,其文化底蕴是回回民族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占有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方志材料、口碑材料的基础上,以沧州回族武术文化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沧州回回入居渊源为切入口,从横(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现状调查)、纵(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展概况)两个方面对沧州回族武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透视,力图理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脉胳,弄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以及其与中华武术文化、回回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便我们站在文化高度上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回族武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有崇尚武勇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武术人材辈出 ,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过突出贡献。本文系统探究了回族武术传统的发展脉络及其演变 ,揭示出其与传统体育的渊源关系 ,对今后回族武术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武术和书法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经漫长岁月,皆演绎出了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特性与艺术形式,同时,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笔者以武术演练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者共同的文化起源、审美的互通性等,探索武术习演中的书法精神,让武术习练者能更好地理解武术动作内涵,熟练编排武术套路,提升习演美感,激发创造力,并进一步完善学习者性情、人格、道德,提升其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武术和书法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历经漫长岁月,皆演绎出了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特性与艺术形式,同时,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笔者以武术演练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者共同的文化起源、审美的互通性等,探索武术习演中的书法精神,让武术习练者能更好地理解武术动作内涵,熟练编排武术套路,提升习演美感,激发创造力,并进一步完善学习者性情、人格、道德,提升其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杨松山是我国近当代著名武术家,他既精通武术套路,又熟稔武术理论,兼擅日本柔道、剑道与西方拳击,集文武、中西之道于一身,是博学多才的全能武术家,并勇于开拓新境。杨松山长期在中央国术馆担任武术教授,后任教务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为我国近现代武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张艳 《民族学刊》2022,13(5):108-113, 142
以互动仪式链为研究范式,以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武术本身所涵盖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构建起民族精神培育与学校武术教育的动力融合机制,并指明情感建立能有效传递武术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身体在场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由认同到实践的转化,情感输出能构筑情感归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建情感共鸣、共享场域互动和共筑集体意识的互动仪式链策略指引下,能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助力。提出建立民族精神培育与学校武术教育融合的传播策略,将学校看作是互动仪式发生的重要场域,把武术教育当作产生情感互动的关键纽带,不仅是民族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形成的枢纽,更是促成民族精神培育和传播实践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回族武术与民间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又称武艺或国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回族人民历来喜爱体育活动 ,特别是崇尚武术成为世代相传的民族传统。回族武术的内容丰富 ,门派繁多 ,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 ,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 ,也有富有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除武术外 ,回族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 (民间体育 )活动十分活跃、丰富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梳理、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黔东南侗族武术在技术上体现出山地特征,传承上呈现出地缘和血缘特征,技击心理上表现出防御特征;并认为山地自然环境下侗族先民的生存竞争、宋朝以前侗款组织下的武装防御、明清时期反抗斗争、宗教信仰下的"禁忌"和祭祀活动是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回族人民的居住、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个角度,运用多个研究手段深入探析回族民间舞蹈中的传统武术元素.以踏脚舞、宴席曲为例研究了回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将武术融入舞蹈语汇中的表演形式,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武术,素有习武习俗,在回族地理、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潜移默化下的回族民间舞蹈逐渐融入了回族人民尚武、勇武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而武术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武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核心的武术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研究,正确认识武术及武术精神的特点,理解武术精神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民族内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